翁純華,陳廣秀,李燕妮,張海燕
(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麻醉科手術室,廣東 惠州516000)
卵巢囊腫是女性常見的疾病,在中年女性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1]。然而近年來發病人群也呈低齡化趨勢,對患者發育、生殖及內分泌功能常造成巨大影響,因此一旦確診疾病需給予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治療。臨床中推廣使用手術治療卵巢囊腫,具體手術治療方法上,推廣應用腹腔鏡技術。腹腔鏡手術具有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2]。雖然腹腔鏡手術治療對患者影響較小,但術后患者常需較長時間才能恢復。患者在康復期間極易出現深靜脈血栓、呼吸困難等不良癥狀,為此在治療期間需做好患者的護理,尤其是需加強患者的體位護理服務。本研究探討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模式在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82例卵巢囊腫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CT、MRI等影像學檢查確診[3];②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③本研究經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本人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②患惡性腫瘤疾病、血液系統疾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41例。觀察組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 (42.1±3.2)歲;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19例,漿液性囊腫14例,黏液性囊腫8例。對照組年齡23~64歲,平均年齡 (41.8±3.4)歲;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18例,漿液性囊腫16例,黏液性囊腫7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 (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在病情穩定后行腹腔鏡下卵巢囊腫切除術。在圍術期間,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如術前健康教育、手術準備,術中取平臥位進行手術,醫護間高效配合,術后加強生命體征監護、病房護理及并發癥預防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模式:①術前體位護理。術前根據患者囊腫影像學檢查的具體情況,指導其選擇合適體位休息,一般取去枕仰臥位,且將頭部偏向一側,囑咐患者可每隔30 min翻身一次,以保證臥位的舒適[4]。②術中體位護理。術中輔助患者以截石位、頭低臀高位作為手術體位,術畢可調整為水平臥位或頭稍高位,這樣可讓患者腹部腸子彎曲部位積存的殘留液體聚集到盆腔最低位置,便于醫生在術中吸出腹部殘存液體,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吸液操作完成后可調整患者恢復正常的水平臥位。③術后體位護理。術后調整患者為舒適體位,一般取去枕仰臥位,將患者頭部偏向于一側。術后患者麻醉清醒后,護士可第一時間告知患者手術情況,緩解其不良心理;術后6 h護士可調整患者為半坐臥位,墊高后背并放松腹部肌肉,以緩解其手術疼痛。
1.3 觀察指標①參照 《手術體位舒適性量表的形成及信度、效度檢測》[5]設計體位舒適度問卷,統計圍術期間患者的體位舒適度。舒適:對圍術期間體位護理滿意,積極配合護理及治療;不舒適:對體位護理不滿意,缺乏安全感甚至抵抗護理及治療。②觀察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包括肛門排氣時間、下床行走時間及住院時間。③術后隨訪3個月,統計患者切口部位感染、腸梗阻、臟器損傷等相關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體位舒適度觀察組的體位舒適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體位舒適度比較 [n,n(%)]
2.2 康復情況觀察組的肛門排氣時間、下床行走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 (±s,d)

表2 兩組患者的康復情況比較 (±s,d)
組別 n 肛門排氣時間 下床行走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41 2.23±0.64 5.02±1.46 8.81±1.82對照組 41 3.62±0.75 7.13±1.63 10.36±2.26 t 9.027 6.174 3.420 P 0.000 0.000 0.001
2.3 術后并發癥術后隨訪結果顯示,觀察組僅出現1例腸梗阻,發生率為2.44%;對照組出現3例腸梗阻、2例臟器損傷及1例切口部位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14.63%,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χ2=3.905,P=0.048)。
卵巢囊腫屬于女性常見的良性疾病,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為此需及時為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治療[6]。臨床中推廣采用手術治療卵巢囊腫。近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婦科疾病推廣使用腹腔鏡手術治療。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囊腫,具有手術創傷小、術后恢復快等優勢,使醫師及患者更容易接受。
然而,行腹腔鏡切除囊腫會引發卵巢損傷,降低患者的卵巢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康復及預后。因此為保證手術效果及促進患者康復,需要做好圍術期有效的護理[7]。常規護理通常只關注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醫護配合、并發癥預防等基礎的護理內容,沒有考慮到患者體位護理的需求,這樣可能影響手術效果及康復效果。對此,目前常在圍術期護理的基礎上加用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模式。該護理模式強調在術前、術中及術后整個圍術期間對患者進行體位的干預,如術前保持側臥位,并定時翻身,可提高患者舒適度,為手術順利進行奠定基礎;術中根據治療需求更換體位,保證手術順利進行;術后根據患者康復情況變換體位,可提高患者舒適度,降低術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體位舒適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術后觀察組的康復情況優于對照組,表明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結果亦顯示,觀察組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模式能夠明顯減少患者并發癥的發生。
綜上所述,在圍術期間給予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體位舒適度護理服務,可提高其舒適度,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減少術后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