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秀
摘 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對行政事業單位開始進行重構性的機構改革,隨著改革的深入推進,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進一步明確和理順,單位結構進一步優化,單位總體數量減少,單位規模擴大,部分行政事業單位掌握的國有資產規模也有所擴大。如何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提高國有資產的利用效率、保障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是擺在行政事業單位面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結合工作實踐,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加強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并就如何進行管控提出自己的建議與思考。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 國有資產管理 問題 措施
一、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意義
(一)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概念
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設立的,為社會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務的部門,其運行經費由國家財政資金來保障。行政事業單位的國有資產就是由國家無償提供、用國家財政資金購買或其他來源形成的,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所需要的所有經濟來源,如電腦、汽車、辦公家具、房屋等都屬于國有資產。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所有人為國家,管理、使用人為行政事業單位,監管人為各級政府,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不同于企業,是國家資金來保障的,用于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不是以營利為目的,所以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具有無償性和非營利性。
(二)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物質基礎。規范的國有資產管理可以進行有效的國有資產配置,擴大調劑使用范圍,避免資產的重復購置,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減少財政資金浪費。一個單位的國有資產管理是否規范高效,能夠直接反映其內部管理機制是否健全有效,反映其對財政資金的有效利用程度,反映其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能力,反映其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成本,反映其履職績效。加強國有資產管理,以有限的財政資金保障政府公共職能的有效發揮,是我國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建設節約高效型政府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政府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行政事業單位支配的國有資產規模不斷擴大,進一步強化資產管理,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對保障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職能的履行、保障社會民生、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國有資產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屬非經營性資產,由于沒有嚴格的資產使用績效考核標準,也沒有資產創收的任務指標,只要賬實都有,對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資產的使用狀態、使用效益都不是太關注的問題。這也造成了有些單位領導資產管理意識淡薄,沒有把資產管理與資金管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來抓;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不強,形成了即便有資產管理制度,也不執行或執行不到位,新增資產不按規定入賬、資產隨意處置等問題時有發生。
(二)資產配置不合理
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購置是由各單位獨立編制采購申請,列入本單位部門預算來實現的。由于財政資金有限,單位預算根據職能不同會有很大的差異,就會造成單位間資產的配置貧富不均,從而形成不同行政事業單位之間國有資產的閑置與短缺并存。國有資產在不同部門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統一調配、合理整合,造成財政資金和國有資產的雙重浪費。
(三)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數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制度不全面,或雖有制度,但受人員崗位限制,沒有將責任落實到部門和個人。資產只在購置時登記入賬,管理使用階段制度形同虛設,沒有建立資產登記使用臺賬,造成賬實不符。缺乏有效的內外監督、責任追究機制,造成資產管理人員、使用人員責任意識淡漠,資產管理人員僅把自己當成記賬員、資產保管員,認為只要資產不丟、數量對就行;資產使用人員不愛惜手中掌握的國有資產,造成資產完好率、利用率不高。
(四)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
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管理人員的工作水平。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受崗位、人員限制,資產賬目管理人員由財務人員擔任,實物資產管理人員一般由其他人員兼任,不設專職資產管理人員,一人數職,對資產管理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對資產管理的制度規定不及時學習,對資產管理系統軟件不熟悉、操作不熟練,不能按時參加資產管理業務知識培訓,造成資產管理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再加上認識不到位,忙于其他工作,不能對資產的使用管理情況定期進行實物實地盤點,往往造成資產的賬實不符。
(五)不重視資產的日常管理
資產的日常管理重點在使用和處置環節。一是臺賬登記不及時。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在購置資產時財務賬目金額、資產賬目信息登記清晰,但在資產使用過程中,資產臺賬登記不及時、不全面,如在資產使用人員或資產存放地點發生變動時,資產管理人員沒有及時登記臺賬,造成臺賬信息與資產實際信息不一致,給資產核查帶來困難,甚至造成資產流失。二是資產處置不規范。不按規定對資產進行定期盤點,不掌握單位資產總體運行狀況,對不能用的資產不及時進行報廢核銷,實際上是虛增了賬面資產;而對已達到報廢年限但尚可使用的資產,不考慮資產的實際情況,簡單進入報廢程序,造成了資產的浪費;對盤盈盤虧資產不及時按規定處理,造成賬實不符,資產浪費。
三、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對策
(一)增強對國有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
行政事業單位要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考核評價機制,將國有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納入對行政事業單位年終考核體系中。行政事業單位也要將國有資產的績效考核與對每個員工的工作考核結合起來,設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并按考核結果進行獎懲,以此強化單位領導層及全體人員對資產管理重要性的認識,減少國有資產的浪費與損失,降低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成本。
(二)建立健全資產統一調配機制
由財政、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等部門,對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資產建立統籌調劑使用機制,明確資產配備標準,對超標準購置的資產,在各行政事業單位間調劑使用。對達到報廢年限但尚可使用的資產也要納入統一調配范圍,提高資產利用率,減少財政資金的浪費。
(三)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體系
對資產進行科學管理必須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來保障。必須從資產的采購、配置、使用、報廢等各個環節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包括資產配置制度(資產配置標準、購置審批流程)、資產使用管理制度(建立資產管理臺賬,詳細記錄資產使用人員、使用地點、資產運行狀況等信息)、資產核銷管理制度(申請核銷資產的范圍、標準、程序,批準核銷的權限、流程,殘值處置規定)、資產管理監督制度(包括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要設立資產管理監督崗位,配備監督人員,外部監督要聯合審計、財政、紀檢等部門,定期考核資產管理人員責任履行情況,把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經常性監督的重點,并對檢查結果予以通報)。依靠標準的資產管理流程、完善的資產管理制度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水平。
(四)加強人員業務培訓,提高人員業務素質
資產管理崗位的設置要統籌考慮,在人員配備上要向工作責任心強的同志傾斜。組織資產管理人員定期進行法律法規和業務知識的培訓,對資產管理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經常進行交流學習。增強資產管理人員的法治意識和管理國有資產的專業能力和工作水平,定期對單位全體員工進行宣傳教育,讓人人都樹立愛護國有資產的責任意識,將國有資產當成自己的財產去使用和管理,通過學習能夠掌握資產正確的使用和維護方法。對財務人員要強化政策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培訓,使其具備規范、完善賬務處理,做好資產管理基礎工作的業務能力,以保證資產管理工作做到賬賬相符、賬卡相符、賬實相符。
(五)強化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日常管理工作
在資產的使用環節,要明確資產臺賬登記人員的工作職責,及時全面做好資產臺賬的登記工作。根據資產使用人員、放置地點、資產狀態等信息的變化,認真登記資產臺賬,并充分運用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提高資產管理信息系統操作水平,根據臺賬信息及時變更資產卡片信息,為資產核查提供真實的賬務信息,保證資產管理賬賬相符、賬卡相符。嚴格執行資產報廢處置制度,按規定定期對資產進行實地盤點核查,對發現賬實不符、盤盈、盤虧的國有資產,查明原因,按規定程序及時報批處理,并根據處理結果及時作出賬目調整,做到賬實相符;對申請報廢的資產,要嚴格審核,不能單純以年限作為報廢處置的標準,而要結合資產的技術狀態、使用情況綜合考慮,對已達到報廢標準的資產,要及時辦理報廢核銷手續,并將處理殘值按規定統一上繳。
四、結語
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是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使用的國家資產,是用來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的基礎。行政事業單位完善資產管理體制、提高資產管理水平,能使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對促進服務型、節約型政府的建設至關重要。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正處在結構改革時期,國有資產的配置也在不斷進行整合、優化、組合,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資產規模也在逐漸擴大,給國有資產的科學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因此,各行政事業單位應根據單位實際情況不斷開拓創新,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提高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管理好手中的國有資產,為更好地履行公共服務職能、促進社會發展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鄭煥瓊.關于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集體經濟,2019(35):24-25.
[2] 高瑞瓊.關于加強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思考[J].中國市場,2019(33):95-96.
[3] 顏雪梅.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市場,2019(33):105-106.
[4] 楊麗晶.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2019(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