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惠 郭麗英 郭雁君



摘? ?要? ?2013—2014年在廣東省沙糖橘主產區(肇慶市和云浮市)7個縣(市)選擇40個不同黃化程度的果園,對其環割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42.50%的果園平均每年環割2次,45.00%的果園每年環割3次及以上;44.87%的樹環割傷口愈合程度差,78.13%的樹前后兩次割痕較近(<3 cm),67.50%的果園割后不做任何處理;隨著果園黃化程度的加深,年均環割次數也顯著增加,其中Ⅰ類黃化園年均環割次數為1.50次,Ⅱ類黃化園為2.29次,Ⅲ類黃化園為2.78次。沙糖橘環割現象極為普遍,環割不當或過度環割是造成產區部分沙糖橘園黃化的原因之一。
關鍵詞? ?沙糖橘;環割;黃化;廣東省
中圖分類號:S666.2? ?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4.009
沙糖橘3月下旬開花,花量大,夏梢多,著果率低,一般在1.5%左右,低的不到1%。落花落果嚴重是沙糖橘生產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因此保花保果是其栽培管理的重中之重[1-2]。環割是沙糖橘生產中常用的促花保果措施,但常出現環割不當或過度環割導致樹體黃化現象[3-8],嚴重影響沙糖橘的產量和品質。為探明廣東省西江流域柑橘產業帶(肇慶市和云浮市)黃化沙糖橘園環割情況及黃化現象與環割間的相關性,2013—2014年筆者在該產區進行了實地調查。
1 調查方法
2013—2014年,在廣東省沙糖橘主產區(肇慶市和云浮市)7個縣(市)14個鎮的40個黃化沙糖橘園進行隨機布點調查。橘園黃化程度分為Ⅰ類、Ⅱ類、Ⅲ類三級[9-10],分級標準:Ⅰ類黃化園,葉片出現黃化癥狀的柑橘樹比例在10%以內;Ⅱ類黃化園,葉片出現黃化癥狀的柑橘樹比例在10%~40%;Ⅲ類黃化園,葉片出現黃化癥狀的柑橘樹比例在40%以上。本次調查的Ⅰ類、Ⅱ類、Ⅲ類黃化橘園數分別為12、9、19個。各地沙糖橘果園主要建在山地或水田上,砧木多為枳或酸橘,樹齡多為6~10 a。
每個果園按“S”形隨機選擇10株作為調查樹,按主干、1級側枝、2級側枝和3級側枝等調查環割數、環割傷口愈合程度、環割是否過于集中在某個區域上(前后兩次環割口距離<3 cm)和環割口處理情況等。同時,針對環割情況和環割后傷口處理情況對農戶進行了訪問調查。采用Excel 2003和SAS9.0對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LSR法檢驗差異顯著性。
2 調查結果
2.1 整體環割情況
調查結果看出(見表1),廣東沙糖橘樹每年環割1~5次不等。其中,17個果園每年平均環割2次,占42.50%;10個果園每年平均環割3次,占25.00%;20.00%的果園每年平均環割4~5次;僅有少部分果園不環割或環割1次。可見,廣東省沙糖橘園環割現象極普遍,不乏有濫用和過度環割的現象。
2.2 環割不當情況
對農戶環割情況進行訪問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見圖1),52.50%的果園環割前沒有對全園噴藥進行病蟲害防治,以消滅枝干病菌及食芽、食葉類害蟲,防止割口感病和害蟲啃食愈傷組織;37.50%的果園雨天環割后割口不做處理,即環割時沒有避開大雨天,割后也未及時處理割口,雨水進入割口,會導致形成層死亡,影響愈合;27.50%的果園采取一次多道環割,甚至有12.50%的果園環割時損傷形成層和木質部,15.00%的果園環割后引起樹體黃化。
對農戶環割后的割口處理情況進行訪問調查,結果顯示(見圖2),67.50%的果園割后的割口不做任何處理,有12.50%的果園環割后用塑料布進行簡單包扎,僅有17.50%的果園選擇藥劑處理。
2.3 不同黃化程度果園的環割情況
環割情況按果園黃化程度分類統計后發現(見表2),不同黃化程度的果園間年均環割數差異顯著,隨著果園黃化程度的加深,平均每年環割次數也在增加,其中Ⅰ類黃化橘園年均環割次數為1.50次,Ⅱ類黃化橘園年均環割次數2.29次,Ⅲ類黃化橘園年均環割次數2.78次;傷口愈合程度差的柑橘樹所占比例、前后兩次割痕較近(<3 cm)的樹所占比例在不同黃化程度的果園之間無顯著差異,環割傷口愈合差的樹所占比例在Ⅱ類黃化橘園最大,為51.67%,其次為Ⅰ類黃化橘園(44.00%),Ⅲ類黃化橘園所占比例最小,為38.95%;大部分沙糖橘樹前后兩次割痕較近(<3 cm),其在Ⅰ類黃化園、Ⅱ類黃化園和Ⅲ類黃化園的占比分別為70.00%、83.33%和81.05%;環割口過寬的樹所占比例在Ⅱ類黃化園(26.67%)顯著高于Ⅰ類黃化園(8.00%)、Ⅲ類黃化園(12.63%)。
此外,對環割部位調查發現(見表3),不同黃化程度果園之間,除主干上的環割次數無明顯差異外,在1級側枝、2級側枝、3級側枝的環割數和總環割數之間差異顯著,Ⅱ類黃化園的環割數顯著高于Ⅰ類黃化園和Ⅲ類黃化園。其中,1級側枝上的環割數最多,在Ⅰ類黃化園、Ⅱ類黃化園和Ⅲ類黃化園的平均環割數分別為3.42次、9.98次和6.60次,其次是2級側枝,Ⅰ類、Ⅱ類、Ⅲ類黃化園的平均環割數分別為2.44次、7.46次和5.54次。
3 小結與討論
近幾年,熱衷于環割的果農們在生產中經常會遇到因環割過度導致的沙糖橘樹葉變黃、脫落,樹勢弱,環割口難以愈合等問題。本次調查顯示,在廣東省沙糖橘主產區過度環割或環割不當現象極為普遍,通常在頭年12月進行環割以促花,第二年早春又環割保花,花后還要環割1~2次保果,不乏有濫用、過度環割的現象,每年多次環割易造成根系因缺少碳水化合物的供應而衰減,根系不發達導致樹體衰弱黃化[11-12]。按果園黃化程度分類統計后發現,環割不當、過度環割與產區部分沙糖橘園黃化有一定的關系,隨著果園黃化程度的加深,年均環割次數也在增加;1級側枝、2級側枝、3級側枝、總環割數和環割口過寬的樹所占比例在Ⅱ類黃化果園(葉片出現黃化癥狀的植株比例為10%~40%)中顯著高于Ⅰ類黃化園和Ⅲ類黃化園,表明環割技術被濫用或環割不當會造成橘園一部分沙糖橘樹黃化,而不是僅僅幾株樹的黃化,也不至于引起大部分或整個果園的黃化。調查還發現,很多剛掛果不久的幼樹、衰弱樹年復一年地被環割,造成滿樹是花,但花小且弱,著果率也低,尤其到了結果后期葉色發黃,甚至葉脈浮腫,大量落葉,樹體不壯、早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