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萍 陳躍 王筠竹 陳康民



摘? ?要? ?針對長期以來春蘭生產沒有系統的規范技術,難以滿足現代農業設施化、規模化生產需求等問題,在多年春蘭培育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春蘭栽培技術規范,主要規范了春蘭生產場地建設、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出圃、包裝與運輸、檔案管理等內容。
關鍵詞? ? 春蘭;栽培技術;規范
中圖分類號:S682.31? ? 文獻標志碼:B?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4.010
春蘭(Cymbidium goeringii)是中國蘭花的一大種類,葉姿優美,花香清幽,具有味香而色雅的氣韻[1],主要分布于江浙等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分布面較廣。我國擁有豐富的野生資源,栽培歷史悠久[2]。由于各種因素的制約,春蘭規模化栽培一直存在生產技術不規范、生產規模小而零散的問題,難以達到專業化、規模化生產的要求,與世界先進的洋蘭栽培技術水平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和農業農村部都沒有頒布完整的春蘭規模化生產、管理的技術標準,僅制定了蘭花(春劍蘭)生產技術規范。而春劍蘭主要分布在四川一帶,按照植物分類學春劍是春蘭的變種,兩者的葉、花、假鱗莖、根等都有明顯的區別。因此,本著遵循“科學性、實用性、統一性、規范性”原則,對春蘭的生產技術進行規范化研究很有必要。筆者在多年春蘭培育和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制定了春蘭栽培技術規范,主要規范了春蘭生產場地建設、栽培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治、出圃、包裝與運輸、檔案管理等內容。
1 場地建設
1.1 場地選擇
根據春蘭喜陰涼濕潤和微酸怕鹽的生長習性[3],以及春蘭設施高效生態栽培的發展趨勢,提出了選擇生態環境良好、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的空曠地塊,要求水質清潔,pH值5.6~7.0,EC值小于0.2 ms·cm-1。
1.2 園區規劃
根據朝向,結合排灌系統和道路劃分小區。小區大小視實際地形和需要確定。園內設置寬4~6 m道路;大棚內主干道2~3 m,苗床之間留0.8~1.0 m的操作道。根據水源情況和小區實際需要配置蓄水池,并配備灌溉設施。
1.3 配套設施
1.3.1 薄膜大棚
宜采用熱鍍鋅鋼管構架,圓拱頂,單體大棚跨度6~8 m,肩高2.5 m以上;連棟大棚跨度8~10 m,檐高4 m以上,長效農用薄膜覆蓋。大棚應配置內、外遮陽網,東、西、南三側立面宜配置外遮陽,遮陽設施可自動或人工控制遮光網伸縮。大棚內宜配備溫濕度調控設施。
1.3.2 玻璃溫室
熱鍍鋅鋼結構框架,透明玻璃覆蓋,單跨寬度
8 m,開間3 m,平均檐高4 m。頂部設外翻電動天窗,溫室四周應可開可閉,以利通風。溫室內、外遮陽系統和溫濕度調控設施同薄膜大棚。
1.3.3 肥池
根據生產規模和肥料供給模式確定肥池容積,也可采用可移動配肥容器,用于把各種肥料配成液肥。液肥應攪拌均勻后澆灌或噴滴灌。
1.3.4 苗床
苗床宜固定或移動,床高0.6~0.8 m,床寬1.3~1.8 m,床間距0.8~1.0 m。
2 栽培管理
2.1 苗期管理
2.1.1 組培苗管理
當瓶苗長出2~3條成熟根,葉長6~12 cm時,煉苗15 d以上,保持較強的散射光(5 000 lx左右),然后打開瓶蓋放置2~3 d。出瓶移栽最適時期為春季,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 ℃以上;秋季9—10月也可。用鑷子取出瓶苗,洗凈根部,用75%百菌清1 000倍液浸泡10 min,晾干至根部發白后移植。栽培基質選用脫鹽椰糠與珍珠巖6∶4配比或水苔包裹,定植到72孔或50孔穴盤,每孔一株苗。空氣濕度應控制在75%~80%,散射光強度控制在1 000~3 000 lx,每15 d噴施一次75%百菌清1 000倍液或4.8%代森錳鋅1 000倍液;殺蟲劑視實際需要而定。3個月后每10 d噴施一次水溶性復合肥(N∶P∶K配比為6∶7∶19)3 000倍液,冬季減少噴施次數。組培苗培育一年、二年、三年后分別進行定植。春蘭組培苗定植的具體要求及定植后的管理要點見表1、表2。
2.1.2 分株苗管理
選擇7苗以上、健壯、根系完整、無病蟲害的母株,在春季3—4月或秋季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分株。分株前脫盆并除去根部植料,剪去枯葉、爛根、空根及干癟腐爛的假鱗莖[4-6]。分株時在假鱗莖之間尋找間隙較大的地方剪開,每叢莖2苗以上。剪刀消毒,剪口要平,切口處涂上植物愈合劑或達克寧藥膏等殺菌藥。春蘭分株苗的定植要求及管理要點見表3。
2.2 催花技術
選擇成熟、健壯、假鱗莖肥大的3苗以上盆栽植株叢,給予適當的生態環境[7]和必要的栽培管理技術[8],以滿足其生長和開花所需。按照表4進行管理。
3 病蟲害綜合防治
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優先選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措施,合理、規范地使用化學農藥。
3.1 農業防治
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環境的優質、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或種源,清除蘭棚周邊的雜樹、雜草,減少外源病菌、害蟲;定期在場地撒施生石灰、石硫合劑,清潔蘭園;及時銷毀病株病葉,減少內源病菌、害蟲。應使用堆制徹底發酵或高溫滅菌等處理過的栽培基質,殺死外源病菌、害蟲。提高栽培管理水平[9],注意通風換氣,合理調控光、溫、濕、肥、水,促進蘭苗健壯生長,提高蘭株抗病蟲害能力。加強防疫工作[9],引進的種苗需在檢疫區過渡,確認無病后再進入生產區栽培。園內發生病毒病,應將病株隔離,直至銷毀。不得從發生蘭花病毒病的蘭園引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