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華 高美燕
【摘 要】戲劇文學專業是當前我國文化產業蓬勃發展下的重要人才輸出路徑,同時也是我國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重要方式,結合當前新媒體環境在高校的影響作用,筆者從新媒體環境下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創新化培育的必要性出發,綜合分析了當前我國文化發展和新媒體發展環境下戲劇文學創新化培育的主要路徑,旨在以此來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保障高校戲劇文學專業的持續創新。
【關鍵詞】新媒體;戲劇文學;高校;創新;培育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9-0159-02
21世紀下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迅速發展,這些新媒體對于促進社會文化信息的傳播和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思想也在不斷發展和衍生,這些都直接影響了高校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培育工作,給傳統的教育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新媒體環境下,只有通過創新戲劇文學專業的人才培育模式,才能夠保障我國社會主義發展下的文化建設和文化產業持續發展,形成體系化的文化培養過程,由此可見,在新媒體環境下,結合社會發展特征和戲劇文學專業的人才需求方向,不斷豐富和創新戲劇文學專業的人才培育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實踐價值。
一、新媒體環境下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創新化培育的必要性分析
(一)文化產業迅速發展,高端文學專業人才供給不足
文化產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迅猛發展必然會帶動社會人才需求的持續變化,因此,在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中,只有保障人才培養工作與社會的人才需求方向相適應,才能夠為創新型人才培育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從而為我國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新時期,高校必須十分重視和加強對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并持續加強與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的不斷探索,極力確保人才培養方向與社會人才的需求方向相一致,與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相協調。從目前來看,我國社會發展下新媒體的作用使得文化產業迅猛發展,多種多樣的文學表現形式和藝術表現類型使得對人才的需求激增,而在此環境下,傳統教育模式培育的人才缺乏良好的創編能力和文化表現能力,創新性人才的缺口巨大,甚至已經無法滿足新媒體時代下我國文化產業的良好發展,因此,在此背景下,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從戲劇文學支撐下的文化產業發展方向出發,結合現代社會下對創新型文化產業人才的需求化方向和需求化程度,進一步拓展和提升創新化人才的培育工作,為我國文化產業的飛速發展提供必要的創新型人才資源支撐。
(二)文化傳承迫在眉睫,非物質文化遺產急需保護
文化產業實質上是文化的生產以及再生產過程,從文學創作到藝術生產,從戲劇表演到影視產業的發展,其本質行為和主要目的就是傳承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具有良好文化資源支撐。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環境中充斥著很多西方的外來文化,盡管中西文化的融合能夠使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更多的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強烈沖擊,在此背景下,以高校戲劇文學專業的人才培育作為切入點,強化和提升我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影響,推動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需要在創新人才培育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以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建設為契機,強化新媒體環境下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創新型培育,從而保障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高校戲劇文學專業的人才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的教學效果不甚明顯,在創新化培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還需要在此基礎上強化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以此來避免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影響和滲透。
二、新媒體環境下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創新化培育的路徑探究
(一)以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為基礎把握新媒體環境
新媒體視域下的高校發展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變,主要表現在教學設施的建設和發展以及教學溝通體系的不斷完善,新媒體是以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為支撐的,高校在加快建設的同時也逐漸融入和現代化建設,以多媒體為主要內容的高校現代化體系建設迅猛發展,與此同時,新媒體環境的形成為高校戲劇文化創作人才的培育和交流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在此基礎上,高校應當充分把握這一契機,在基礎教育的基礎與學生展開互動,利用新媒體環境引導學生認識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現狀以及對人才的需求方向,從傳統文化的認識到把握,再到創新文化的產生和傳承,這些都是需要高校在教學體系的創新發展中需要充分融入的教學內容。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創新不僅體現在以技術為支撐的新媒體環境建設方面,還體現在以教學內容為支撐的人才化培養方面,具體來講,需要高校在創新體系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工作,強化戲劇文學專業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同時不斷增強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創新能力發展和提升,以新媒體環境為交流和發展平臺,實現高校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不斷優化發展和實踐強化。
(二)以創新新媒體教育方式為路徑強化人才培育
高校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應當跟隨時代的發展潮流不斷革新,創新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的教學方式起決定性作用,因此,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發展理念下,高校應當以新型教育理念和新型發展技術作為教學支撐,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轉變傳統的學習思維,發展創新型思維。結合戲劇文學專業的課程特征,長期以來由于學科特點和教育方式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藝術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力不從心,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一定的抵觸和消極情緒,因此,在此背景下,強化高等院校戲劇文學專業的教學方式,以新媒體環境為出發點,增強高校戲劇文化專業教育教學方式的多樣性,進一步提升戲劇文學專業學生對文化課程的興趣,為學生后續作品創作和藝術研究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創新媒體教育方式不僅是戲劇文學專業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徑,也是新課程背景下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需要結合新媒體的發展環境創新以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平臺為基礎教學形式和途徑,創新教學方式,以此來強化戲劇文學專業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為創新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實踐途徑。
(三)以發展人才創作能力為目的發展文化產業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創作能力是人才培育的重要基礎,因此在進行戲劇文學專業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結合體系化的教學課程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從基礎創作的要求出發,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創作力是培育人才的關鍵和基礎,生活是藝術創作的靈感源泉,觀察力作為創作者獲取靈感的必要能力,需要在教學階段的創新化培養中加強對觀察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也應當積極引導戲劇文學專業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創作中來,以基礎理論教學作為思想支撐,通過多樣化的藝術創作和展現形式來形成和提升學生的能力,為高校培育具有創新型的發展人才,從而實現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優勢傳承,強化對創新文化的持續輸出,從而為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提供必要的創新型人才資源,推動我國文化創新產業的縱深發展。新媒體環境下的文化產業逐漸向數字化發展,以此為背景應當通過充分引導學生關注新媒體的創作環境和思維來強化觀察力和創作力。
總而言之,戲劇文學專業人才的創新化培育是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傳承我國優秀文化的客觀要求,在當前新媒體環境下,教師應當充分把握這一發展契機,通過創新教學環境、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氛圍等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學效果,同時,從專業特征出發,構建具有創新價值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此來不斷優化和完善我國戲劇文學的持續發展,真正實現我國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為我國文化產業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撐。
參考文獻:
[1]我院戲劇文學系與《新劇作》編輯部聯合舉辦戲劇、電影、電視文學創作函授班[J].戲劇藝術,1984,(3):115.
[2]熊立.新媒體環境下戲劇影視文學專業教學改革探研—以廣西藝術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16,(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