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千仟
摘要:新加坡憑著科學獨特的城市設計樣貌,實現了城市、環境與人的平衡,中國在實現城市與經濟發展后進入到了城市轉型階段,所以城市實踐超前的花園城市新加坡,以其多元素有機和諧的城市狀態成為四川城市發展的公園城市理念可比較研究的對象。
關鍵詞:新加坡;四川;城市綠化設計
城市空間的組織是現在城市設計工作的一個顯著特點,強調城市居民生活交流的公共空間,以及在這個空間中的大小設計,目的都是服務于空間中的人們,其中的綠化空間發揮著重要作用,比較分析城市的綠化設計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內容。
(1)新加坡的城市綠化設計,新加坡非常重視生態綠化,為改造整個城市的生態環境,約為3000公頃的樹林、候鳥棲息地、沼澤地、其他自然地帶作為自然保護區,新加坡的城市綠化開始于20世紀60年代,建造良好的藍綠體系與海濱線,城市種植樹木就地取材地運用本地喬木、灌木,并且新加坡的氣候以致于植物高大茂盛,然后據實際情況,建筑的立體綠化、普通街道、廊道的綠植空間,街道綠化運用喬木、灌木、草坪共同交替設計形成錯落變化的景觀,另外特殊地段的綠化相應改變,如考慮到學校附近需要安靜、鐵路的噪音影響等此類情況,就在附近密集地段栽種樹木,即能美化環境更能隔離視線、減低噪音,再如針對濱海沿線的綠化樹木,考慮到遮陽透風的實用性以及祛壓抑感的情感需要,沿海樹木上端遮陽、下端通透;為實現花園城市而開展設計的海濱灣花園,利于城市公園設計的學習,運用可持續節能系統,花之穹頂與云之森林是種植不適合炎熱多雨氣候的植物的生物群落冷室,室內運用先進的循環輔助設施,外形設計運用幾何形態的演變,藍色玻璃、銀色鋼結構的搭配與海洋陸地環境相協調,擎天大樹是種植了兩百多種植物的垂直花園,還安裝太陽能裝置觀景平臺以及排出多余濕熱空氣的設施等等;完善的城市綠色與花園不僅為炎熱多雨的新加坡增加了顏色,更是柔和了玻璃、鋼筋等都市元素。
(2)四川的城市綠化設計,改革開放后,通過理念遷移方法以及空間設計的復制,形成公園、綠道、保護區域等城市綠色空間的概念,城市空間綠化設計形成樣貌大多無差異,并存在資料顯示的分配不均勻問題(在中高收入地段的綠化環境普遍設計完好等),四川城市綠色空間通常運用GIS方法衡量空間距離、密度、面積等可達性指標,國際上如美國城市的綠化設計已轉向為環境正義問題,但在新的綠色空間構成時對原有區域帶來住房成本增加的“鄉紳化問題”,為此需關注的是城市綠化有機設計對城市整體可持續發展;按城市的新舊區域簡述四川城市的綠化設計。1.傳統區域,由城市發展中主觀與客觀共同形成的城市綠化,對綠化的設計觀念圍繞“種樹植綠“開展,這種思想物化在城市非新建區域的街道綠化、公園綠化、景觀小品、住宅綠化、建筑周邊輔助綠化等形態上;a傳統區域的街道綠化,街道綠化是城市構成的本能設計,起到“功能+美學“的作用,走訪四川眾多城市,與新加坡的街道設計相比淡化了層次感,部分街道空間因為寬度較窄等原因劃分為人行道與機動車道兩個層次,中間以喬木相隔,較為寬廣的街道空間設計人行道路與自行車道、機動車道三個層次,分別采用喬木、一定造型的灌木來界定空間,設計上也有改善色彩、造型的舉措,如岳陽的街道一角進行喬木創意修剪,自貢迎賓大道增加品種、造型多樣的植物;b傳統區域的公園,大多數綠化與設施相對陳舊,視線不廣闊,綜合性公園設計以造景方法為主,外輪廓呈現半封閉式的圍合狀態,這些公園坐落在城市成熟地段、擁有便捷的公共交通,具有較強烈的歷史文化與民俗風貌,如望江樓公園里能感受竹文化、北湖公園能感受南充文化;圍繞某個主題而設計的主題性公園,如南充市的春節文化主題公園、遂寧市的豐綠源現代創意農業主題公園;另一部分的公園是因地制宜設計的生態公園,如與周邊山體自然結合的樂山市綠心公園、綿陽市的高山森林公園、西昌市濕地公園;c城市綠化小品設計,這是最常見的”文化+自然”的特色設計方法,比如南充城中心的五星花園綠化、融入熊貓文化的成都熊貓大道。2.新建區域;一是指新建城市,比如汶川大地震之后重建的北川新縣城同步、連貫、生態地設計城市綠化,其綠化體系中的形態、維護生態過程、物種遷徙、能量轉換都強調點線面的結合;二是指城市中的新建區域;四川的天府新區包含成都市、簡陽市、眉山市等部分城市區域,為了落實公園城市的設計理念,營造生態網絡、該區域營造用來帶動城市綠化覆蓋率的生態公園,這些公園除了擁有現代、較完善的基礎設施,其外輪廓線設計成開放式運動健身綠道,有著密度大、自然資源豐富、視線廣、占地大的特點,比如興隆湖、鹿溪、占地面積等于18個天府廣場大的中央公園、紅石公園、天府公園等;近些年修建的街道也在形態與功能設計上更加人性化、景觀化,比如熊貓大道的人行道、自行車道與機動車道區域的創意劃分。
結語:通過文章中四川與新加坡城市設計的綠化比較分析,四川因具有層次豐富的自然環境、社會文化,如坐落在四川北部到南部的廣元、綿陽、成都、江油、樂山、宜賓等城市形成一條景觀廊道,城市的自然風貌依次經過雄偉粗曠到雅致秀麗再到幽邃的變化,文脈主要是蜀文化與三國文化、中原正統文化等歷史文化,再如康定、三臺、南充等城市形成另一條具有藏文化、中原正統文化、紅色文化的特色景觀廊道,所以城市的綠化設計可以深化當地自然風貌與文化特征,打造特色的城市綠化景觀。
參考文獻:
[1] 許明星.新加坡的城市規劃設計[J].美術與設計,2008(06).
[2] 范長越,張洋洋.新加坡海濱灣花園設計分析[J].山東林業科技,2016(01).
[3] Wolch J R , Byrne J A , Newell J P . Urban green space, public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justice:The challenge of making cities `just green enough[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2014, 125.
[4] 束晨陽,劉冬梅,韓炳越,等.綠色先行—北川新縣城園林綠地系統規劃設計的實踐與體會[J].城市規劃,2011.
(作者單位:白俄羅斯國立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