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琴
摘要:日記是每一名青少年學生的秘密花園,在這個筆與紙的交融中孩子們能夠感受到成長的快樂。而數學日記則是幫助學生通過這種自由、多元化的方式來感受數學世界的美好,對于高年級的小學生而言,可以在日記中盡情書寫數學學習的感受,為學生積極學習數學拓展了時間和空間,有利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下面就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如何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展開嘗試與探究。
關鍵詞:數學日記;高年級小學數學;嘗試與研究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學習必須要通過有效的手段去引導學生,通過思維的認知與拓展來積極、主動的觀察社會、分析社會以及解決社會中常見的一些問題,在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的過程中提升數學應用意識。然而對于很多高年級小學生而言,數學卻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在這種背景下數學日記便被逐漸引入到了日常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并且收效頗豐。
1 數學日記概述
數學日記的概念最早提出于上個世紀末的美國,美國數學教師全國委員會在制定《教師規范》時,建議將“數學日記”作為強化數學教學的手段,隨后的一段時間里數學日記便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普及與推廣。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國內很多數學教師也認識到了數學日記在日常教學中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在原有數學日記的基礎上展開了一定的探索與創新。
2 數學情感提升在數學日記中的嘗試與探究
數學并不是一個枯燥、乏味的知識體系,它在更多情況下是一把打開疑惑的金鑰匙,然而由于教學手段以及認知方式的不科學,導致很多學生將數學視為一個“討厭、頭疼”的學科,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數學情感”的缺失,而這種缺失則可以在數學日記中得到很好的表達與體現。例如在進行課后作業的批改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寫好的數學日記進行上交,透過學生的字里行間來引導他們對數學學習進行正確的認知,也能夠在關注學生數學價值觀與數學情感的同時進行升華。特別是在期中總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從題海戰術中掙脫出來,對近期感到疑惑的數學問題進行提問,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答疑解惑,相信在這種“心靈與心靈”、“情感與知識”的交流過程中,教師可以快速的調整教學方式和改進教學方法。
3 數學活動延伸在數學日記中的嘗試與探究
高年級的小學生通常是在各種數學活動中完成知識的學習,而對于教師而言在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注重創建有效的教學情景以及課后認知,來實現教學目標的達成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圓柱的體積》鞏固練習設計的動手操作環節,讓學生測量一枚1元硬幣的體積。教師提問:如果要知道這枚硬幣的體積,該用什么方法?讓學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又是如何計算的?這道題的設計,一方面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思想,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對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理解,將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白,我們所學的數學是身邊的數學,是有趣的、有用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要求學生們將這個學習過程記錄到數學日記當中。
而在課后,學生進行數學日記寫作時,就會對課堂上參與的數學活動進行回憶,首先回憶自己所在的小組是如何分工、自己如何動手實操完成任務的,其次記錄下小組成員在進行體積計算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爭執和分歧是如何解決的,最后,在得出結果后又是如何焦急的等待教師的評價和正確答案的公布等等過程。最終總結出在這次小組合作學習中,數學活動中“程序”的重要性,特別是要強調對于數學邏輯思維步驟的記錄,讓學生學會了對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為他們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經歷過程認知在數學日記中的嘗試與探究
與其他小學階段的學科教學一樣,小學高年級的數學同樣也強調著學生在開展數學學習中所經歷的過程和體驗。特別是在《數學課程標準》中更是對課程目標明確指出了“經歷”二字,而數學日記則能夠很好的通過這種學生的親身體驗來完成日常生活的關聯和轉化。例如在學習“確定起跑線”時,教學素材研究的400米橢圓式田徑運動場跑道,是學生司空見慣且經常接觸到的,但學生以前沒有用數學眼光去觀察過跑道有什么數學問題,今天把它放在數學課中去研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從數學角度去發現并解決問題:為什么每條跑道的起跑線不同而終點相同?每條跑道的差異是怎么樣形成的?起跑線間的長度差是如何確定的,有規律嗎?400米的跑道是:相鄰跑道起跑線相差距離=跑道寬×2π。如果在400米的跑道上進行200米跑步比賽,跑道寬還是1.25米,相鄰起跑線的差又該如何確定呢?……引導學生善于發現規律、總結規律。這樣教學就能增強學生解決問題和綜合應用的意識。最后在指導學生進行數學日記的創作中,通過“經歷觀察、猜想、實驗、證明”等步驟獲得數學活動經驗。相信通過這種日記形式的記錄,學生對于現實世界中的一些數學知識理解、數學思考方式都會活靈活現的躍然紙上。
5 數學思考在數學日記中的嘗試與探究
對于數學思考的感知同樣也是學生進行數學日記記錄的一個重要過程,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們可以通過對課堂上出現的一些沖突以及疑惑進行反思和記錄,特別是對于一些諸如:“為什么冰塊不能用排水法測量體積?”、“老師今天上完《打電話》后出了一道題,一根繩子對折5次后,從中間剪斷,繩子被分成幾段?同學們有的說11段,有的說32段。老師也沒說答案,要求我們回家研究。通過回家后的動手實驗我發現:對折1次從中間剪斷,繩子被分成3段;對折2次從中間剪斷,繩子被分成5段。……于是我進行了如下的數學思考:2+1=3、4+1=5、8+1=9……這就是老師講的幾何倍增學,于是得出一個數學模型2的n次方+1。”
綜上所述,數學日記不僅能夠讓學生愛上數學,同時也會成為學生認知社會、提升數學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指導小學高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嘗試與探究過程中,每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都應當充分的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個體差異,有的放矢的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莫燕君.創建數學交流的美好樂園——指導小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實踐與探索[J].內蒙古教育,2019(12).
[2] 方海喬.構建數學生活的美好樂園——淺談生活教育在小學數學中的運用[J].教師,2017(20).
[3] 姚兆迪.構建數學學習的秘密花園——數學“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實踐與思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14).
[4] 孟子翔.構建數學生活的美好樂園——數學“操作活動性學習”理論的實踐與思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8(02).
[5] 李艷俠.“數學日記”讓學生愛上數學——指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寫數學日記的嘗試與探究[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15).
(作者單位:貴州省六盤水市鐘山區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