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輝
摘要:由于混凝土早期的強度不高、受拉力或沖擊時,容易破碎,所以在施工與使用的過程中容易開裂,影響了混凝土建筑結構的安全性能、整體性能與耐久性能,造成建筑工程的質量隱患。本文筆者結合工作經驗,對混凝土結構裂縫出現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再針對這些成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控制混凝土結構裂縫的措施。
關鍵詞:建筑工程,檢測,裂縫
一、混凝土裂縫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溫度變化產生的混凝土裂縫問題
混凝土面臨著內外溫度的變化可能產生裂縫問題,無論使用怎樣的材料,冷熱變化或者交替收縮以及膨脹都會對質量產生影響,在結構上產生細微的變化。混凝土鋼筋使用建設當中,一般情況下混凝土的膨脹系數要比鋼筋小很多,那么在一天中早中晚溫度各不相同,并且出現嚴重的溫度差異現象,溫差明顯就會出現膨脹,混凝土逐漸被拉伸,由此產生裂縫問題。
(二)混凝土結構設置不合理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需要對混凝土的結構進行配比,然后做好合理的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保障后續施工的有效性,也能夠進一步強化施工質量,否則很容易產生質量問題,出現裂縫。施工之前設計人員未能夠按照具體的地理環境以及周圍的施工環境做對比勘察分析工作,環境掌握不合理就可能導致施工產生問題。設計和施工都需要進行勘察,了解負荷和地基情況,做好差異性的分析工作,另外對于建筑結構深層次把握,但是實際施工中還欠缺較多的不均勻沉降了解和方位的平移分析,難以保障混凝土施工的有序進行,自然裂縫問題就會發生。
(三)混凝土原材料質量問題
對混凝土質量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影響混凝土質量的原因還有原材料的問題,混凝土當中會混合一些沙子、水泥或者是水以及添加劑等等,若是混凝土的質量不過關就可能產生結構裂變的問題,如水泥屬于混凝土結構當中的凝膠類型材料,在選擇水泥類型時就需要考慮到當地的環境和溫度差,適合工程才能夠減少裂縫問題的發生。
二、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主要應用的混凝土檢查技術
(一)混凝土回彈法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的技術應用要點
首先,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混凝土回彈法的主要技術原理為:檢測人員借助于具有彈簧驅動力的重錘等相關設備,并將重錘向檢測區域中的混凝土結構進行撞擊,通過對重錘回彈角度、回彈距離的公式分析,計算出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內部結構穩固性、混凝土硬度等各項混凝土施工質量信息數據。其次,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應用混凝土回彈法檢測技術時,技術管理人員與質量檢測人員需要注重以下兩方面技術應用要點:一方面,相較于其他混凝土檢測技術而言,回彈法的應用具有重復性檢測成本低、對混凝土的質量影響程度較小等技術優勢。因此,施工企業與技術管理人員可通過組織施工人員與質量檢測人員對建筑工程混凝土開展重復回彈法檢測,從而提升質量檢測人員與施工人員的實踐能力與經驗積累,另一方面,回彈法不適用于混凝土表層具有嚴重缺陷、龜裂裂縫等問題的情況下,在這一類情況下回彈法的應用會對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造成二次沖擊損毀。
(二)混凝土超聲波檢測技術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的技術應用要點
首先,在建筑工程質量檢測環節中,混凝土超聲波檢測技術的主要技術原理為:質量檢測人員借助于混凝土超聲波檢測儀,向混凝土投射電磁聲波,而聲波在接觸至混凝土內部不同結構交匯處時,會出現聲波回彈現象,而檢測人員則根據聲波的回彈頻率與聲時來分析檢測混凝土的內部結構與各項檢測性能指數。其次,混凝土超聲波技術需要借助于混凝土超聲波檢測儀等檢測設備進行開展,而這一類檢測設備的采購價格較高、但單次運行成本較為低廉、其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較低,因此施工企業與質量檢測人員應適當考慮混凝土超聲波檢測技術的應用必要性,側重于在大型建筑工程與公路類建筑工程的混凝土質量檢測環節中選擇應用混凝土超聲波檢測技術,另一方面,由于混凝土超聲波檢測技術的主要檢測技術原理為對聲波回彈的分析,因此不適用于內部結構較為復雜、以及蜂窩型等結構復雜的混凝土結構檢測中。
三、混凝土裂縫控制策略
(一)控制混凝土澆筑質量
在澆筑混凝土時,澆筑質量是后期工作開展的必然保障,必須對其加強重視,在此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深入施工現場,基于構件截面和現場操作水平等具體情況進行坍落度的科學設計,同時還需要進一步基于現場施工情況科學調整原料配比。與此同時,在澆筑混凝土時,需要確保在完成澆筑24小時過后,吊運少量小型材料,在進行吊運作業,需要保證輕拿輕放,并對其進行科學分散[2]。在完成澆筑作業的第三天,便可以對樓墻體和樓面模塊正常展開支模施工。在搭設吊卸放材料和支撐架之前,需要進行模板支架剛度和立桿密度提升策略的合理制定。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更為有效的結構設計,為了進一步控制混凝土表面所產生的收縮裂,需要在承臺表面進行鋼筋用量的合理布置,確保其合理性。僅僅增加鋼筋數量很難最高程度避免出現裂縫,可以對其整體性進行有效加強。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在一定程度內,基于溫度要求將水平施工縫分塊,并對其進行連接方式的合理設置。
(二)控制混凝土施工溫度
在開始施工作業之前,需要在基底內部進行冷卻水管的合理設置,在具體施工作業時如果具有較高溫度,則可以使水管內的水加速循環,進而使其混凝土內部溫度得到有效降低。與此同時,還可以采取一定程度的綜合措施控制施工作業時環境溫度,例如可以在晚上進行澆筑作業,確保能夠控制由溫差問題導致產生的裂縫,使混凝土實現初始凝結的溫度大大降低。與此同時,在白天進行施工作業時,可以進行遮陽裝置的合理設置。在對混凝土進行泵送時,通過井噴冷水或加蓋草袋能夠使其水熱化溫度得到有效降低,進而實現其內外溫差的進一步降低,從而避免產生裂縫現象。在進行建筑施工作業時,溫度管理,對混凝土性能具有很大程度的影響,如果不能對其溫度條件進行科學控制,則無法進一步保障混凝土質量,使其在后期作業時容易產生裂縫現象。基于此,雖然自然條件會在很大程度內影響建筑施工質量,但是相關工作人員通過采取科學辦能夠進行溫度條件的合理改變,進而對建筑質量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
四、結語
通過控制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混凝土施工質量,強化混凝土施工后期維護能夠確保在進行建筑工程作業時有效避免出現施工裂縫,對其施工質量進行更高程度的保障,在一定程度內推進我國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使其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發展需求,為國家經濟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具有更大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陳忠民.建筑工程混凝土結構檢測概述[J].科技與企業,2015(22):114.
[2]樊紅英.淺談建筑工程混凝土質量檢測[J].門窗,2015(09):177.
[3]王洪政.關于工程用混凝土質量檢測淺析[J].科技視界,2014(2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