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譯丹
摘要: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快速,我國的預制裝配建筑的發展也日新月異。特別是這幾年,社會越來越重視保護環境、減少污染,故預制裝配式建筑到大范圍運用至建筑業中,并發揮出了極大的優勢。而在未來發展中,還需要不斷提升對于預制裝配式建筑研究的熱度,讓這項技術可以更成熟,并更好服務于社會。
關鍵詞: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研究
一、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的優勢
(一) 降低建筑總重
傳統建筑施工比較方便,卻運用了大量重量大的材料,如磚塊、瓦礫、大量混凝土。預制裝配式建筑結構與之不同,用量較大的是輕質型的鋼結構。預制成型、完整的構件可在建設之初就運用至建筑結構施工過程中,節約了大量的建筑工程,大大減少了流程,方便施工。同時,此項技術的使用可以大幅度節省人力、財力、物力,總體項目的造價都會大大降低。且施工方式也靈活可控。特別是在施工過程中,不需要用到太多的人力,所以降低了質量控制的難度。例如,施工中所要使用很多的構件,如疊樓板、墻板等等,都可通過工廠,根據設計,實際需求預先制作好。更節約施工時間的是在預制的構件中,還可提前設置好電管線、水管線的預埋工作,或根據設計的需要,在預制墻體中制作裝飾材料。在構件運至施工現場,只要安裝上即可,方便快速,優化了大部分復雜的施工程序。
(二)確保總體施工質量
運用綠色的、環保的預制裝配結構式施工,可以提升工程的總體質量,并且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建筑需求,大大減少了施工的時間,也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資源與材料資源。簡單來說,在預制裝配的結構中,部分材料可二次使用,與綠色、環保施工理論相契合。同時運用這些構件,可讓企業的收益提升。我們國家發展經濟時,始終堅持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發展中以人為本,使用環保的技術。而此項技術的運用,可以盡量減少在現場施工的時間,減少建筑,從根本上迎合了綠色施工理念。
二、預制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一)做好檢測工作
1、預制構件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有關工作人員先是檢查好澆筑模具的工作,確保這一構件與建筑工程的需求相符。
2、對構件中內部的鋼筋材料質量進行詳細的檢查,以此才能更好確保其質量的可行性。但確定了質量是沒有問題之后才開始刷漆涂抹。
3、刷漆涂抹了表面涂刷隔離劑物后,團隊對預制構件混凝土開展正式的澆筑工作,且確保其澆筑時是均勻的,且在具體中,對所進行澆筑的構件開展全方位的檢測工作,如果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構件變形,立刻停止,找出導致構件變形原因,以此為基礎運用對應的方法處理,減少變形。
4、澆筑時,假設施工人員所運用的攪拌方式為插入式的,則要保證所插入的設計不會把構件的內部結構破壞。
5、當完成了總體構件的混凝土施工之后,還需要做好后續的養護處理:磨平→蒸汽養護。
(二) 重視構件的運輸、儲放工作
預制裝配式的施工質量,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運輸階段以及存放階段中。故企業一定要重視構件的運輸、儲放工作。
運輸:運輸第一步是先好運輸工具,企業要結合現實情況,如構件的數量及質量等,在運輸中,對預制構件開展合適的、加固型的處理工作,保證構件在運輸過程中,不能出現磕碰等,特別要小心構件的裝車、卸載工作。同時注意選擇好緩沖材料,保護構件在運輸過程減少碰撞。第二步是做好線路規劃,盡量走熟悉的路線,開車時也要小心進行,不要出現意外。第三步,預留構件存放的空間。因此這一步操作時,工作人員對于構件所存放的位置要進行觀察,并做好平整處理,特別注意不要將構件放在坑洼不平之處。并對存放空間做好干燥、密封處理,避免構件受潮。簡單來說,企業需要采用多種方式,以此來避免構件在存放時受到來自外界的影響。只有安全運輸、存放得當,才能更好保證構件的質量。
(三)預制構件的吊裝處理
預制構件在吊裝時,通過采用干式系統、濕式系統兩種不同的系統來處理。
以濕式系統來說,處理方法如下:將安裝小樣放置→預制柱吊裝→預制大梁吊裝→預制小梁吊裝→樓板吊裝→外墻吊裝→陽臺吊裝→樓梯吊裝→澆筑→配置電氣設備→灌漿。在這一系統的指導下開展施工的工作,需要注意以下幾點:①在建筑的墻體中,一定要留下錨筋,而且這個錨筋是可以直接插入至疊合的現澆層之間。②在開展樓板的混凝土澆筑時,特別是在樓板與建筑物上部進行連續時,使用的澆筑法為混凝土法,而也下部連接時,需要有鐵件來連接,同時在鐵件、建筑下半部時,留下一定的距離、空隙,這主要是用來預防如果發生了地震,在鐵件范圍內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搖晃,而不會受到共振的影響而直接坍塌。
(四)預制構件間的連接工作
對于預制構件而言,其連接在預制裝配中有多種技術、方式提供選擇。文章主要介紹了兩種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方式,即現澆式連接、機械式連接。先說機械式連接,這一種連接方式是通過簡單機械式的持續套筒完成對于構件的連續灌漿,所運用的水泥不具有收縮性,但強度好,這樣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構件連接工作,同時保證連接位置穩固可以滿足施工的需求。但要注意,這一種連接方式,對于構件本身內部鋼筋有質量要求。再說現澆式的連接方法,這一種方法是針對需要連接,但連接位置較小的構件,故這種方式對于其澆筑模型要求非常高。在實際的連接中,施工隊伍要結合工程質量需求,選擇對應構件開展連接工作,確保預制構件連接也建筑工程的強調相符合。
三、結語
混凝土裝配式建筑屬于一種工業化生產的建筑建設形式,其改變了以往在施工現場進行固定施工的形式,使建筑施工技術應用的靈活度更高。裝配式建筑施工技術的應用對施工人員裝配技術的要求較高,但在施工中對原始現澆作業的需求則不斷的減少。并且裝配式建筑其結構較傳統的建筑形式要更為簡單,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具有可復制性,同時在進行裝配式建筑施工時還可對建筑及裝修進行一體化施工,屬于一種理想的施工作業形式。簡單來說就是裝配式建筑在實際中具備了節能、環保、高效、高質等施工特點,因此其施工技術的應用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單波,高黎,肖巖,王正.預制裝配式圓竹結構房屋的試驗與應用[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3).
[2]程萬鵬,宋玉普,王軍.預制裝配式部分鋼骨混凝土框架梁柱中節點抗震性能試驗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