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山柏
摘要:隨著國家逐步走向繁榮昌盛,我國土木工程獲得了良好的發展,土木工程建筑是指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的統稱,包括房屋的建設等。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在土木工程建筑過程中屬于比較基礎的工作,但是對其卻也至關重要。
關鍵詞: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現階段,在我國各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應用相當普遍,這都是源自于其自身的優勢,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就應當將混凝土自身性能作為施工考慮的重要環節之一,深入挖掘混凝土結構自身的優勢與不足之處,繼而有效實現對混凝土結構的掌握,保障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的最終質量。
一、混凝土結構施工的主要特點
混凝土的結構具有抗自然侵害,可塑性好等特點,混凝土的結構是可以根據需要而灌注成任何整體的,總體來說,它抵抗自然的能力非常強,例如有很多地方會使用混凝土來抵御地震或者是臺風等自然災害,除此以外,它的可塑性也非常強,無需二次加工,就可以根據設計模型鑄成任何想要的形狀。混凝土的主要成分有石沙,水泥等,經過層層技術就制造成了水泥混凝土。所以它的耐性非常強,可以承受得住高溫以及惡劣天氣的影響。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建筑物都會采取混凝土技術。混凝土還具有非常多其他的優點,例如它的原材料非常容易獲得,制作的過程也非常簡單,運輸以及相應的成本都比較低,抗腐蝕的能力也很強,使用的時間相較于其他一般的材料算是非常持久的了。對于很多建筑經常遭受的人為侵害,它也具有很強的抵抗作用。因為易燃性差的緣故,所以它具有很強的耐火性。由于它的種種優點,目前被廣泛用在土木建筑行業,但是它的缺點就是在成型后很容易出現裂縫,對此,就要求相關企業運用混凝土施工時一定要格外注意精細施工。
二、土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要點
(一)施工材料配制與攪拌施工技術
混凝土材料攪拌和配置施工技術是整個混凝土結構施工的基礎部分,在開展材料配飾和攪拌施工的過程中,首先應該全面了解多使用的材料種類,可以選擇含金量0.6%左右的水泥,合理添加低堿活性集料以及低堿外加劑等[2],提升混凝土材料的強度。此外,基礎施工材料準備之后,需要進行混凝土配比調試,結合材料質量檢查結果,決定是否在施工中采用。最后,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結構施工中材料需要充分攪拌,防止發生分層以及離析等現象,施工人員在使用材料之前應該進行二次攪拌,提升混凝土材料質量,優化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效果。
(二)從根本上提升混凝土自身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結構出現裂縫也是當前影響工程質量和整體工期的重要問題之一。一旦此類問題出現,就需要及時解決,防止其對后續的施工步驟以及建筑項目整體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為了提升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施工過程應當注意以下幾點要求:首先來說,施工人員應當嚴格按照施工標準進行施工操作,尤其是對于混合物的混合配置比例來說,要按照國家標準規定進行。保障工序的科學合理性,以及混合物的嚴格配比,就能夠有效提升混凝土的伸縮性好延展性,對于土木工程建筑來說也起到良好的奠基作用。其次就是保障各施工原材料自身的性能指標。在項目建設過程中,為了能有效促進混凝土結構的緊密型和韌性,并加強其各個方面性能指標,相關人員在混凝土攪拌過程中增添部分材料,從其混合物的性質上有效促進混凝土的應用效果。常見的混凝土添加物有金屬纖維、有機纖維等物質,其在標準配比下能夠提升混凝土的穩定性和抗性。通過混合物的條件,加強混凝土的延展性和伸縮性能,以此保障混凝土的凝結效果,防止出現裂縫問題,確保土木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
(三)混凝土的運輸與澆注技術
混凝土結構的施工過程中需要用到模板進行施工,因此務必要重視模板的制作和安裝兩個過程,制作的模板需要符合工地的實際情況,其次將制作好的模板配置到澆筑位置時,應當通過微調的方式逐漸調整模板位置,減少誤差,可以通過填充物來預防漏漿。對混凝土的澆筑過程進行控制,一方面通過分層澆筑的方式來控制混凝土的間距,嚴格按照澆注的作業規范和流程進行澆注,另一方面需要根據天氣的變化合理安排澆注時間,避免外界天氣對澆注作業產生不良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澆注需要注意的是澆注的操作過程需要保證連續性,從而避免中途停工的現象,而且混凝土的澆注需要有專業的質量檢測人員對澆注結構體的密實程度進行檢測,避免發生偏移的情況,保證施工質量,對于振搗工作,需要控制振搗的深度適當,嚴格按照相關的作業標準進行。
(四)對溫度應力進行有效控制
需要對澆筑的溫度進行合理的控制,盡量選擇溫度適宜的環境下進行澆筑工作,如果溫度過高,可以推遲澆筑時間。在澆筑過程中,如果溫度過高可以進行冷卻處理,確保溫度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裂縫現象的出現。第二,對混凝土進行強制降溫。對混凝土采取強制降溫措施是在特殊情況下進行的,進行降溫之前也應該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在混凝土內部設置好水管,再灌入冷水,當冷水通過水管之后就可以起到降溫的效果,使用強制降溫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混凝土內部的溫度,減少內外的溫度差,進而避免混凝土出現裂縫現象。
(五)混凝土振搗
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應當以機械振搗的方式開展振搗工作,振搗時按照“快插慢拔”的原則進行。一方面可以防止表面混凝土先振實而與下層的混凝土發生一定程度的離析現象,另一方面可以使混凝土能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造成的空洞。在對混凝土振搗點設置時,需要保證振搗點排列的均勻性,同時采取多點振搗的形式,避免出現漏振的情況。在分層振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振搗棒插入混凝土中的深度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一般控制在3~5 cm之間,同時需要注意振搗棒不得碰到鋼筋、模板以及預埋件等。完成混凝土的振搗工作之后,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現龜裂的現象,在混凝土振搗大約3~6 h后,需要用長刮齒按照標高對混凝土表面進行刮平處理,并在此基礎之上用木抹反復搓壓多變,最后用滾筒往復滾動,確保澆筑混凝土表面的密實性。
(六)混凝土養護技術
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期養護技術,該技術應用是提升工程施工質量的關鍵。基于此,土木工程建設進程中,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應該重視起養護技術應用,全面提升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尤其在澆筑面和層次施工上做好保護工作,采用塑料薄膜、草簾等保護措施保護表面,待混凝土結構基本成型、堅硬之后可以進一步展開質量檢測工作,合格之后可以進行下一階段的施工工作。通常來說,養護工作時長一般為在3天-5天左右,這個期限的養護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后期的裂縫和斷裂情況發生。還有就是養護技術應用環節,如果外部溫度過高,則原本的混凝土內部結構也會受到影響,因此在養護工作中我們也建議采用集料灑水的方式控制溫度,避免內部結構發生不良變化,有效減少施工裂縫,對土木工程建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應用水平提升有積極意義。
三、結語
總而言之,混凝土結構的施工影響著整個土木工程的質量,而且如今也存在著混凝土強度不夠、混凝土發生自縮等大大小小的問題。這就需要相關人員在混凝土制備技術、混凝土澆搗技術、混凝土養護技術、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技術等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中進行突破和改善,最重要的是各方建筑人員的相互協助相互配合,才能提升整個土木工程質量,打造出一個優質的建筑國度。
參考文獻:
[1]楊駿猛.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中國住宅設施,2018(09):111-112.
[2]羅志超.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建材與裝飾,2018(4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