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專家·高鍵(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營養科副主任)
阮光鋒(營養師)
冬春季節天氣寒冷,但是也干燥,本應該多吃點水果幫助補水。然而,很多人認為水果寒涼,冬季吃了會傷胃,尤其是老人和女性,而確實有不少人吃了水果后有拉肚子或是痛經等癥狀。那么,今天就趁“冷”,說說冷天該如何吃水果。
很多人在冬天不敢吃水果,總擔心吃了“涼性”水果會“傷胃”。實際上,在營養學中,水果并沒有涼熱之分。所謂“寒涼”,是一個傳統醫學概念,具體什么叫做“寒涼”,大部分人都說不清楚。所以,通常大家就會根據自己的感覺去判斷,比如在吃了水果之后覺得肚里發涼,或者拉肚子,或者腹脹產氣,就認為是“寒涼”的水果影響了自己的胃腸消化功能。但事實并非如此。
冬天水果的溫度低,有些人吃了會覺得不舒服,甚至拉肚子、痛經,主要是因為食用的水果溫度低,再加上他們的腸胃消化能力本身就比較弱,對溫度低的食物比較敏感,如此才造成了腸胃不舒服。其實他們并非只會因為“涼”的水果而感覺不舒服,如果飲用了涼水、冷飲等也會腸胃不適。每個人對溫度的耐受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在確定病因之前,一定不要隨便把水果列進“黑名單”。
有些人吃了水果感到腸胃不適,很可能是受到水果中的一些妨礙消化吸收的成分影響。比如水果中的單寧、酚酸、花青素、植酸、生物堿,以及部分非淀粉植物多糖等物質,會妨礙身體吸收利用食物中的營養素,降低消化酶(如α-淀粉酶)的活性,甚至會對消化道黏膜產生一定損害,從而造成腸胃不適的感覺。
其實,一些蔬菜中也含有抑制消化酶活性的物質,如芹菜對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高達61%,茄子、胡蘿卜和甜椒也分別達到48%、46%和40%,它們都有較高含量抑制消化的物質。但大家食用的蔬菜大都是加熱烹熟的蔬菜,這就大大削弱了其對腸胃消化功能的影響。而水果大多以生食為主,因此吃水果才更容易出現腸胃不適等問題。事實上,水果也可加熱食用。水果中的礦物質(鉀、鎂、鈣等)和膳食纖維等都不會因為加熱而損失。
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因為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的變化出現了消化不良的問題,這種降低淀粉食物消化效果的能力對他們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因為過多的淀粉不被消化,一方面會減少人體所得到的能量物質,影響身體的體能;另一方面,還會使大腸產氣過多,容易感覺腹部脹滿,甚至感覺腹脹、腹痛。所以,消化不良、經常脹氣的人,確實應當少吃一些水果,特別是那些淀粉酶抑制活性很強、促進大腸運動的水果,比如獼猴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