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摘 ? 要: 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具有一定的社會功能,不但代表著國家積累的檔案財富,還具有向社會傳播歷史信息,為社會經濟、政治及文化等方面提供服務的功能。因此,保障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發揮其社會效益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優化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的原則,對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討,更好地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價值。
關鍵詞: 館藏 ? 歷史文獻 ? 資料 ? 社會效益
一、引言
做好藏書建設,提高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質量是檔案館與圖書館的重要任務。目前,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很多館藏文獻與資料的質量在下降。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就要堅持學術性及綜合性等原則,提高館藏質量,提高采編人員的綜合素質,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和讀者。
二、優化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的原則
優化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需要堅持“以用為主”“發揮社會效益”的原則,無論是圖書館還是檔案館都是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文獻需求,使其行使獲取知識的權利。隨著社會信息化發展,對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面臨既包括社會精英又包括社會民眾的龐大讀者群,要不斷開發館藏歷史文獻資源,使其更好地為社會所用,為民眾所用,發揮社會效益。因此,要立足長遠,以用為主,全方位地進行館藏開發與優化。在開發與優化的過程中避免盲目性,需要堅持以下幾點原則:一是立項與開發時,對資源及市場進行相應的調研論證,從戰略層面來看需要選準目標,從戰術層面來看需要具備靈活性,在開發與優化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時,需要培育有生命力的服務項目,然后用項目帶動歷史文獻資源與資料的優化。二是進行信息產品定位,不斷豐富歷史文獻資源,想要創造條件,就要親身體會市場,在接觸市場的過程中感受產品之外的東西,例如:圖書館可以根據市場需求,在家電、電訊及化妝品等各個方面提取相關信息,將其變成用戶所需的信息產品,并做好信息產品的再開發工作,與其他圖書館構建合作體系,實現資源共享。三是建立以參考咨詢為主的相關信息產業,充分利用高科技與人的智慧,將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轉化為相應的信息產品,實現館藏優化,促進館藏歷史文獻比較充分發揮社會效益。例如:以館藏作為依據,結合社會需求,開發國內外的報刊資源,咨詢用戶課題,收藏新的歷史文獻,并啟動從唐朝至當代各個時期館藏文獻與資料,提高社會利用率。四是合理利用文獻資源系統優勢,構建與社會信息需求相符的信息源,例如:建立健全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保障體系,完善文獻采集與整理等程序,確保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系統性和有序性,提高館藏的質量,為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奠定堅實的基礎。五是完善相應的服務設施及技術條件,實現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信息資源可以通過機器可讀,或者利用數據網絡實現信息資源的存取傳輸。要想做好此項工作,一方面需要強化書刊文獻資源的建設,建立保障體系,另一方面需要在發揮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的同時,優化電子信息資源,合理增加聯機數據庫及電子出版物等訂購量,利用互聯網技術引進館外的資源[1](771-775)。
三、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應用現況
新時代我國極為重視發展博物館、圖書館等具有歷史文獻和資料傳承、利用、保護能力的機構,頒布《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政策,針對館藏文物退出管理、文物鑒定評估程序、文創產品開發等方面加以明確,同時出臺若干地方性較強的專項法規,為包括歷史文獻和資料在內的文物保護、利用、傳承給予支持。加大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宣傳力度,在電視臺及網絡平臺推出《國家寶藏》《天下收藏》《文物保護靠大家》《上新了·故宮》等節目,面向社會傳播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合法、合規、科學應用理念,有利于提高相關資料社會效益。然而,當前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應用還存在公益性、效益性未能兼顧問題,有些檔案館、圖書館、博物館等機構更加關注相關資料公益性,未能充分挖掘經濟效益。在與社會大眾銜接方面,有關機構綜合服務水平有待提高,未能滿足大眾歷史文獻和資料應用需求,降低有關資料利用率。
四、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關鍵
(一)需求先導。
需求屬于經濟學范疇概念,分為市場需求、單個需求,需求驅動生產,為商品(服務)誕生指明方向。要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就要明晰大眾對有關資源的應用需求,找到館藏資源“再生產”立足點,以滿足市場需求及單個需求為導向從管理、服務等角度出發探尋歷史文獻和資料與受眾對接出路,豐富有關資源對接模式,挖掘價值,繼而以需求為渠道面向社會輸出館藏資源,落實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目標。
(二)政策為基。
《關于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指出,為使文化市場更繁榮,促進文化產業發展,引領國有文化企業走向市場并不斷改革,需肩負文化傳承責任,傳播思想信息,維護文化安全,加強領導與治理,遵循政策引導,繼而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這就需要在利用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前解讀國家政策,在合法、合規、合宜的前提下挖掘有關資源應用潛能,達到提高社會效益的目的。
(三)守正創新。
館藏需立足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新常態發揮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加強黨的領導,貫徹黨政思想,保障有關資料的應用能為國家建設、社會發展及人民生活生產服務,同時需立足新時代不斷創新,通過創新擴寬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發揮社會效益路徑。這就需要加強歷史文獻和資料研究,從以往實踐經驗中吸取經驗教訓,找準新時代發揮館藏資源社會效益的立足點,在引入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的基礎上產生更大的社會效益。
五、發揮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社會效益的有效策略
(一)堅持公益與效益結合方針。
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就要堅持公益與效益結合的方針。館藏資源的優化與社會效益的發揮是一種互動關系,相互促進。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公益性是各圖書館與檔案館的共識,雖然公益服務產生的社會效益是無形的,卻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應堅持公益與效益結合的方針,可以促進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發揮社會效益,實現館藏資源開發與優化的目標。首先,要樹立新的服務理念,走向正確的服務方向,圖書館與檔案館等由傳統模式走向革新,在這個經濟發展迅速、信息爆炸的網絡時代,想要與時俱進,就要積極進取,實現創新,避免走入誤區,例如:用技術化信息咨詢業務覆蓋全方位服務及滿足個體需要的信息幫助、走精英路線遠離大眾需求、用經濟效益為導向忽視社會效益等。結合市場需求不難發現,如今精英文化逐漸被大眾文化替代,處于平民化趨勢,受眾最廣及影響最大的市場是基于民眾、讀者對文獻信息咨詢的需要,館藏的服務對象既包括社會精英,又包括普通大眾,并且需要將重點轉向大眾,摒棄讀者類型選擇、功利效應等模式,不限制服務的形式,拓展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在堅持館藏歷史文獻資料保存與傳遞情報職能的同時,體現教育與休閑等面向大眾的職能,做讀者的良師益友。高校圖書館要根據科研積極收集科技前沿動態,完善論文數據庫、重點學科、特色文獻數據庫等,為科研提供文獻傳遞、課題查新等多層次服務,也為學生提供論文選題指導等。其次,要以高質量的文獻信息資源為基礎,發揮館藏整體效益,館藏歷史文獻和資料的優化與人才、技術建設具有一定的整體互動效應,如果發揮得當,就會功效無量。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就是發揮圖書館、檔案館等的辦館效益,運作體現在讀者服務及內部管理上,內部管理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通過資源積累實現效益的良性循環,并為讀者群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發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最后,適應網絡時代特點,利用網絡條件,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資源效益。網絡時代參考服務咨詢類型并未發生實質性變化,但內容存在一定變化,用戶可以利用電子方式精研數據庫,限定檢索項目,也可以用比較寬泛的方式瀏覽條目,電子式檢索可以使咨詢服務范圍更加廣泛。圖書館及檔案館一定要適應網絡時代變化,將一些傳統的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由傳統的手工操作轉變為電子操作,向著數字化方向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檢索服務,發揮社會效益[2](152-154)。
(二)編制不同的文獻書目、索引,充分挖掘文獻資源。
一方面,要編制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目錄,反映出具體館藏與分布情況,編制前要制訂詳細計劃,明確收錄的范圍,保證目錄的準確性,并及時更新。編輯館藏文獻與資料索引具體分為報刊與圖書兩大部分,查閱館內圖書與報刊,按照文獻分類做出分析著求,確定收錄范圍,編制合適的分類表,查找起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編輯圖像目錄,這也是館藏中比較缺乏的。在編輯專題資料時,通過多種途徑收集圖像資料,并編制圖像目錄索引,集中分類編排,豐富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為讀者提供參考。還要整理地方性文獻史料,結合各地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文化及物產等進行資料匯編,使資料集中,提高參考價值。編制文獻書目、索引講求效果,重視書目質量,收錄資料要完備,編排要謹慎,編制輔助索引,使讀者從不同角度有效利用書目,館藏管理人員要掌握歷史文獻與資料的書目索引,能夠利用這些工具為讀者提供快捷需要,充分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3](86-91)。
(三)優化館藏結構,加強人才培養。
目前,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普遍存在精蕪混雜的現象,結構比較不合理,影響發揮社會效益,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是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是人類社會歷史的真實記錄,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展現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全貌。為了更好地發揮出館藏的社會效益,首先要不斷優化館藏結構,正確處理館藏完整與精煉之間的關系,制定規章制度加強館藏鑒定工作,豐富館藏資源,更好地為社會提供服務。其次,社會的發展是促進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發揮社會功能的重要條件,社會的發展與繁榮使社會對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需求增長,社會信息需求是影響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發揮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科教興國和知識經濟的背景下,要理解館藏工作效益滯后的特點,明確館藏管理工作的定位,推動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發揮社會效益。最后,加強各館藏之間的橫向聯合,構建規模效應,用整體優勢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館藏信息資源的構成各有各的特點,加強橫向聯合,可以發揮出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互補效應,提供綜合服務,實現信息交流的最佳服務,充分發揮館藏的社會功能與效益,例如:建立館藏網或者以服務集團的方式加強館藏信息資源寫作,形成合力。另外,還要加強人才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管理任務、管理方式發生了一定變化,管理人員如果消極處理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管理工作,就會影響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發揮出應有的社會效益。因此,一定要提高館藏相關工作者的綜合素質,各級領導要認識到人才結構的重要性,引進高層次人才,保證人才結構合理。為了使館藏管理工作滿足社會發展需求,還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繼續教育,積極與專業教育機構合作,創建合作育才體系,系統學習有關知識及技能,通過專業教育培訓提高工作者服務能力、創新能力、管理能力等,為解決館藏社會效益挖掘難題夯實人才基石[4]。
六、結語
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匯聚著人們優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鎮館之寶,很多珍貴的歷史文獻與資料的年代比較久遠,存在一定的保存困難,難以滿足讀者的借閱需求,使歷史文化資源的傳輸受到了制約。因此,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館藏歷史文獻與資料的社會效益,為讀者及研究者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張瑾,尤愛國,張萍,李蓬,許汴利.某省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圖書資料室館藏資源利用情況調查[J].預防醫學情報雜志,2020,36(06).
[2]李浪,王渝.抗戰大后方歷史文獻整理及數字化信息組織[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10).
[3]張智鈺.整體史視野下的民間歷史文獻研究——第十屆民間歷史文獻研究論壇會議綜述[J].凱里學院學報,2019,37(05).
[4]尹偉灃.洞口縣檔案館特色館藏資源建設與開發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