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蓓潔



摘 ? 要: 高麗青瓷的裝飾紋樣題材分為植物、動物、人物三大類別,植物紋樣主要以牡丹、蓮、菊等植物的花、葉、枝干組成疏淡清雅的圖案,且注重圖案與器型的和諧。動物紋樣往往以植物紋為附屬紋飾組成動靜結合的圖像,同時注重選擇最佳裝飾工藝達到最美視覺效果。人物紋樣中的童子紋一般構圖均具有吉祥寓意。其他含有人物元素的圖像,多以人融于景的構圖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
關鍵詞: 高麗青瓷 ? 裝飾紋樣 ? 構圖
一、引言
高麗青瓷是朝鮮半島十至十四世紀高麗王朝時期的瓷器。高麗青瓷與中國青瓷淵源頗深,初仿于中國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與風格,到十二世紀鼎盛時期不乏精品并且在陶瓷藝術界享有贊譽。中國和韓國在地理位置上相鄰,九世紀開始到十三世紀,從中國的東南海岸到韓國的西南海岸是重要的海上航路。通過這條航路,兩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著社會、文化方面的密切交流。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越州青瓷的制瓷技術通過海上航路傳入韓國西南海岸的康津、扶安地區,高麗陶瓷工匠在吸收越州窯青瓷工藝的基礎上,創制出了富于韓半島民族特色的高麗青瓷。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高麗青瓷的造型、裝飾工藝和燒瓷技術等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高麗青瓷的裝飾紋樣有植物、動物、人物三大主題。植物紋有牡丹紋、蓮紋、菊花紋、唐草紋、折枝紋、柳紋;動物紋有魚紋、龍紋、鳥紋、鶴紋、水禽紋:人物紋以童子紋為主。高麗青瓷裝飾工藝主要有印、刻、畫和鑲嵌四類。印即用有花紋的陶瓷模印印具在胚體上印出花紋,或者直接用有花紋的模子制胚;刻包括陰刻、陽刻;畫分為鐵畫、銅畫、描金,鐵畫和銅畫工藝是用氧化鐵或氧化銅在釉下繪紋,使其紋樣呈褐色或紅色,描金多與鑲嵌工藝配合使用,用金彩描繪花紋邊緣,或繪制裝飾圖案的輔助線條;鑲嵌工藝需要先在半干的胚體上用刻刀刻畫好花紋再將其剔出,隨后在剔出部位填進有色黏土,黏土與胚體融為一體而后進行燒制與施釉,最后進行二次燒制。起初裝飾圖案中的附屬花紋常使用鑲嵌工藝施紋,隨著青瓷裝飾審美的發展,最終出現了器身整個圖案全部采用鑲嵌工藝施紋的高麗青瓷。下文將對高麗青瓷紋樣的類別、圖形設計及特點做分析。
二、植物紋樣
植物紋樣中最常見的是牡丹紋、蓮紋、菊花紋,牡丹紋是最早出現在高麗青瓷上的裝飾紋樣,也是一直延續到高麗青瓷衰落的主要植物紋樣。這三種紋樣經常與唐草紋組合出現,用于器物的大面積裝飾。盛開的花朵為主紋,草紋分布在周圍,既不喧賓奪主又能襯托出主紋的特點,使畫面協調而不單調。折枝紋是單只或多枝出現的花枝紋,花枝自身的花蕾、花朵、葉子、根莖等元素已經足夠豐富,一般很少再搭配其他紋樣。折枝紋裝飾的青瓷瓶風格更簡潔素雅,構圖盡顯柔美姿態,器型曲線柔和的瓶類青瓷多會用折枝植物紋來裝飾。
(一)紋樣構圖的設計
一般來說,花卉紋由花、草組合,其中的草紋可用花朵本身的枝葉,也可以用唐草紋單獨搭配;其他如柳紋、竹紋則是在瓷器上刻畫枝條或整棵樹木、竹子。高麗青瓷的植物紋樣中,以折枝形態出現的紋樣十分常見,高麗士民在審美上崇尚素雅簡淡,青瓷器上的紋樣構圖留白大,不會刻意放大紋樣尺寸強化視覺效果,而是通過優化圖形設計提升紋飾美學價值,因此往往還會根據具體情況對花紋進行刪繁就簡的處理。例如,圖1陰刻折枝蓮紋梅瓶,瓶身上刻著折枝蓮花,蓮花枝莖呈S型彎曲狀,構圖可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最頂端的花苞下有兩片蓮葉左右散開,蓮葉之下又刻有花苞、蓮蓬;中部盛開的大朵蓮花是紋樣最亮眼的部分,整朵蓮花花瓣舒展;底部有一大片荷葉托住蓮花,且荷葉呈半卷狀靠在折枝根莖處。整個紋樣雖然只占瓶身的四分之一,但細節處理工巧精致,構圖和諧自然,造型傳神逼真,表現出了一株在荷塘里搖曳著身姿的蓮花之美。當然有整個器物全身布滿花紋的情況,基本不占多數。
(二)紋飾與器型的協調
瓷器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很多種,每一種又有各式各樣的器型。例如上文提到的蓮紋梅瓶和圖2鐵畫柳紋瓶就屬于不同器型的花瓶。花瓶的用途是插畫,工匠在給瓷器施紋時不會再刻畫華麗或煩瑣的花紋,而是刻意打造出素凈的花瓶襯托插入花瓶中的真花。并且器型曲線柔和,搭配的花紋形態也彎曲柔美;器型簡單搭配的紋樣簡單樸素,絕無多余的點綴。盒類青瓷一般為貴族階層女性使用,故在盒身、盒蓋會稍微多些點綴。若刻植物紋樣,則多使用鑲嵌工藝施紋,因為鑲嵌花紋過程中會填入有色粘土,最終呈現的花紋色彩鮮亮,更加迎合貴族女性的審美要求。好的青瓷不僅要看紋樣裝飾,更要看紋樣與器型能否完美結合。例如圖3,鑲嵌牡丹紋盒,白色的牡丹花和墨綠色的葉子與青瓷盒蓋形成鮮明的對比,凸顯了牡丹花的高貴,也提升了青瓷盒本身的藝術意蘊。
三、動物紋樣
毋庸置疑,高麗青瓷動物紋樣中,龍紋、鳳紋和仙鶴紋是源自中國青瓷紋樣,具體圖形往往根據高麗人的審美做出調整,其他題材更多來自日常生活,有鳥、鴛鴦、蝴蝶、魚、蟲等。動物紋樣與植物紋樣的不同之處在于,植物紋樣是單純的植物,而動物紋樣則不會出現單獨的動物,絕大多數都是動物紋為主,植物紋作為背景或附屬紋飾,二者構成一幅動靜結合的畫。十一世紀鳥紋是主要動物紋樣,到了十二世紀鶴紋和水禽紋成為主流,仙鶴和白云組合而成的云鶴紋及水禽和蒲柳組合而成的水禽蒲柳紋,成為高麗青瓷裝飾紋樣中獨具特色的花紋。其次,水波魚紋、魚草紋、蟲草紋也十分流行。十三世紀,龍紋成為和云鶴紋一樣流行的青瓷紋樣,對比后就能發現其他普通動物紋樣風格更偏向繪畫,更自然,龍紋圖案性更強且缺少靈動性。
(一)紋樣元素的搭配
筆者認為,將高麗青瓷中的動物紋樣稱為自然景物圖像更貼切。高麗青瓷中的動物紋樣,多為鳥、蝴蝶、水禽、魚、鶴等田園生活中常見的小型動物,當然,龍紋和鳳凰紋除外。例如,鳥蟲一定會與花卉紋或花草紋組合出現,像是將花叢一角的景色搬到了青瓷上;魚紋多用于青瓷碟的裝飾,碟子多用來盛放食物,為了不使碟內紋飾太多而影響擺盤的美感,魚紋則被單獨用做裝飾紋,但若是用來盛水或體積小的食物碟,器表紋飾會稍微增多,一般采用波濤紋和魚紋搭配或魚紋與水草紋搭配使用;受中國傳入的佛教道教思想影響,高麗人對仙鶴尤為喜愛,所以飛翔的白鶴必定會與白云組合使用,云朵繪成如意形狀,兩者組合起來不僅體現了高潔的閑情逸趣,而且寓意十分吉祥;水禽蒲柳紋顧名思義,多以靜謐的湖水和蒲柳做背景,水禽浮游在水面,或嬉鬧于蒲草間,或棲息于岸邊草地,例如圖5。這種取材自然的素材深受王室貴族所喜愛,所以高級的青瓷器多采用這類紋樣做裝飾以迎合王室貴族的閑情雅趣。
(二)紋樣與裝飾工藝的選擇
紋樣裝飾工藝上文提到有許多種,其中,模印方法最簡便,且可大規模復制紋飾,但上文提到的較為復雜的動物紋樣及后文中的人物紋樣,基本不會使用這種方法。因為這類紋樣屬于圖畫類,大規模復制同樣的圖案會顯得圖案程式化,失去原圖自然靈動、生機勃勃的趣味。陰刻與陽刻的技法很少用于此類紋樣的青瓷器,由于刻刀尖銳,雕刻圖案在轉折或細節處,不容易處理得順滑,表現不出悠揚飄逸的感覺。高麗青瓷的動物紋樣,多以鐵畫和鑲嵌表現,鐵畫因用毛筆繪畫,所以能以柔軟的筆觸描繪花枝、蝴蝶、羽毛等形象。鑲嵌技法可以使動物紋樣凸顯于器表,使整個瓷器看起來層次豐富、引人入勝。圖4梅瓶上的紋樣十分簡單,一只仰著脖子飛向青天的白鶴,周圍有幾朵云,這樣的紋樣若是使用鐵畫工藝就會整體變成氧化鐵的黑色,失卻飄逸靈動之感,使用鑲嵌更合適,青瓷的翡色做背景,白色的黏土正好填滿仙鶴和云朵,這樣的配色不僅符合事實,還使紋樣和瓷器完美融合,互相襯托美感。
四、人物紋樣
高麗青瓷的人物紋樣出現時間最晚,主要分童子紋和其他人物紋兩種,童子紋樣更多見。童子紋裝飾的青瓷一般在已婚貴族居所常見,用途基本為擺件或女性的首飾盒。其他人物紋主要是人物山水紋,受文人群體喜愛,常見于書房瓷器中。人物紋樣相比前兩種紋樣,數量不算多,但也是深受喜愛的紋樣。
(一)童子紋寓意吉祥的構圖設計
葡萄藤下游戲的童子、在蓮間嬉鬧的孩童是童子紋樣的兩種固定紋樣,瓷器上若要施以童子紋樣,則必然會大面積施紋,留白很少或幾乎沒有留白。高麗青瓷中的童子紋和中國不同,中國紋飾中的童子形象體態更加豐腴,高麗青瓷中的童子形象沒有刻意將其刻畫得肥胖豐盈,而是根據紋樣整體風格決定,有時甚至只是刻畫出人物輪廓,不去過多地雕刻細節,如圖6中四個童子與如意纏枝紋組合,童子細節刻畫并不多,五官、發髻都被忽略,但是呈現出來的效果卻并不呆滯,也沒有丟失活潑靈動的氣息。再如圖7,俯視童子葡萄紋缽,缽的口沿一圈刻有簡單的波浪線條和唐草紋裝飾,缽內底部中心刻有蓮瓣紋,蓮瓣向外圍成一個小圓,包圍著蓮瓣圓心紋的則是主紋樣,陽刻出的四個童子在葡萄藤下嬉笑玩耍,分布在四個方向,他們的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單腳跳起,有的兩手拽著葡萄藤雙腳踩著蕩秋千,有的躺在葡萄藤下,有的兩手朝同一個方向甩起藤蔓。葡萄紋首尾相連,葡萄藤枝繁葉茂,葡萄顆粒飽滿緊實,整個紋樣細節雕刻細致入微。“多”“滿”“連”“長”是童子如意纏枝紋、童子葡萄紋的構圖特色,賦予圖像“多子多福”“美滿如意”的吉祥寓意。
(二)人物山水紋“天人合一”的美學意蘊
高麗青瓷整體的紋樣設計風格體現了簡潔、樸素、雅致的審美意趣與藝術取向,人物山水紋樣和此前提到的動物紋樣一樣,基本都是與植物、動物或其他景物紋樣一同出現,構成一幅山水人物圖畫。圖8的扁壺紋樣十分特別,左邊的亭子里站著身著白衣的人,伸手觸碰面前的竹子,竹子整體朝左彎曲,竹子上還站著一只鳥,整個紋樣構圖的右下方有兩枝水草,最底處還有兩只從水面游過的鴨子。一幅充滿意境的湖中觀景圖就這樣被創作出來。
圖9的內容稍有不同,紋樣與梅瓶的高度幾乎相同,且梅瓶前后左右四面都鑲有一樣的圖案。圖案構圖同樣是人物所占面積小,景物所占面積大,植物景觀有蓮花、竹葉和其他小型花卉,紋樣中的兩個侍女互相抬著一塊布帛,呈現出的是干活的場景。可以清晰地看到兩個侍女的發型,側面反映出了十三世紀高麗的侍女發型與發飾。
人物山水紋樣的構圖特點在于,人物的尺寸在整體紋樣中占比甚微,周圍的風景雕刻得更加仔細,且元素非常豐富,人物只是畫面的組成元素之一,人融于景,景化于心,景物實際上是人物情志的物化表現,構圖的靈魂實為“天人合一”的理念。
五、高麗青瓷的發展演變
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和高麗通過海上航路線相往來,明州(今寧波)是重要的海上貿易航路起點。明州港自唐朝以來,扮演著中韓經濟貿易中的重要角色,尤其在中國的佛教文化和陶瓷文化交流上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初期模仿中國越窯制瓷技術的高麗青瓷以純青瓷為主,是高麗青瓷顏色穩定化階段。從十世紀到十一世紀,高麗青瓷技術漸漸成熟。基本形態和裝飾工藝及紋樣的種類迅速變得寬泛,但這時的高麗青瓷顏色偏暗,呈灰青色。十一世紀中葉,高麗青瓷主要使用陰刻、陽刻和鐵畫工藝及牡丹、唐草紋裝飾。這一時期瓷器制品的風格、紋樣裝飾等來源于對中國的模仿。十二世紀是高麗青瓷的鼎盛期,在吸收借鑒中國瓷器工藝手法的同時,融入高麗人的審美觀念。青瓷的顏色變為翡翠色,釉色也變成透明的,胎土含鐵量減少,消除了燒制時帶淺灰色的問題。與中國同時期瓷器相比,高麗青瓷的透明度更高。宋朝人徐兢對高麗青瓷予以贊美,在《宣和奉使行高麗》中寫道:“陶器色之青者,麗人謂之翡(翡翠)色,近年以來制作工巧,色澤尤佳。”在裝飾工藝上,一直作為裝飾附屬紋的鑲嵌工藝成熟運用于青瓷裝飾。這一時期高麗青瓷的裝飾技法不斷進步,紋樣以唐草紋、云鶴紋、蒲柳、水禽紋、童子紋等為主。十三世紀蒙古入侵高麗,高麗青瓷在動蕩的社會背景和西域文化的影響下,逐漸衰落。為了迎合蒙古人的審美,高麗青瓷從瓷器造型到裝飾工藝及裝飾紋樣都發生了改變。大面積的唐草紋系統又開始流行,器型失去了鼎盛時期的流線美感,紋樣構圖印花紋增多,主花紋減少,最終印花紋被線條代替,且雕刻線條邊的粗放與扁平化。蒙古人喜愛金器,畫金青瓷產量增多,但金彩極易脫落,所以畫金瓷器多難以完整保存。高麗青瓷的衰落為朝鮮粉青砂器的出現做了鋪墊。
六、結語
高麗青瓷從產生至衰落,經歷了早、中晚三個時期,每個時期,青瓷的裝飾技法與紋樣都有所偏重。本文主要討論與分析了十二世紀高麗青瓷鼎盛時期的紋樣構圖特點,研究表明,高麗青瓷的裝飾紋樣風格體現了當時高麗人尚白尚素、清秀高雅的審美意趣和紋樣設計觀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風格。此外,高麗青瓷工匠針對不同的紋樣圖形,采用與之匹配的裝飾工藝,借此最大限度地加強紋樣美感,如陰刻陽刻出的紋樣更有立體感、鐵畫適合輕柔的花紋、鑲嵌更能為紋樣增添色彩,這些裝飾方法大大提升了高麗青瓷的整體藝術水準。
參考文獻:
[1]王雨晴.從宋代瓷器看道家美學對現代藝術設計的影響[J].設計,2018(16):78-79.
[2]楊銳.絲路背景下古代中國設計世界影響力對當代的啟示[J].設計,2018(10):40-41.
[3]涂靜如.宋代建盞造型設計及其文化內涵[J].設計,2018(1):72-73.
[4]隋璐.高麗青瓷茶具初探[J].農業考古,2019(2):51-57.
[5]王明彥.渚中列紛卉岸旁水禽鳴(上)十二世紀高麗青瓷汀州水渚紋樣中的中國元素[J].收藏家,2019(3):146-156.
[6]王明彥.渚中列紛卉岸旁水禽鳴(下)十二世紀高麗青瓷汀州水渚紋樣中的中國元素收藏家[J].收藏家,2019(5):123-139.
[7]劉毅.中國發現的“高麗青瓷”研究[J].中原文物,2001(3):51-54.
[8][宋]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