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玲 崔艷玲 唐振勇
摘 要:齊齊哈爾是英雄資源豐富的城市,有一定數量和規模的英雄遺址遺跡、紀念場館,英雄人物及事跡也得到了一定范圍的宣傳,但在當地乃至全國,英雄城市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都沒有凸顯,如何整合現有資源、挖掘深層內涵、創新宣傳載體,提高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輻射力,打造英雄城市品牌,是一項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
關鍵詞:齊齊哈爾;英雄文化;保護修復;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0)10 — 0125 — 03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和國家英雄模范表彰工作非常重視,彰顯了黨和國家致敬英雄、重視英雄的思想導向,而齊齊哈爾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要發揮自身優勢,對內以英雄精神凝聚人心,對外以英雄文化吸引人才,在新時代弘揚無私奉獻、開拓創新、勇挑重擔、不計得失的英雄精神,形成人人崇敬英雄、人人爭當英雄的社會氛圍,推動齊齊哈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
一、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發展優勢
齊齊哈爾市有3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省會史,是一座英雄輩出的城市,在抵御外敵侵略、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涌現出許多英雄人物,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跡傳頌于白山黑水之間,鼓舞了一代又一代齊齊哈爾人民,更成為新時代齊齊哈爾建設發展的精神力量,是新時代發展英雄文化的根本動力。
1.齊齊哈爾英雄人物輩出
歷史上的齊齊哈爾英雄:從宋朝在齊齊哈爾區域內設立節度使起,就有把生命拋灑在黑土地上的英雄,如宋朝的節度使阿勒根沒都魯抗擊遼軍,有清朝文武干濟的首任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有齊齊哈爾城的奠基人瑪布岱,在庚子之變中壯烈殉國的清末將軍壽山將軍和以身覆炮保護百姓的程德全將軍。這些歷史英雄奠定了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的基礎。
黨領導下的革命英雄群譜:據資料記載位于齊齊哈爾的西滿革命烈士陵園共安葬了烈士608位,其中,在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有9位,在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有419位,在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建設中犧牲的烈士有180位。這些烈士中,經歷二萬五千里長征,身經百戰的老紅軍就有16位。為齊齊哈爾人民抗擊侵略的抗聯英雄,就是一組群像,他們有的留下了名字,有的沒有名字,在《先行者的風骨》一文中收錄了犧牲于齊齊哈爾的25位抗日英雄事跡,讀完令人肅然起敬。打響抗戰第一槍的愛國將領馬占山將軍,被毛主席稱贊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抗聯英雄于天放等,這些不怕犧牲為了民族獨立而戰的英雄更是家喻戶曉。
抗戰勝利后的西滿大地,在新舊社會交替的艱苦卓絕年代,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干部和熱血青年。西滿烈士陵園安放英魂419位。《西滿英魂譜》為我們描寫了有名有姓的英雄64人、英雄團體7個,為后人矗立起不倒的豐碑。
黨領導下的建設時期英雄:除了西滿烈士陵園的180名英雄,還有排爆英雄于尚清,有雷鋒式檢察干部沙濤,有全國公安一級英模楊文峰,有新時代的大國工匠吳作國、徐守峰,有為祖國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設計師張柏楠和航天英雄翟志剛、劉伯明,在2020年抗疫中犧牲的白衣天使于鐵夫和公安英雄王春天等等。
這些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跡彰顯著鶴城英雄的崇高奉獻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用本土英雄開展學英雄、敬英雄、做英雄的活動和宣傳,更容易引發情感認同和價值認同。
2.數量眾多的現存英雄遺址及紀念場館
齊齊哈爾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遺存豐富、特色鮮明。能體現英雄文化的有黑龍江將軍府、督軍署等邊疆管理的官署遺址,有代表了中華兒女勇于反抗帝國主義入侵的江橋抗戰紀念地,有瑪布岱將軍、薩布素將軍、程德全將軍的將軍雕像,有龍沙公園的壽公祠、王大化紀念碑,有作為東北解放區第一座烈士陵園的西滿革命烈士陵園,有為紀念幫助東北解放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而建的昂昂溪蘇軍烈山陵園,還有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而建的和平廣場。遺址遺跡凝結著英雄先烈的愛國情操,紀念館藏生動再現了仁人志士的英雄情懷,歷史遺存的數量多、層次廣是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的發展優勢。
3.深入細致的前期研究和宣傳推廣
2018年8月,在市黨政機關辦公中心召開了 “西滿根據地在中國革命中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研討會,并發行了王國作主編的《西滿英魂譜》五部書;2018年9月,市委宣傳部開展“尋找鶴城英雄,勇做時代先鋒”活動,齊齊哈爾日報新聞網開辦專題、專欄,鶴城晚報、新聞網開辦專版,宣傳英雄事跡,尋找身邊的鶴城英雄,并組織專家學者開展英雄文化調研和研討活動;2018年紀念江橋抗戰87周年之際,印發了主題郵折并召開了紀念“江橋抗戰”87周年研討會,論證江橋抗戰在14年抗戰中的重要歷史意義;2019年3月“齊齊哈爾英雄人物”風景日戳啟用;2020年6月,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開設“英雄城·將軍魂”專欄,講述將軍故事。還有快板書《血戰江橋》獲得全國曲藝牡丹獎提名,電視劇《決戰江橋》在各大衛視播出。前期的學術研討、主題活動開展以及英雄文化作品,提高了齊齊哈爾英雄知名度,為打造英雄文化奠定了基礎。
二、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發展存在問題
1.協調聯系不夠,缺乏整體規劃
英雄文化資源散落在市區和外縣,星點狀分布,距離較遠。英雄景點之間缺乏整體規劃,沒有建立一條英雄文化公益旅游線路。英雄景點與扎龍自然保護區、明月島、縣區革命遺址等其他旅游景點缺乏有效聯系,各自為政,吸引力不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接待的多是單位組織的集體參觀活動,散客及外地游客對英雄文化場所不知曉,難以產生社會效益和打造英雄文化品牌。
2.政府單一主導,缺乏資金融合
齊齊哈爾的英雄文化一直是政府主導進行,在資金方面,由于齊齊哈爾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老工業基地城市,受地方經濟發展的局限,投入到英雄文化保護、修復、管理和活動開展的經費略顯不足。雖然市政府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相關資金,但數額有限,需開發保護的項目又多,使得挖掘、研究、推廣工作難以有深層次的進展,修繕與保護文化遺址費用的不足,致使大量遺址年久失修,得不到有效保護,修復工作進程緩慢且材料粗糙。
3.宣傳手段單一,營銷力度不足。
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研究編撰、活動開展以宣傳部門、文化單位、黨校高校為主,很少有群眾自發的英雄文化活動。宣傳手段陳舊單一,多為雕塑、圖片展、實物陳列、文字說明的形式,游人自行參觀,如和平廣場,僅有手印墻、紀念碑、主題雕塑的展示,沒有講解人員或者廣場電視墻進行背景和相關事件的介紹,游人參觀之后不會留下深刻印象,難以有深層體驗。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型宣傳方式尚未得到充分運用,在平臺和公眾號上信息更新少,沒有發揮新媒體的宣傳作用。
三、齊齊哈爾市開展英雄文化研究的現實意義
齊齊哈爾作為一座英雄輩出、資源豐富的英雄城市,進行英雄文化研究,對于培養市民的愛國情懷和奉獻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可以增強城市的凝聚力
齊齊哈爾有打響武裝抗日第一槍的抗日文化,有3005次英雄列車支援遼沈戰役的支前文化,有露營之歌唱響松嫩平原的抗聯文化,有西滿烈士展現出的英烈文化,有馬恒昌小組所代表的和平建設文化,作為宇航員的家鄉又有航天文化,這些獨特的英雄文化要素,使得市民感到驕傲和自豪。開展英雄文化活動,可以鼓舞人心,加深對齊市英雄城市的價值崇尚,激發市民熱愛城市、建設家鄉的熱情,從而能夠形成強大的凝聚合力。
(二)可以提高城市的吸引力
對于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的宣傳,作用于城市外部會具有一種吸引力,可以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來了解和感受齊齊哈爾的英雄文化氛圍,帶動城市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還可以使外地人才羨慕齊齊哈爾豐富的英雄內涵,向往來到這樣的英雄城市,愿意加入其中來建設這座英雄城市,起到了很好的吸引人才的作用。
(三)可以形成強大的輻射力
21世紀的城市競爭,將以文化論輸贏,齊齊哈爾市的將軍文化、抗戰文化、仙鶴姑娘這都是全國知名的文化元素,《決戰江橋》電視劇的播出,《一個真實的故事》的傳唱,徐秀娟侄女做客《朗讀者》,都增強了國人對于齊齊哈爾英雄城市的認同,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打造英雄品牌,強化內涵建設,形成強大的輻射力,還可以讓齊齊哈爾這座英雄之城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有更大地提升。
四、齊齊哈爾市英雄文化提升的策略與措施
發展英雄文化,必須立足于公益性質,讓英雄的精神之花開遍齊齊哈爾大地,整合英雄文化資源形成齊齊哈爾的文化品牌,建設獨具特色的英雄文化城市。
(一)堅持政府主導,著力打造品牌
政府層面把英雄文化保護傳承工作納入工作計劃,建立完備的職能體系,理順工作機制,出臺地方性保護政策和法規。建立領導責任制,嚴防出現在城市改造過程中為了發展地方經濟而拆除英雄文化遺址的行為。制定齊齊哈爾英雄發展規劃,把江橋抗戰遺址、西滿烈士陵園、和平廣場等整合為英雄公益游線路,打造齊齊哈爾英雄公益文化品牌。注重遺址的發掘、搶救工作,建立并完善已開發資源的管理運行機制,適合保護并開發的,綜合拓展多種公益功能,例如:抗聯英雄可以把泰來江橋抗戰公園和江橋抗戰紀念館設計為固定路線,運用實物展示、專職解說、聲光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感官呈現,拓展展品之外的英烈事跡,增強游客的身臨其境的參觀體驗,激發愛國情感。
(二)加大經費投入,社會力量共建
齊齊哈爾是文化遺產大市,數量之多、等級之高在全國居于前列,要把英雄遺址保護好、管理好,需要大量資金的有效保障。
一要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英雄文化保護經費的傾斜,積極爭取上級英雄文化開發資金的支持。二要發揮政府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加大對英雄文化遺址遺跡開發修復資金的投入,所需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成立英雄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其他活動不得侵占和挪用,保證英雄文化機構運轉和開展活動所需的必要經費。三要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資、多主體投入的英雄文化建設格局。制定嚴謹規范的市場準入和運行制度,防止一些企業、公司借公益之名進行商業炒作或者變相推銷,借發展英雄文化換取私利而違背初衷。
(三)創新宣傳方式,用好法律利器
一要特定節點有活動。在清明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節日、紀念日的時間節點,開展祭掃烈士墓、紀念碑,入黨宣誓等活動,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二要平臺宣傳有力度。借助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手段,加大英雄事跡的宣傳力度,用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物的名字命名街路、景觀區,對已經消失的英雄遺址、英雄人物故居掛牌標示或者建標識物,提高英雄資源知曉度;三要挖掘英雄常態化。把開展英雄模范尋訪活動常態化,每年定期開展相關活動,挖掘身邊先進模范的典型事跡,拍攝成宣傳片或小視頻,通過電視、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媒體平臺進行宣傳,讓全體市民投票參與評選;四要文藝作品有創新。發揮齊齊哈爾是《林海雪原》創作誕生地、歌劇《白毛女》作者犧牲地的文化優勢,組織文藝演出單位創作并演出反映齊市英雄的話劇、歌舞和曲藝節目,嘗試開發參與式、體驗式的英雄文化節目,運用數據模擬技術開設身臨其境場景體驗,吸引參觀者尤其是年青人的參與;五要英雄文化進校園。重點抓好年青一代的思想武裝,組織編寫通俗易懂的英雄讀本,并將其作為齊市中小學輔助教材和市、區、縣各級圖書館的必讀書籍,學校組織學習的同時開展故事會、詩文朗誦、演講比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樹立正確的歷史觀、英雄觀,抵御網上不良思想;六要強化法律有保證。加大《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規的宣傳教育工作,群眾遵守法律法規。同時加大執法力度,打擊破壞遺址遺跡的行為,打擊詆毀英雄、污蔑模范的行為,讓見義勇為、無私奉獻的英雄模范得到社會的尊重和崇敬,讓傳承英雄精神,爭做英雄模范成為民眾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尚。
(四)加強人才建設,打造文化產業
加大培訓力度。以市委黨校、市博物館等單位為培訓基地,成立英雄培訓聯盟,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英雄文化規范培訓,同時引進設計規劃人才、文化管理人才、服務人才等專業人才,制定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開發運行方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
形成文化產業。定期邀請全國知名的專家學者舉辦英雄文化研討會,組織編撰英雄書籍、理論文章,提高齊齊哈爾英雄文化知名度;鼓勵文藝創作者編寫反映齊市英雄題材的文藝作品,并投產拍攝影視作品;建立一支多方力量匯集的研發團隊,形成有理論深度有實踐價值的科研成果,并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文化產品,促進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整合文化資源。把不同規模、不同種類的資源整合起來,以英雄文化為主線,建立融英雄文化、老工業基地文化、生態農業文化、鶴文化、冰雪文化等文化內涵于一體的鶴城文化體系,形成整體效應,增加文化資源的吸引力,實現文旅資源優勢互補,提升齊齊哈爾文化整體發展水平。
結束語:齊齊哈爾是一座英雄之城,要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調動市民廣泛參與,整合現有英雄文化資源,創新英雄文化建設,推動英雄文化健康發展,形成學習英雄、捍衛英雄、爭做英雄的良好風氣。繼綠色食品之都、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一系列美譽之后,再打造出“英雄文化城市”這一品牌。
〔參 考 文 獻〕
〔1〕崔杰.鄂麗美.如何打造齊齊哈爾英雄品牌城市〔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05).
〔2〕姜崇鳳.于耀洲.齊齊哈爾抗戰文化遺址的保護現狀及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11).
〔3〕王雙.關于齊齊哈爾市發展紅色旅游的思考〔J〕.世紀橋,2016,(12).
〔責任編輯:楊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