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千駒 向 娟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近幾年來,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中小微企業發展邁步艱難。就業崗位不匹配,人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上下游供給難以銜接,資金周轉困難等問題縷縷不絕,給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阻力。在傳統的征信系統中,大多數中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小且資金盈利狀況不佳,難以進行貸款。很多銀行和貸款公司在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過程中使命偏移。P2P網貸平臺雖對我國中小微企業的發展有著極為顯著的幫助和作用,但存在征信不完善,貸款風險大的問題,P2P網貸平臺無法對其做出良好的風控,大量貸款無法收回,以至于大批P2P網貸平臺無法長久生存,導致社會征信更加低迷。
貸前信用評級存在的問題來源于兩方面,一是信用評級機制僵化,金融機構衡量中小微企業的信用等級,并未考慮到其特殊情況,只是機械的按比例降低大企業標準,因此中小微企業很難獲得較高的信用評級,無法通過銀行貸款滿足其資金需求二是信用評級機制的不健全,我國信用評級行業缺乏統一規范的評級標準,導致貸前調查工作不扎實,貸前風險管理存在漏洞。
風控管理行業發展迅速,面對高速增長的客戶數據信息,大數據風控管理正在逐漸普及,但在實際應用層面,大數據風控管理模型的構建存在一定的難度,怎樣解決大數據的真實性、全面性,困擾著金融機構,因此很多金融機構并沒有快速轉變風控管理模式,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風控管理中來,而傳統的風控技術已經難以處理復雜的內部數據,貸中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并且使得貸中管理工作困難重重。
貸后檢查是中下微企業網貸風控管理的最后一環,但金融機構在貸后管理環節,流于形式缺乏規范的管理,存在著“重貸輕管”的現象,這致使金融機構風控管理不全面,容易發生信貸風險,甚至有些金融機構急于挽回損失,雇傭專人,采用暴力、威脅等方式,討要貸款,對網絡貸款的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癥結主要在于信息不透明,其根本在于傳統征信無法覆蓋眾多中小微企業,金融機構與中小微企業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通稅、銀、企三方數據,將稅務信用、銷售收入、利潤、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可反映企業信用狀況和盈利能力的指標,也是銀行評估企業貸款能力的重要指標及憑證聯系起來,實現稅銀企三方數據的對接,完善中小微企業網貸風控管理。

圖1 大數據征信評級體系的多渠道數據來源
另外大數據平臺還接入公安系統、阿里巴巴、道瓊斯、騰訊、美團等數據提供商,共計17類數據信息。個人客戶用戶方面,內容涉及:身份信息、稅務信息、信用信息等。企業用戶方面,內容包括:企業經營狀況、企業負面信息等。通過實時更新數據,可以獲取更多的數據,利用區塊鏈技術,得到真實有效的數據,提高信用評級的精確性,降低貸款人信用風險。
構建大數據風控系統,進行智能評估授信,也就是提取企業及關聯人在官方媒體、社友媒體等公開數據,并結合多部門數據,判斷中小微企業實際財務狀況,以及產品在社會中的影響力,并借助機器學習,數據建模和趨勢預測,對融資的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估和風險預測。在放貸過程中,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實時監控大數據系統提供的多渠道數據,發現風險后,提前人為干預,降低借款人貸款違約損失造成的損失。中小微企業網貸大數據風控云系統,能夠利用多渠道數據(銀聯、阿里生態、稅務)中的客戶信息,賬戶查詢,業務報表,信用額度,貸款合同等數據進行分析,并通過風控引擎總結出該客戶的綜合信用,由管理臺篩選完畢之后再經機構路由傳回給大數據風控系統,系統則通過二次審核該金融產品,自動匹配交易,以此達到智能風控目的,與傳統的風險管理相比,這樣可以實現更有效的自動化風險預警與控制,并節約大量人力成本的投入。

圖2 中小微企業大數據風控系統運行圖
風險帶來的損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差,如果要等到貸款到期時,才發現貸款出現問題,再進行風險管理已為時過晚 。如果能及早注意到借款人財務狀況的惡化及其他不利因素的發生,那么在信貸資產出現風險信號到真正發生損失之間,就可以與企業協商,并及時采取措施使其改善經營管理,并且約束借款人的不良行為,以有效保護金融機構債權,隨著我國經濟的增長,中小企業網貸規模勢必會不斷增長,采取傳統的被動風險防控,不主動進行風險預警,會使金融機構風險大幅上升。因此,建立有效的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網貸風險預警體系并且落實到具體工作中,是很有必要且必需的。
大數據風控系統發揮其作用,離不開完善的征信制度、健全的監管體制以及有保障的行業制度,同時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有助于促進中小微企業網貸的健康發展。
由于發展時間較短,我國的征信體系還不完善,特別是在個人征信制度方面,不同金融機構間的數據難以共享,不良信用記錄難以體現在不同機構數據庫中,同時失信成本較低,造成社會信任缺失的現象出現。征信制度的不斷完善,有利于提高違約成本,降低金融機構搜集數據的成本,保障金融機構獲取中小微企業信用狀況真實透明。
關系到中小微企業網貸行業的未來,如何做好中小微企業網貸的監管,對中小微企業網貸的發展至關重要。面對實際監管中的監管“盲區”,要建立起適宜的監管體制,明確各部門職能,做好監管責任的明確分工,將責任落實到人,在監管過程中查漏補缺,劃清中小微企業網貸業務邊界,牢記基本底線,切實防范金融風險,堅持保障投資者權益,引導中小微企業網貸行業健康發展。
一直以來中小微企業網貸制度并不完善,網貸行業的野蠻發展,對我國實體經濟造成了猛烈沖擊,也給中小微企業網貸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因此完善網貸制度勢在必行。網貸制度的完善需要金融機構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主動接受相應監管部門的監督,金融機構對中小微企業網貸應以金融中介為定位,采取適應性的制度,將合規經營放在首位,警惕風險,切實做好風險管理,為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