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遠輝

摘 要:唐代在中國玉器發展史上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性質的轉折時期,從唐代開始,玉器不再像文化期的巫玉一樣主要用來敬天禮神,也不像戰漢時期的王玉一樣是貴族階級的專屬品,它開始走下神壇,無論從型制功能還是紋飾題材都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文章對一件唐代胡人題材的圓雕玉器進行鑒賞,簡要介紹了當時時代背景下,從典型玉器上所體現出的以“絲綢之路”為主要代表的開放政策對整個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同時結合當今實際,闡述了習主席主導的“一帶一路”這一偉大構想的深刻歷史意義。
關鍵詞:唐代;玉器;胡人;絲綢之路;一帶一路
在唐代的玉器中,有一類題材可謂前無古人,那就是“胡人”。目前存世最多的就是雕刻于玉帶板之上的胡人形象,如故宮博物院藏唐代胡人奏樂紋玉帶板、廣東省博物館藏唐代胡人吹笙紋玉帶板等。筆者收藏中國古代玉器十余年,見過很多出現于帶板上的胡人形象藝術品,但圓雕的唐代胡人玉雕卻非常稀少,只在故宮博物院中藏有幾件唐代胡人騎象、胡人戲獅玉雕作品,且尺寸都不大,不超過6厘米高度,可見關于胡人的唐代圓雕玉器非常罕見。
筆者早年收藏有一件“胡人”題材唐代圓雕玉器,它通高10.5厘米,底部最長7.2厘米,重431.3克。人物整體呈坐姿,頭戴尖頭牛角帽,共有四層褶皺,身穿交頸服裝,腰間系帶,足穿尖頭皮靴,雙腳足底相抵,雙手搭扣于胸前,似在握持物體。人物雙眼半睜,眉毛豎起,高鼻梁,長長的連鬢絡腮胡子及唇上的胡子均根根卷曲,嘴巴微微張開,舌頭外伸,面部表情生動傳神,表情十分享受。根據嘴部及手部動作判斷,似在吹奏樂器,所以斷定為“胡人奏樂”題材。整件玉器玉質溫潤、糯熟感強,尤其難得的是其沁色豐富,有白色、黃色、褐色、黑色、紅色等多種沁色,且色沁入骨,絲絲絡絡,五彩斑斕,為一件難得的唐代玉雕珍品。
唐代是我國古代最富強的朝代之一,是古代歷史上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時期,借由當時開放的國家政策,西亞及中亞的各種文化、器物和服飾等經由絲綢之路大量傳入,一度形成“萬邦來朝,絕域入貢”的興旺景象。這些傳入的外來文化也對本土產生了深刻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的體現就是胡人胡風盛行。
“胡人”的說法出現很早,據《戰國策》記載,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教百姓”。西漢政治家賈誼在《過秦論》中也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的句子。
對于“胡人”這一稱謂,歷史學家有不同的理解。有些學者認為主要是指匈奴人和其他邊疆的少數民族,比如東胡,它因居于匈奴人之東而得名,也有專家認為東胡其實是“通古斯”的轉音。更有學者將所有西亞、中亞、北方及西域少數民族都統稱為“胡人”。但是通常情況下,唐代人所說的“胡人”又被狹義斷定為專指居住在中國新疆和中亞的少數民族粟特人,他們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使者。
中國歷史上粟特人曾經做出過重大的貢獻,大部分跋涉在絲綢之路上溝通中西方文化的商旅們其實大部分都是粟特人。粟特人善于經商,常常成群結隊地往來于絲綢之路,其中的一些粟特人逐漸就在沿線的居住點上留下來,慢慢融入了中華民族之中。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挑起安史之亂的安祿山。
胡人的融入為唐王朝帶來了一種開放包容的胡風。在唐朝最盛時期的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就有很多詩歌描繪這種胡風,比如李白的《前有樽酒行》說“胡姬貌如花,當壚笑春風”,說的是唐朝集市上有胡人女子賣酒;白居易的《胡旋女》說“天寶季年時欲變,臣妾人人學環轉”,說的是胡人擅長的胡旋舞。胡風文化同樣還體現在畫作上,比如在章懷太子墓壁畫上以及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禮佛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畫家忠實地記錄了吐蕃、波斯、朝鮮、日本等各國各族人的形象。這些形象同樣也被當時的工匠們以玉雕作品的形式記錄在唐代玉器上。
在經歷了六朝玉器的衰落和隋代玉器的復蘇后,唐代玉器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唐代玉器的品種式樣與前朝相比幾乎是全新的,作用也較單純,多數為實用器和佩飾玉,如玉簪、玉梳、玉鐲、玉帶板、玉人神仙佛以及玉杯等。琢玉工藝及雕琢主題也逐漸擺脫了過去程序化、圖案化、抽象化的傳統束縛而更加成熟,外來題材如佛教飛天、胡人歌舞、胡人獻寶等開始出現并日漸豐富,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將玉器由抽象向寫實發展的重要轉折時期,可以說從唐代開始,中國玉器走下神壇,步入尋常百姓人家。胡人風格玉器代表了唐代玉器全新的發展和變化,其形態頗具動感,形式之多前所未見,不僅是當時儀禮制度和藝術風格的反映,也是當時中西文化融合的證據,是研究唐代歷史的重要資料,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與西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的繁榮昌盛的景象。
“古有絲綢之路,今有一帶一路”。可以說,是絲綢之路上的經濟、文化、政治交流直接造就了大唐盛世。當時的統治者在治理國家上也充滿自信,廣泛吸收外來文化為己所用,這一政策深入民心,萬邦臣服。歷史事實一次次證明,閉關鎖國只能固步自封,對外開放才能造就偉大的時代。時間跨越1500多年后來到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的偉大祖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在繼承前人優秀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開拓創新,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構想。現在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人真切感受到唯有追求互利共贏的合作,才能匯聚共同發展的力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做出了重要貢獻,將有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不斷向前發展。“一帶一路”倡議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綻放的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之花,必將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倪建林.唐代玉器藝術——中國古代玉器藝術鑒賞[J].中國美術教育,2003(5):50-52.
[2]肖麗麗.淺析唐代藝術里的胡人文化[J].藝術品鑒,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