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彩彩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物質生活質量全面提升,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擴張。博物館是知識存儲和傳播的重要媒介,其內部的文物陳列展覽和保護工作務必要得到嚴密規劃和管理。文章在強調使用數字化技術保護博物館文物的現實意義和規范要求基礎上,探討博物館文物保護中數字化技術的妥善性應用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技術;博物館;文物保護;應用建議
博物館融合了一系列的自然和文化遺產,人們進入其中觀賞和學習,能夠令個人的精神文化水平提升至更高的層次。而數字化技術功能完善、覆蓋面域廣闊、使用便利,選擇基于該類技術來開展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能夠更好地迎合時代發展趨勢。至于具體的保護工作要求和方法是什么,相關細節會在后續有機延展。
1 使用數字化技術來保護博物館文物的現實意義
1.1 有助于針對各類文物的歷史信息進行數字化存儲
任何文物背后都有豐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十分寶貴。盡管現階段我國已經開發和使用一系列的保護技術,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文物還是因為一系列外部因素而出現損壞跡象。使用數字化技術來對文物進行三維掃描,能夠更加快速和準確地收集整理有關的歷史信息,并且能夠永久地存儲,方便在日后隨時檢索調用。
1.2 有利于拓寬文物的展覽范疇
部分游客由于時間緊張、交通不便等現實性原因,無法深入博物館之中進行各類文物觀賞;還有一些古建筑文物不方便在有限的博物館空間內展覽。因此,作為博物館領導,有必要及時想方設法來拓寬展品展覽空間。目前最為有效的辦法便是借助數字化技術來掃描整理有關文物的信息,之后連接互聯網和新媒體,為廣大愛好者提供線上展覽服務,令他們可以擺脫時間和空間等限制,更加自由地觀賞那些不可移動的文物。
1.3 有益于促進館際間的文物資源共享
為了促進文物資源共享,進一步組織不同主題的文物展覽活動,需要館際之間加強合作。以往博物館彼此間要進行文物借用必須要先向上級匯報審批,手續十分復雜,需要消耗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另外,部分文物十分珍貴,為了兼顧文物自身的安全性等問題,有時會不允許外借參加展覽。相比之下,推廣使用數字化技術可以將和文物相關的信息收錄完整之后再發布到專門的數據庫之中,包括照片和視頻等,方便合作館際間進行共享和及時展覽。
除了以上意義外,還有就是為今后創建智能化的博物館提供保障。博物館的存在意義就是向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指導和服務,隨著國家愈來愈重視博物館的發展,博物館自身要竭力改善服務質量。因此,選擇創建智能化的博物館顯得極為重要,而引入數字化技術正為這類目標的實現做足了過渡準備工作。
2 基于數字化技術進行文物保護需要遵循的規范要求
盡管現階段我國已經建成5000多家博物館,對應的藏品數量也已經有3700多萬件,每年組織的展覽次數也有萬余次,可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過于龐大,國民的文化需求始終未能得到全面性滿足。因此,今后各個博物館要積極使用數字化技術來進行文物數據收集,創建適當規模的文物模型,并倡導廣大民眾積極透過互聯網中的視頻播放來參觀感興趣的文物,利用數據庫檢索來了解文物的保存時間和參數信息,避免相關文物參展壓力過重現象之余,令觀眾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滿足。
2.1 結合本地實際
和傳統的博物館發展模式有明顯的差異,數字化技術的普及會對博物館內的文物管理工作產生一系列深入性的影響。在此期間,要求博物館領導充分考慮到藏品的具體發展情況和結構特征,隨后基于本地藏品應有的特色和館舍的經濟、科技條件等,創建適當規模且別具一格的數據庫。再就是注意在開展文物展覽、保護等工作中,提前進行精細化的分類并建立清晰可見的目錄,這可以說是進行數字化建設的基礎。
2.2 及時確立建設內容
有關博物館文物保護、管理的數字化建設工程,時刻呈現出明顯的復雜性和系統性特征。因此,相關領導要及時確認數字化建設相關的內容,力求基于內容差異性,提前做好分類,從而有秩序、有目的地進行。結合現狀觀察分析,博物館文物管理與保護的數字化建設涉及兩類工序流程:
第一,和文物相關的數據收集。這部分數據主要包含文字和實體圖像兩種,目的在于盡快且全面地把握相關文物的特征,方便后續予以分類和編排。
第二,簡單處理和應用已經獲得的信息。即在分類好數據信息后,有序地錄入到數據庫之中,隨后適當地進行館際間共享和借鑒交流,從而制訂出更加可靠的文物保護方案。
2.3 開發可靠的數據庫
為了更好地完成博物館的數字化改建任務,有關工作人員要系統地了解各類文物信息,隨后結合實際開發出一定規模和足夠安全的數據庫,令數據采集活動高效率地進行下去,進而得到妥善性的保存和開發使用。
2.4 創建實用的文物展示網站
在開展這部分數字化建設活動期間,需要細致化地把握博物館自身的特色,力求向民眾開放更加豐富的觀賞角度。特別是在文物展示平臺的網頁設計上,要足夠精彩紛呈,反映出博物館對數字化技術應用的熟練性。
首先,在創建網頁的過程中,要配合聲音、圖像、視頻等形式,將館內收藏的文物特色有層次地展現出來,令看到的人們可以及時體驗到各地文物的特色。
其次,在檢索網站建設時,要保證實時性地聽取民眾的反饋意見,實時性地更新各類文物的有關數據,從而令博物館中的文物保護工作高水平地開展下去,令公眾能夠不斷加強對博物館的認可。
3 博物館文物保護中數字化技術的妥善性應用建議
選擇在博物館文物管理和保護工作上大力使用數字化技術,實際上就是推行數字化、系統化的管理模式,這樣不單單能夠掙脫傳統人力管理上的種種束縛,減少館員工作壓力,更能夠及時促進各類文物信息的共享交流,為今后有關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3.1 創建高端實用的數字化管理系統
即要求各地博物館結合實際創建相對高級實用的數字化管理系統,隨后將和文物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信息數據有序地存儲和備份,確保長時間地保存。與此同時,該類數字化管理系統推廣之后,也可以方便民眾及時上網來了解最新的文物信息并提出改善的意見,以促進館內資源更新和館員服務模式優化改進。
3.2 提升文物的保護和管理效率
如在某類文物輸出期間使用數字化技術,將文物的信息和對應的輸出時間、輸出原因等一一記錄在管理系統之中,不僅可以提升輸出工作效率,還能夠方便日后及時檢查文物是否有破損現象,并進行集中性地保護和針對性地修復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在針對藏品劃分過程中要嚴守某項數據標準,要做到清晰分類,如若不然,就會延誤后續數據庫建設進程,造成數據庫內部信息分布混亂,難以令數據庫發揮應有的指導服務功效。
3.3 增加對文物的研究深度
數字化技術還有助于推動文物研究工作的深入性開展。在開展文物保護工作期間,工作人員應該配合數字化技術來及時搜索和妥善整理與文物有關的信息,整個過程十分便捷快速。此外,還要做到實時性地添加和完善既有的資料,確保今后文物的保護研究工作得以更好地進行。
歸結來講,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中普及數字化技術,最終目的在于全方位保護和可持續傳承發展我國的歷史文化。隨著時間不斷推移,文化遺產在發展期間難免會出現損壞現象,其間數字化技術的應用顯得更為關鍵,有助于更完整地提取和存儲這些文化遺產。相關人員要做的就是大力關注信息數據的標準化和分類的清晰化,力求更加全面、完整地組織文物保護活動,提升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和管理質量。
4 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數字化技術飛速發展,我國公共服務的能效也同步提升,能夠全方位迎合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博物館要緊跟趨勢,積極深入性地開展數字化改建活動。特別是在文物保護和管理方面上,要充分考慮到一系列的現實影響因素,及時開發出特色鮮明、功能完善、足夠安全的數字化文物保護系統。久而久之,更好地貼近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需求,帶領整個博物館邁向全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熊四明,肖增超.不可移動文物的數字化展示[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24):71-76.
[2]高云宵.淺析博物館文物管理中的文物保護措施[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166-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