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
摘 要:文章主要講述如何使用中國傳統的繪畫技術結合現代技術來進行仕女畫的創作。中國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工筆畫也是我們在創作實踐中得出的傳統和現代技法的結合。而仕女畫則是運用工筆畫的手法對中國古代女性形象進行刻畫,是一種結合性的技術。
關鍵詞:工筆人物畫;女性面部;設色
1 傳統工筆人物畫女性面部設色
稚樸的設色技法:工筆畫又被稱作“細筆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傳統技法,和寫意畫是相對的,主要運用細膩的筆觸,對人物的描繪多數都無面部渲染。例如,在戰國《人物龍鳳圖》中,主要描繪了一位貴婦,這位貴婦穿著楚國的傳統服飾,整體畫面都是以線描的方式進行的,基本都是線條和黑白的結合,人物的面部刻畫僅有口唇的淺朱色,并無面部的妝容刻畫。魏晉時期是仕女圖發展的初期,這一時期描繪的女子并不是貴婦,而是一些賢婦和神話傳說中才會出現的仙女形象,所以魏晉時期的仕女圖多飄飄欲仙,更加具有氣質,在面部也有除去線條外的顏色渲染來表達妝容了。
程式化的設色技法:繪畫技術在后期的不斷發展中也出現了更多對人物面部色彩的表現形式,主要為“阻凸畫法”和“三白法”。“阻凸畫法”后期主要被用于佛教人物的刻畫,最為典型的代表就是敦煌壁畫中的“凹凸畫法”。這種畫法通過畫面的凹凸不平來表現人物,如眼睛、鼻子、嘴巴等,還有眼窩、嘴角等凹陷都是這種畫法的重要表現手法,同時對于人物臉部的刻畫也變得更加細致,五官的凸起使其更加貼合真人的表現。雖然傳統畫法中并不像西方那么講究立體和空間,但是“凹凸畫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畫面質感。唐代貴婦基本都是濃妝艷抹、體態豐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唐朝的繁榮。唐代的畫家為了描繪出唐代貴婦的面妝和體態就選用了“三白畫法”。“三白”指的是前額、鼻梁和下巴。唐代主要使用的畫布為絹,絹是紡織物,表面有紋理和一些小毛孔,使用傳統的繪畫顏料來上色的話絹的小毛孔就會被全部填滿,從而顯得不透氣、不靈性。所以很多畫家為了讓畫面更加有靈性,就選擇在畫布的背面染上白粉,在繪畫后即使礦物材料堵塞也能夠顯出白色的底色,顯得更加有“盛裝”感。
2 近現代工筆人物畫女性面部設色樣式
當代工筆畫在繼承了傳統表現手法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素描所表現的寫實感。現代工筆畫對于人物的描寫更加細膩,并且將最難的女性面部著色方式加入了研究課題。這在繼承傳統畫法的基礎上創新了新的繪畫手法,更多的是加入了新的繪畫材料和工具,這些都有益于工筆畫在現代的發展。目前,工筆畫也占據極為重要的地位,相較于現代攝影技術,繪畫擁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特別是對于人的臉部刻畫,可以抓住很多相機沒辦法抓住的細節,使人物形象更加貼合本質,更生動具體。
3 總結
工筆畫有很多不同的題材,從花鳥到人物,從自然到建筑,都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本文所講的工筆仕女圖則是其中廣為人知的分支。它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如今更是演化出了很多不同的技法及創作手段。在現代社會背景下,工筆畫女性角色的刻畫更加生動形象,其技藝將在不斷吸收及傳承下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鶴.當代工筆人物畫創作中肌理技法的探析與運用[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6.
[2]胡蔚羚.唐代仕女畫服飾的裝飾性及對本人畢業創作的影響[D].太原:山西大學,2017.
[3]任少平.試論中國工筆人物畫的空間構成關系[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