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初中數學的難度的加大,許多學生開始厭煩數學,逐漸導致偏科現象的發生,從而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因此,我們要進行深入分析,找準原因,成功實施快樂教育,使學生喜愛數學,會學數學,提高數學的教學質量。快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一理念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使學生自主學習學身邊的數學,合作探究學實用的數學,促進了“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以促進學生的思想的全面提高。
關鍵詞:初中生,快樂,數學,策略
一、 促進學生快樂走進數學課堂
快樂教學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這一理念運用于數學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變化,使學生自主學習學身邊的數學,合作探究學實用的數學,促進了“三維目標”的有效達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思想與素養,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作用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發現快樂
一直以來,師道尊嚴、等級觀念嚴重,師生感情冷漠,嚴重束縛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往與交流,也束縛了學生個性和思維的發展。新課改要求數學教師要多和學生平等交往,教師要愛護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相互建立親密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利用自身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學生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使學生“愛屋及烏”。這樣,在教學中利用愛的遷移,使學生由喜歡數學老師到喜愛數學學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這種愛能轉化成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動力,把以和數學老師交往為快樂遷移到以學習數學為快樂。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
(二)創設情景讓學生有快樂的環境
創設好的情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使課堂變得輕松愉快。在新的課改教材中許多新知識都可從生活中的一些數學問題引入。如學習有理數的乘法時,我就讓一個學生當演員,站在講臺中央,我當導演喊口令:“立正,向左轉(向右轉),起步走,一二一,一二一……立定。”設學生每秒走2步,則3秒共走了——步(列式)。在學習“線段公理”時我讓學生觀察教學樓下長方形大草坪,它的四個角總是被同學們踩踏,這到底是為什么?學生們議論紛紛,各自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快找到了結果。
(三)投其所好,得到快樂
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還不夠,要學好數學的另一點是教師必須投學生所好。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了解到以下幾種情況學生都不愿聽,因此,課堂學習的效果很差。①老詞重彈的復習課、試卷分析課。②是新課,但大部分同學都能看懂的內容。鑒于此,針對本班學生的特點,在復習課和試卷分析課的教學中,我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講解,因為我了解到,每考完試學生都急于知道正確答案,知道自己為什么會做錯題,每個同學都會將自己的錯題進行分析,因此,在課堂時給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給學生留有自己的空間,能使他們很好的展示自己,課堂效果也顯而易見。至于對新課的教學,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當老師,這樣可以將簡單的內容學的更透,當然,有學生講解,也有學生為老師進行評價,教師只是做適當的點撥,這樣一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組織能力、表達能力,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做教師的辛苦,如課下要查資料,寫教案,課堂上要關注每一個學生,每節課都要傾注老師的心血,這項任務交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尋找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
(四)運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體會快樂
多媒體用于教學中使課堂教學更輕松、愉快、有趣、直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學軸對稱,兩個圖形沿某條直線翻折后完全重合,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能讓學生更好地觀察到“翻折——重合”這一過程。在教學統計圖表的制作時我讓學生對各自家庭近半年的用電情況做一個統計并做出統計圖,課堂上我通過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成果。學生看到自己的統計圖在屏幕上放映,供大家欣賞,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愉悅。
(五)讓學生在成功中享受快樂
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必須有適當的作業練習,由于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智力和個性差異,因此,在作業的布置上,我采用了分層布置的方法,即成績好的學生布置有點難度的作業,成績一般的學生布置較簡單的題目,并且主動給他們輔導,這樣既增加了和學生交流的機會,也讓學生體會到了老師的溫暖,真是一舉數得啊。
二、 促進學生喜愛數學
初中數學老師都有一個共同的體會:就是學生不喜歡數學,對數學缺少興趣,畏懼數學,對較難的數學題缺乏信心,往往帶著不自信的心理來學習。面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做到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優化組合,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習方法注重啟發式,做到舉一反三,著力實施成功教育,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由此才能使學生喜歡數學、學好數學、學會數學、會學數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一)加強師生情感溝通與交流,培養學生的自信
師生之間的情感溝通與交流,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激發其學習興趣具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學困生”更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讓學生理解、明白教師是他的朋友,才能信任你、尊重你、喜歡你,進而喜歡你的課,對你的課產生興趣,這是保證學習效率的前提條件。曾經有一位學生在給我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她在初中就不喜歡數學,看到數學就頭疼,就心煩,甚至對數學有恐懼感,進而討厭數學老師。”因此,我想方設法讓所有的學生首先喜歡我,進而喜歡我的數學課。于是我主動接觸學生,找他們談話,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愛好,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一些困惑,尋找和學生的共同語言,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在課堂上,面對學生的回答:“我不會”或“不知道”時,我沒有譏諷,而是輕輕地說:“給自己一點信心,相信很快你就能找到答案,請坐下。”當學生對我的講解表示疑惑時,我常說:“沒關系,老師再給你講一遍。”我完全放下師道尊嚴,努力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學生的自信,使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課,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實施成功教育,讓學生重新點燃希望
臨近中考復習時,為了提高他們的學習熱情,我常把測驗題出得簡單一些,使學生看到學好數學的希望,增加學習數學的熱情。但隨著綜合測驗的增多,讓他們“降了溫”,有許多同學腦中會出現這樣的疑問:為什么自己已經付出了這么大的努力,卻不見成績提高呢?于是開始懷疑自己的智力與能力,認為自己沒希望了。為了重新點燃他們的希望,我首先告訴他們:要正確認識到基礎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也不能僅僅因為一兩次考試成績來論成敗。我給他們舉了一個具體形象的例子:挖一道水渠,總共一百米,雖然已經挖通了九十九米,但還是不通呀,不過這時已經離成功僅一步之遙,堅持到底就是勝利。只要我們天天耕耘,決不氣餒,一定能夠獲得成功。我讓學生明確:只有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毅力,努力未必成功,但是成功必須經過努力。如果學生不經常做題就會覺得上手困難,思路不順。我堅持每天給他們留1—2道題,并堅持批改,及時講評。我常在學生的作業本上寫上幾句激勵性評語,如“你寫得非常認真!”“堅持到底,你一定會學好數學!”“你的解法很獨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使其更加堅定學好數學的信心。
(三)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缺乏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教學活動,一定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在以往的數學課堂中,我們總是占據了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學生沒有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學生學習的熱情與積極性都不高,導致教學效率低下。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況且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要把課堂還給學生。為此,課堂中要采用多樣化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喚起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動手操作、討論交流。教學就像教學生學騎自行車一樣,如果你總是在后面把著,不放手,他永遠也學不會。如果你教到一定程度時,把手放開,讓他自己騎,他很快就學會了,而且會越騎越好。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發展的理念,注重學習活動的開放性與互動性,倡導自主學生、合作探究,適時關注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態,注重問題層次性的設計,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學習活動之中,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做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平均成績,還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表達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及思維發散能力,有效地促進了“學困生”的轉化。
(四)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許多學生沒有學習興趣,數學成績不好就是因為方法不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加強學法指導,培養數學學習習慣迫在眉睫。
首先,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因為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制訂學習計劃時,要因人而異,體現層次性,目標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計劃,加強指導與監督,以促其有效地落實計劃。
其次,指導學生學會聽課。學生學不好數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會聽課,為此,在指導學生聽課時應做到以下四點:一是要帶著問題聽課,二是要注重聽老師解題的方法、思路的講解,三是要注重老師關鍵問題的解決,四是注重老師新舊知識的聯系與運用,以此來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
最后,指導學生學會反思。在教學中,要堅持課后反思的習慣,經常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成與敗,這樣做對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有很大的幫助。我想學生的學習也一樣,因此要求學生在練習后、或作業后、或檢測后都要進行反思,找出存在的不足,認真整改。
三、 結語
總之,要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數學,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優勢和學科優勢,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巧妙設計課堂作業,以欣賞的態度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特別應注意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功點”,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使學生學習興趣穩定,學習成績進步,學習能力提高,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由感觀上的快樂轉化為內在的快樂,長期保持愉快的學習狀態,自覺地克服學習困難,保持學習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金小萌.快樂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與運用[J].吉林課改,2006(8).
作者簡介:張賢慧,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吉林省安圖縣萬寶鎮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