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林
關鍵詞:高校 ?公務卡 ?困境 ?對策
公務卡,是指行政機關、事業單位等預算單位工作人員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務支出和財務報銷業務的信用卡。公務卡制度是各國政府為減少現金結算,提高資金支付透明度,加強財政監管所采取的重要舉措。美國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廣泛推行公務卡制度。我國這方面起步較晚,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于2007年聯合印發了《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管理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開始實施公務卡制度。2011年財政部發布了《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要求對辦公費、印刷費、會議費、差旅費等16個項目實行公務卡強制結算;2015年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中央財政科研項目使用公務卡結算的通知》,進一步對科研項目使用公務卡結算進行了規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的公務卡已在行政機關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高校,作為財政預算的重要單位和科研項目的主要承擔部門,自然也應執行公務卡制度。由于高校人數眾多、結構復雜、資金來源渠道多樣等原因,高校執行公務卡制度比行政機關普遍較晚一些,但近幾年,各大高校已經陸續制定了各自的公務卡管理辦法,開始執行公務卡制度。這除了是順應政策要求外,也對高校的財務管理具有顯著的積極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資金支付透明度,預防腐敗發生,加強監管
當經濟業務發生時,公務卡持卡人通過在POS機上刷卡,或者事先關聯公務卡再通過網銀、移動端進行支付,銀行結算系統便可記錄下該筆交易的金額、時間、商戶名稱等信息,使得經濟業務交易具有可追溯性。報銷時,財務人員可根據持卡人提供的POS機刷卡聯、銀行對賬單等消費記錄,或者通過與銀行結算系統對接調取持卡人相應的消費記錄進行核實,確保票據和資金流向一致的情況下再予以報銷,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虛開發票、故意拆分大額發票分次報銷等套取經費的違規行為發生。同時,由于每一項交易都有跡可循,監管部門也可以通過銀行系統,實時動態監控公務卡消費與核銷情況,對可疑業務及時進行追蹤調查取證。由此可見,高校執行公務卡制度,可以有效提高資金支付的透明度,實時動態監控資金流向,從源頭上預防套取、騙取科研經費等違規、腐敗行為的發生,降低了高校的財務風險。
(二)有利于減少現金結算,提高資金安全
根據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央預算單位公務卡強制結算目錄的通知》(財庫〔2011〕160 號)要求,凡屬于目錄中規定的公務支出項目,除個別特殊情況外,均應使用公務卡結算,原則上不再使用現金,且目錄中規定的16類項目幾乎涵蓋了公務支出的絕大部分領域。公務卡攜帶方便,而且隨著近年來移動電子支付的迅猛發展,經辦人甚至無需帶卡便能用手機完成支付,這就大大減少了高校現金的使用量,降低了現金流轉中可能出現的丟失、挪用、盜用等風險,有效保障了資金安全。
(三)有利于減少借款,簡化流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公務卡實質上是由單位提供擔保的個人信用卡,它具有跟信用卡一樣的透支功能和免息還款期。在經濟業務發生時,持卡人可以在透支額度內先行支付,待取得票據時直接報銷,報銷款直接匯入公務卡進行還款核銷。這就省去了以前需要事先經過所在部門審批,填寫借據,向財務部門借款用于支付的環節,簡化了整個業務辦理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借款減少,也就相應減少了資金的提前占用,緩解了過去存在的大量借款長期不歸還最終形成“壞賬”的問題,減輕了財務人員催還借款的負擔;同時,公務卡要求定期還款,且與個人信用直接掛鉤,這就督促持卡人盡快辦理報銷手續,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
盡管高校執行公務卡制度具有諸多好處,但目前很多高校在實際操作中卻遇到了一些困境,影響了公務卡的順利推廣和執行。
(一)高校教職工對公務卡的認識不足,公務卡使用率不高
很多高校已經給在職教職工統一辦理了公務卡,但有大量公務卡并沒有被使用,長期處于“休眠”狀態。這是由于受傳統消費習慣和觀念的影響,有一些教職工不習慣刷卡消費,尤其是一些年齡大的教職工還是習慣使用現金;有一些教職工認為公務卡與個人信用掛鉤,相當于是用個人的錢先墊付,但公務支出不應由個人墊款,因此仍然選擇先借款后報銷的方式;還有一些教職工擔心自己的消費受到監控,主觀上排斥使用公務卡。
(二)高校人員結構復雜,但公務卡辦卡對象有限制
由于公務卡由單位擔保,與持卡人所在的預算單位掛鉤,因此很多銀行只給學校正式在編的教職工辦理公務卡。但高校人員結構復雜,參與科研項目、有經濟業務支出的不僅僅是在編教職工,還有很多編外聘用人員、學生、離退休人員等,這些人員受身份限制都無法辦理公務卡。這就使得高校推廣執行公務卡制度時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外,如果持卡人工作單位發生變更,還需要聯系銀行將其名下的公務卡與原單位解除關聯關系,重新與新的預算單位綁定,這一操作也給公務卡的使用帶來了不便。
(三)公務卡使用環境尚不完善
雖然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尤其是國內的電子支付技術,已受到全球矚目,但仍然有一些偏遠地區、小型商戶無法使用POS機刷卡或者手機端支付,在這些地方開展科研活動發生的業務支出仍只能使用現金。另外,有一些商家由于借用其他商戶的POS機或者變更公司名但POS機并未同時變更,導致發票上的商戶名稱與POS機刷卡條的名稱不一致;手機端二維碼掃碼支付時,有的商戶只能接收儲蓄卡而無法使用信用卡,還有一些商家提供的二維碼商戶名和發票上開票單位名稱不相符,多種原因,都可能會造成后期報銷和審計方面的問題。
隨著國際合作交流的日益增多,高校有大量的外匯支出業務,如出國差旅費、國外期刊論文發表費、國際會議注冊費等等,而公務卡目前只能進行人民幣結算,不能用于外幣結算,這方面也限制了公務卡在高校的推廣使用。
(四)公務卡有固定的還款期限制,并與個人信用掛鉤
公務卡與信用卡一樣,都有固定的還款期限制。按照目前信用卡的要求,同一賬期內的消費,不論具體刷卡日期是哪天,到期還款日均是固定的,因此可以享受的透支免息期最長可以達到50多天,最短的只有20多天。但公務支出根據實際需要,隨時可能發生,不可能事先精確計劃好刷卡時間。由于現在很多高校都采用了網絡報銷的形式,從經辦人發生業務支出、取得票據,到網上預約、簽字審批、投單,再到財務人員接收單據審核、支付報銷款到公務卡里,中間有一定的時間差,如果遇到寒暑假、年末這些時間,再加上一旦手續不全還需要補充各種報銷材料,間隔期就更長了,這便很容易導致還款超過規定期限,產生滯納金,尤其會影響到持卡人的信用。為了防止超期還款,教職工需隨時關注報銷進度,如臨近還款日報銷款仍未到賬,便只能先用個人資金先行墊付還款,這使得一些教職工寧愿采用原來先借款后報銷的傳統方式,也不愿意使用公務卡來結算。
(五)加大了財務人員報銷審核的難度和工作壓力
執行公務卡制度之后,高校財務人員在進行報銷審核時,不僅要審核屬于公務卡結算目錄中的經濟業務是否使用了公務卡結算,還要審核票據內容與消費記錄是否一致,這對財務人員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難度和要求。同時,由于前面所述公務卡有固定的到期還款日,為防止超期還款影響到持卡人信用,財務人員需要加快審核進度,盡量在到期日之前完成單據審核并將審核通過的款項匯入其公務卡中,這必然會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
正是由于上述困境,目前公務卡制度在高校的推廣和執行中面臨了很多困難和壓力。針對這些問題,以下提出了一些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公務卡相關知識的宣傳和培訓
一方面,可以通過專題培訓會、宣講會、宣傳冊、網站等多種渠道,對公務卡使用的意義、相關政策制度、操作方法、財務報銷要求等進行全面系統地宣傳和培訓,提高高校教職工對公務卡的認識,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公務卡使用意識;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使之掌握公務卡相關的知識、業務流程和審核方法,提高專業技能和工作效率。
(二)分步推廣,逐步到位
由于目前公務卡使用環境尚不完善,存在諸多限制,加上教職工使用公務卡的消費習慣尚未建立,如果“一刀切”,強制全面執行,不僅可能會影響一些公務活動的順利開展,還會引發抵觸心理和矛盾。因此,高校在推廣執行公務卡制度時,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分步推廣,比如按資金來源(財政資金或是社會來款)、人員身份(如在崗在編教職工、學生、編外聘用人員等)、消費金額(如設定需要使用公務卡的單筆金額起點)等執行不同的結算要求。待教職工充分接受這一消費方式,公務卡使用率逐步提高,時機條件成熟時,再全面推廣、強制執行,充分發揮出公務卡的積極作用。
(三)研究推行單位公務卡
國內目前的公務卡雖要與所在單位關聯,但實質上是個人信用擔保,使得公務消費占用了個人信用額度,且一旦未能按時報銷還款,影響到的是持卡人個人的信用。另外,個人公務卡透支額度一般在2萬至5萬,額度有限,如遇到大額交易,便不能滿足需求。因此,可以研究推行單位公務卡,由單位提供信用擔保,與個人信用相分離,指定專人保管使用,僅允許公務消費,同時給單位公務卡更高的信用額度,解決個人公務卡額度偏低、辦卡人身份受限、影響個人信用等問題,以此彌補目前個人公務卡的不足。
(四)因地制宜發行符合高校特點的“特殊”公務卡
銀行可以根據高校的獨特性和需求,針對性地發行適用于高校的“特殊”公務卡,例如針對參與科研項目的學生,可發行具有較短使用期限和較低透支額度的臨時性公務卡;針對高校有寒暑假的特性,對公務卡免息還款期可以適當延長;對需要長期外出調研、科研項目較多等有特殊需求的科研人員,經批準后可臨時提高信用額度和延長還款期等,促進公務卡在高校的推廣使用。
(五)進一步推進信息化建設,利用信息技術完善和優化公務卡使用環境
高校可以和銀行展開合作,開發專門的系統,直接調取持卡人公務卡對應的消費流水記錄,緩解財務人員審核的工作壓力,也可以減輕持卡人保管、打印消費記錄的負擔。
政府部門也要進一步加大公務卡配套信息化建設力度,牽頭與銀行、電商平臺、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開展合作,為公務卡的推廣和使用提供更便利的環境。比如,進一步在全國范圍,尤其重點支持在邊遠地區推廣使用POS機、移動端支付;針對公務消費的特點,對公務卡采用動態還款日取代現在的固定還款日,即以每一筆公務消費的實際日期為準,根據事先設定好的免息還款期來確定每一筆公務消費的到期還款日;又比如,開發升級發票系統和支付結算系統,使得發票和相應的支付記錄保持一致,甚至可以在電子發票中同步關聯對應的公務卡消費支付記錄,這既能解決目前存在的發票和消費記錄經常不一致的問題,便于審核和監管,也能使兩者合二為一,節省資源等。
總之,公務卡在提高資金透明度和資金安全,防止腐敗等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但目前高校在推廣和執行中確實出現了一些困境和制約。只有政府、高校、銀行等相關部門和機構溝通合作,進一步加強相關制度建設,完善配套措施,優化支付環境,使公務卡的使用更加便捷,才能有助于高校公務卡制度得到更廣泛地接受和更順利地推廣,使其充分發揮出應有的積極效用來。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國庫司公務卡制度課題組.美國公務卡制度實踐及對我國的啟示[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6,(11):61-63.
[2]沈菲.淺析高校推行公務卡的困境[J].時代金融,2017,(15):282-283.
[3]王華欣.高校推進公務卡結算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8,(18):33-34.
[4]錢怡.高校公務卡結算問題研究[J].財會學習,2019,(17):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