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浣紗
關鍵詞:農村金融 生態 問題 改進措施
從整體角度來看,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發展速度較快,從相關的貸款數據上看,是呈現逐年遞增的狀態。在我國農村,金融服務的覆蓋面積較為廣發,金融機構基本實現了90%以上的覆蓋率,遠遠的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當下,我國農村地區在貸款方面有30%以上的農民從銀行獲得貸款,這一數據也是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但如若從局面范圍來看,仍舊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當下,我國金融生態是較為完善的,擁有多樣化的服務品種,但是在農村地區,產品類型單一仍是不小的問題。金融生態的發展對我國農村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由于在農村地區金融生態環境建設起步較晚,基礎水平差,雖然近年來已獲得了迅猛的發展,但仍難滿足當下農村經濟發展與金融服務需求。
(一)資金短缺,基礎薄弱
在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在近年來以上升的勢頭在不斷推進,但不得不承認,我國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其資金短缺,我國農業生產方式仍以小農生產作為主要形式,農耕占比仍以糧食等傳統作物為主,并且其現代化及集約化的進程仍在探索過程中,這就在總體上呈現出較低的收益率。由于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仍舊不高,金融機構仍多以追求利潤為主,其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吸引力不足,這就造成農村金融生態環境不理想,使得一些實體投資項目等難以進行。這在一定層度上也形成了一定不良循環的狀態,也就進一步加劇了農村金融生態不理想的狀況。
(二)服務有待完善
農村金融生態建設方面,政府相關的服務功能對其有著重要影響。現如今,其對于農村金融所設立的各類金融服務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的欠缺也是當今農村金融生態存在的問題,一般表現在以下幾點:其一,對農村金融生態在監管方面仍有漏洞。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以市場經濟為主,對市場環境進行有效的監管;其二,近年來,我國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保持高度的關注,并推出了大量的扶持政策,但是一些政策下發到地方政府時,由于各地區發展狀況良莠不齊,有些政策難以獲得有效執行;其三,當地政府對金融生態認識不足。當地政府在維護地方農村金融生態的過程中,其需具備相關的制度及技術要求,對此方面的認識不足,理解不透徹就很難以有效的措施來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發展,即便是推行了國家下發的相關政策,也難以用有效的方法進行管理實施。
(三)金融市場秩序混亂
完善的農村金融生態應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姿態,全方位的表現即是在農村金融生態中擁有信貸、擔保、保險等完善的金融機構。多層次即為大小不一的金融機構均能有效并存,服務于農村不同層級的金融需求。但是當下農村金融生態并未達到此層度。一方面是由于在農村金融生態體系中缺乏相應的擔保及抵押物,難以通過抵押形式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另外,在農村金融生態的具體表現中,一些小型貸款公司等由于發現部分農民急需資金的契機,這些機構進行一些非法的民間放貸,對市場造成較大的干擾。而合法機構的信貸準入制度仍舊非常嚴格,除了小額信貸之外,銀行、信用社等機構對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其信貸要求較高,較大部分的貸款需求都被拒之門外。
(四)農村法律意識淡薄,缺乏相關法律建設
法律法規的存在才能保證社會及經濟的有序運轉,而在農村金融生態中,其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金融相關的法律是保障農村金融生態的基礎。但在我國農村地區,其法律意識淡薄,總體上也缺乏相關的金融法律普及與建設,具體表現就是在其維權與違法的意識都比較差。這就使得一些金融機構在提供相關服務時,農村地區由于法律知識匱乏對其造成了一定的阻礙。一方面是農村在有貸款需求時,由于法律意識差,可能會接觸到一些非法貸款機構,而銀行、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進行金融服務過程中,農村較差的金融法律意識也加大了這些機構的金融服務難度。
(一)加強農村金融生態的人才建設
農村金融生態建設過程中,加大對人力資源投入、人才隊伍建設應是其出發點。農村金融機構對于人才的吸引力不足,很多的就業人員在進行相關崗位選擇的過程中仍是以城鎮就業為主,而農村地區缺乏相應的人才選拔與獎勵機制,導致大量的人才流失。因此,在人才選拔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可降低選拔難度并提高獎勵措施,逐步的擴大員工數量。金融機構在擁有一定的員工數量之后,對原有在崗人員及新進人員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其整體素質和相關的知識技能。農村地區本就地域廣袤,農村金融生態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人才隊伍的有效建設是農村金融生態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保障。
(二)完善農村金融生態的市場體系
農村金融生態建設對金融市場的完善是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全方位且多層次的金融市場能夠滿足農村對金融服務的各類需求。在金融市場的建設過程中,可從以下幾點有效切入:其一,對民間金融機構合理、有效的進行準入開放。將一些正規合法的民間小型貸款公司等提供允許有效進入的市場空間,借此解決一些農村小額、短期的貸款服務;其二,當地政府加大政策支持,通過具體的舉措引導商業銀行等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政府要推出有效的農村金融改革措施,將一些影響市場正常運轉的不利因素及時摒棄,對金融機構等進行相關扶持,使更多的金融機構進入農村金融市場;其三,加強監管,對一些不正規的金融機構及時整治或淘汰。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村金融市場才能形成互相競爭,彼此促進的優良運轉機制。
(三)加強對農村的金融法律普及
完善農村地區的金融法律是促進農村金融生態發展的重要條件。農村金融生態在農民與金融機構的接觸過程中,法律是維護雙方權益的根本保障。首先,對于當前的金融法律于農村地區的適用性進行進一步的強化,因農村地區存在其特殊性,相關法律要依其特點進行相關的補充;其次,加強對農村的相關法律知識普及,當地政府可進行相關的宣傳工作,如此以來,農戶在接觸金融服務的過程中,即能有效保障自我權益,也能規避由于不懂法給金融機構造成的不必要困擾;最后,要加大金融機構與農戶等違法行為的打擊與處罰,在法律的制裁與控制下,對于違約等行為進行嚴格的控制,如此才能吸引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對農村的金融服務,保障金融生態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敬紅,蔡鈞吉,陳曦,郭佳惠.我國農村金融生態問題研究[J].中國市場,2019(29):42-43.
[2]唐琬.普惠金融下我國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現狀[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