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麗華 王宇
摘 要: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處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各個企業都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尤其是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因其生產方式靈活、對市場風險的應對更為靈敏,得以在我國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但是,通過對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分析發現,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在管理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而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成本控制又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基于成本控制理論對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進行研究,總結出若干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成本控制;中小企業;對策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7-0083-02
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后,世界經濟逐漸好轉,我國的經濟實力也在飛速地增長,同時也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企業可以利用新機遇,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中選擇新的發展策略和發展方向。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企業在迎接新機遇的同時也將面臨巨大的挑戰。當今世界企業之間的競爭已經趨于白熱化,到了分毫必爭的階段,成本作為一個影響企業正常發展、正常運行的重要因素,建立一個與時俱進的成本控制系統對于中小企業的生存、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該系統能夠大幅度地降低成本,創造出更高的利潤,讓企業更好地發展生產。只有積聚大量的資本,才能讓企業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
一、成本控制理論概述
1.成本控制的含義。成本控制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采取的不同措施來縮減成本,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不斷提高。但是,一個企業想要保證產品的優質性,就必定有一個不可再降低的成本,一味追求成本的降低,就容易出現損害產品質量的情況。成本是一個復合型概念,在生產管理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企業進行成本控制的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成本過高的原因,計算高成本與企業核定的最低成本之間的差異,分析影響成本過高的因素。成本控制一方面保證完成高質量的產品,另一方面可以不斷降低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必要的成本損失。完善的成本控制體系可以持續高效率地發現企業的薄弱點并尋找合理降低成本的機會,對可能影響企業成本的因素逐一分析,并且對控制成本的措施不斷進行改進,進而達到企業成本管理目標。
2.成本控制的作用。產品成本價值指標可以衡量企業各項業務工作的質量,可以衡量產品的構思和設計水平的優劣,如:企業的經營模式是否合理;融資方案和投資計劃是否合適;生產方案和組織構造是否科學;人力、物力和財力的安排是否合理,設備工作的好壞等,這些因素的變化會引起產品成本的波動。因此,成本控制在企業各項管理工作處于重要位置,通過對產品成本實施監控程序,有助于及時發現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出現的各種弊病和各種浪費現象,并做出補救措施,達到低成本,零損耗生產目標的。
二、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存在的問題
當今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難以分割的部分,且比重較大。中小企業統計年鑒表明,截至2016年底,我國在工商注冊的中小企業已經超過了4 200萬家,中小企業所實現的利潤,是國內利潤總值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國內利潤總額的64.5%。與此同時,中小企業還向社會輸送了許多的就業崗位,提供我國80%以上工作崗位,大力度地緩解我國勞動力過剩的壓力。然而,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中,很多中小企業由于自己資本規模的弱小無法躲開折戟沉沙的命運,都處于虧損的境地。由此可見,中小企業對國民經濟如此重要卻又處于難以維持的情況。企業可以持續健康發展的法寶之一就是成本控制,但是,中小企業的成本控制系統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很多難題。
1.成本管理制度不規范。如今的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系統中普遍存在著制度不規范的問題,大多都是照搬照用一些企業總結的成功經驗,而不是依據自身實際情況設立一個相應的控制制度。制度的不規范性在成本控制系統的流程方面尤為嚴重,中小企業成本控制不規范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企業物資管理不規范,許多企業倉庫存儲的原材料、半成品、產成品等物資的數量逐年增大,但倉庫的存儲空間、管理人員的數量及其應具備的職業素養并沒有相應增加或者說增加的速度遠小于存貨的增速。由于管理制度的問題,導致物資管理問題很多。第二,生產管理不規范。許多中小企業的生產方式主要是手工操作,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和操作人員的技術不夠精湛,導致產成的精準度不足,不符合市場需求,因此產品的返廠數量多,產品成本高。第三,設備管理不規范,大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對生產設備的充分利用,存在嚴重浪費產能的現象,設備之間的配合程度也很低,導致企業的產能利用率低,產品質量下降,廢品率上升。
2.尚未與市場環境變化相適應。多數中小企業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經營的目標,卻忽略了企業內部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的實際需要,所以中小企業在考慮將自身利潤最大化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忽視了與市場環境相適應的要求。但是,如果中小企業的產品在社會市場是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價格情況下,成本就基本確定不會再增加了。所以,只有在保證收益平衡的區間內有限制地進行擴大或縮減。如果中小企業的市場價值低于其成本,也就是說,其銷售量越多虧損就越多,隨時間的推移,會在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實際上,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存在這種問題,都只是盲目地追求最大利潤,忽略了對外部經營環境進行市場分析,結果就造成了多數中小企業不能與市場環境變化相適應,導致生產越多虧損就越多的情況。
3.缺乏精細的預算控制機制。在企業的控制機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預算控制,然而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往往缺乏控制成本預算的意識。在企業成本預算控制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預算控制體系和完善的預算控制機制。企業需要多加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采購部門在進行采購企業生產所需原材料時,沒有對此次采購進行仔細分析,沒有制定精細的采購方案,往往只是憑借著以往的采購經驗去決定采購的數量、規模、質量等,從而導致原材料出現庫存積壓,進而出現企業存貨成本提高等諸多問題。其二,企業在實施一些項目時,沒有做到精益求精,經常一改再改項目資料,從而會超出原來的成本預算,導致企業成本上升。
4.成本控制意識淡薄。從現狀來看,很多中小企業對成本控制的認識不夠深刻。企業管理者只將經濟利益和經營業績掛鉤,忽略了成本控制為企業帶來的實質性作用,還有一些中小企業沒有建立成本控制機制。由于企業在管理中缺乏成本控制意識,使得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和經營管理中出現諸多問題,影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三、我國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中的對策
1.建立嚴格完善的現代成本控制體系。嚴格的成本控制體系是我國中小企業急需建立的,它能夠加強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能力,及時地對相對較大金額費用進行分析決策。而且,這個體系的制度必須要有明文規定,是成文的、剛性的、系統的、職責分明和長期有效的。為了實施目標成本控制,還需要圍繞目標成本,進行系統的分析,實施管理創新。控制成本達到可以降低售價來完成銷售,這是提高企業經營競爭力的重要方式,目標成本控制通過把外部市場內部化,從而使得企業形成一種內在的競爭機制。
2.強化內部控制,重視長期發展。中小企業不能只是片面地追求自身利潤,如果一個企業盲目的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使得這個企業只能看到其短期帶來的利益,從而忽視了企業的長期發展,這樣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首先,中小企業應該從內部管理方面來改善這個問題,使得能夠把企業的資金進行合理搭配,保證資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環,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這樣才能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進行合理平衡。其次,中小企業應該以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目標,把工作重心放在引進人才、核心技術等無形資產上面,要時時刻刻對外部經濟環境進行分析,使企業能夠與之相適應,而不是僅僅追求當期利益,要重視企業的長期發展。最后,我們還要進行明確的職責分工原則,強化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這樣才符合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3.重視采購過程。企業在采購所需原材料時,首先要做的是對該產品的原材料市場進行充分的了解、分析,把影響原材料價格的因素都考慮在內,還要時刻注意價格的變化規律等,從而在采購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有的放矢,節約采購資金。另外,企業還需要制訂必要的采購計劃,充分考慮企業資金的利用情況,做到合理運用資金,加速資金的流通和運轉,做到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作用。
4.增強成本控制意識。成本控制在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中處于重要位置,企業的經營活動、籌資活動都會涉及到成本控制,要把成本控制落實到企業的各個方面,甚至是每個細節。中小企業應該定期組織專業嚴格的培訓,提高員工的成本控制意識。此外,可以將成本控制意識融入到企業自身的文化中,讓每一名員工都有主人翁意識,把工作中的成本控制當作自己的分內之事,并且主動去履行這一職責。并對此推行獎罰政策,使其關系到每個人的切身利益,這樣大家就能夠都關注成本。通過企業員工的齊心協力,將成本意識深入人心,就可以把成本觀念融入到企業的各個領域。
參考文獻:
[1]? 高麗霞.對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的探討[J].經濟視角(中旬),2011,(6).
[2]? 顧曉良,迮馨儀.論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控制的現狀[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2015,(8).
[3]? 劉尹,喬瑞中.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J].中外企業家,2015,(4).
[4]? 管志源,臧建玲.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3).
[5]? 卞偉力.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新經濟,2016,(1).
[6]? 牛利榮.中小企業成本控制若干問題探討[J].河南科技,2008,(10).
[7]? 郭園芳.中小企業成本控制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7,(2).
[責任編輯 吳明宇]
收稿日期:2019-09-19
作者簡介:遲麗華(1967-),女,遼寧大連人,會計系主任,教授,從事企業財務管理研究;王宇(1994-),男,遼寧葫蘆島人,碩士研究生,從事企業財務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