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恒滔
【摘要】自從進入新常態以后,產業結構內存在的矛盾逐漸成為了影響我國經濟水平進一步提升的基本因素。對于銀行來講,屬于我國企業融資的主要平臺,基于此,就需要根據我國產業政策,將信貸的優勢體現出來,從而達到產業結構升級的目的。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從新常態角度入手,重點探究了銀行信貸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產生的一系列的影響。
【關鍵詞】新常態 ?銀行信貸 ?產業結構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逐漸進入了新常態。經濟新常態,主要是指我國經濟發展期間,從以往的高速增長轉變為了中高速增長,結構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改進和創新,而動力方面則是由以往的投資驅動轉變成了創新驅動。換而言之,新常態中經濟增長速度的提升便是經濟增長動力的轉變。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國經濟雖然已經邁進了新常態,可是受經濟發展水平角度的影響,使得產業結構必須進一步升級。銀行信貸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基本經濟來源,重點研究信貸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的相關影響是很有必要的,有利于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良好的依據。
一、對于銀行信貸影響產業結構升級機制的分析
(一)資金的形成轉化
對于銀行信貸來講,可以把個人分散性的資金相互整合到一起,使其成為穩定性極高的資金,然后良好的應用于社會投資再生產方面。銀行信貸從一定程度上加快了社會資金的合理分配效率。
(二)資金流動導向體系
從實質上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主是指不同產業之間的資金流動現象。當銀行信貸中對于某項行業貸款增加的話,那么該領域的生產能力也會提升,生產規模隨之拓展和延伸,如此一來,便使得產業結構發生了變化。
(三)資金的信用擴張體系
銀行信貸有利于提升資金形成的效率,通過合理應用來達到經濟穩定發展的目的。其明確要求,需要處于一定時間段內籌集相關的資金,將其應用于產業內,此項資金除了和日常生產需求相一致之外,還必須確保金融體系的完善性。
二、新常態下銀行信貸變化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的相關影響
(一)信貸需求呈現出下降狀態
在新常態發展的背景下,以消費為主的需求增長方式逐漸減少了對銀行信貸資金提出的高需求,與此同時,兩高一剩企業信貸配給得到了全面監督和控制,優質企業找尋了多項渠道來整合和獲取資金,企業貸款需求隨之降低,我國企業信貸訂單慢慢的減少,這些情況致使銀行無法再繼續拓展和延伸資產規模,銀行發展中遇到了諸多的難度,比如放貸困難,銀行信貸內資金流動導向體制產生的效果降低,也就是在說,弱化了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二)信貸投向有所改變
新常態內,銀行逐漸告別了之前高利潤和大規模的增長狀態,通過投入較低成本來提升高效益的模式難以發揮出相應的效果,其無法幫助大型企業獲取諸多利潤。伴隨著市場化程度的延伸,我國應當降低對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信貸方面的支持,而對于小微企業來講,則是給予稅收以及技術等相關的支撐。當解決了貸款問題之后,小微企業就會得到良好發展,我國經濟水平隨之提高,產業結構全面升級和改善。
(三)信貸資產有所改變
新常態中經濟增長速度發生變化,其實就是經濟增長動力產生轉變,從以往的投資以及要素驅動轉變成了創新驅動,處于該范圍中,以往的增長動力減少,可是新型的增長動力難以繼續支持經濟發展。從中看出,在銀行運行期間,無論是資產規模還是貸款質量等,都存在著較高的難度,信貸資產發生了惡劣改變。另外,銀行信貸預防資金風險的功能逐漸下降。
三、新常態中升級產業結構的相關對策
(一)將銀行信貸在產業結構升級中的效果體現出來
銀行銀行對于產業結構升級起著決定性的效果,基于此,應當將銀行信貸在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推動作用體現出來,政府部門給予重點產業相應的支持,合理控制兩高一剩產業信貸投放工作,深入落實銀行體制改革,遵循政府部門頒布的各項政策。最后,企業從財務管理、信用度和經營體系等方面入手,全面約束自身管理行為。
(二)找尋銀行信貸以外的方法對產業結構加以調整以及優化
通過相關探究來看,新常態背景下的銀行信貸對產業結構的影響程度不大,基于此,就需要結合實際情況,找尋除了銀行信貸以外的方式對產業結構加以調整和優化。
其一,找尋全新的刺激點;以刺激消費舉例說明,此種方式可以進一步提高消費結構,并且消費結構的提高還可以增加供給結構。此項環節被稱之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的環節。
其二,將資本市場以及貨幣市場具備的效果更好的呈現出來。合理對資本市場內包含的資源進行配置,能夠將科技與資本相互聯系到一起,為后期升級以及優化產業結構提供一定的支持依據。與此同時,還可以加深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之間的合作交流,緩解兩者之間的矛盾性,激發比較優勢,最終加快產業結構的升級步伐。
其三,在企業運行期間,一半以上均是中小企業,該種類型的企業在我國產業發展期間起著極高的作用。銀行需要為中小企業提供差異性的信貸產品,區別對待大型企業的貸款產品。首先,銀行適當的降低審查標準,結合中小企業實際情況來設計利率,積極探究中小企業資金方面的要求,為其提供創新性的信貸產品,給予中小企業大力支持,減少融資成本輸出。對于一些經常合作的中小企業來講,企業可以制定相關的授信制度,或者是增加信貸的額度,密切重視我國產業政策優良、未來發展趨勢良好的中小企業,多加鼓勵中小企業對技術進行升級,增強企業治理機構的規范性,讓中小企業遵循差異化政策實施管理工作。
其四,銀行需要將利率的杠桿作用體現出來,對我國重點關注的行業制定比較低的利率,拓展資金投放數量,嚴格審批產能過剩的產業,落實改革工作。采取利率方式對企業資金存量進行合理調整,滿足資金要求,達到產業結構進一步升級的目的,促使經濟良好發展。
四、結語
在上述文章中,以產業結構升級為主,重點探究了新常態背景下銀行信貸變化對于產業結構升級產生的一系列影響,結合實際情況提出了加快產業結構升級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張曉燕.新常態下銀行信貸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9,(31):90-91.
[2]文蕾.銀行信貸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我國2008—2016年省際數據[J].市場周刊,2019,(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