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寒
關鍵詞:內部審計 大數據 機遇 挑戰
大數據是一項新技術,可以從容量巨大的數據庫以及不同結構的數據中獲取需要的價值,大數據技術的處理速度快,價值含量高,運作的規模也非常巨大。內部審計則是一項獨立的咨詢活動,評估內部控制狀況,為改善企業的現狀制定出合理的規劃,監督企業的經營活動。在大數據環境下開展企業內部審計,能夠快速地獲取數據信息,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審計人員的工作效率,促進內部審計模式的改革。內部審計制度在大數據環境下使用,也提高了數據的安全性,改善企業內部制度的不足之處,管控企業的全局以及實時的運行狀況,從而使審計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精準。
(一)審計制度過于傳統
審計制度應與時代發展步伐相一致,但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的審計制度過于傳統,審計的方式、程度也都未能適應現代發展趨勢,同時與審計制度相關的法律法規也有待于進一步完善,這些都對審計工作的進一步開展造成了阻礙。數據信息整合程度低,利用率不高,沒有統一的管理系統,從而使審計工作缺乏統一的環境。
(二)審計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未能滿足企業新發展的要求。大數據環境下開展審計工作變得困難,審計人員對大數據中的專業術語不了解,無法熟練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操作,降低了工作效率,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年齡都偏大,對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低,無法適應大數據時代對審計人員的要求。審計工作量大,但能夠勝任工作的人少,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才能夠滿足審計新要求。
(三)審計細節不足
審計工作的開展需要審計人員有足夠的耐心,關注審計細節,將審計信息,包括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等,都及時地錄入專業軟件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數據的轉化與分析。但是當前信息技術與審計工作的結合程度較低,數據處理的程度不高,審計系統版本不高,導致安全性無法得到保證,企業內部審計規避風險的能力較低,細節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處理,增加了企業的潛在風險。
(一)改變審計方法
在大數據背景下,企業的審計方法得到改變,審計人員不在被數據樣本所局限,可以盡可能地收集多種審計證據,采用全面審計,逐一分析的方式,對企業存在的風險進行更加精確的評估預測,從而將審計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充足的樣本在過去是不敢想象的,也減少了抽樣分析帶來的誤差,盡可能消除了不確定性,增加了審計的準確度和完整性。
(二)提升審計效率
當前,審計的重點在于提高審計數據的效率,關注審計結果的準確度。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審計軟件快速獲取需要審計的數據,根據不同的審計項目查找有用的信息,節省了時間與精力,也使信息工作的開展更具時效性,審計人員可以與被審計部門建立快速的聯系,獲取需要的數據與信息,也實現雙向的監督,提高審計結果的準確性。
(三)增強規避風險的能力
大數據時代下的內部審計工作開展,突破了傳統審計的限制,實現了各部門平臺與系統的互通,使審計工作的開展更加便捷。在獲取數據的權限就可以對其進行審計,收集、整合的速度大大提高,提高了審計效率,同時大數據的使用也有效地降低了風險。大部分數據都有專門的數據庫,需要獲取權限才能夠使用和下載,增強了企業規避風險的能力,同時還可以根據審計對象的不同,設立相應的監控系統,對企業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防止非法使用。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打破了部門之間的限制,獲取信息、數據的速度加快,實現跨業務、風險的關系整合,從而對企業的發展風險進行實時的預測,也發現各種數據背后潛在的風險,存在的關聯。大數據環境下對企業的發展也提出了一系列挑戰,并給出了發展的機遇,審計人員需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學習現代審計軟件的使用,更好地提高內部審計的專業性和準確性,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謝華,朱麗萍.云審計為內部審計帶來的機遇、挑戰與應對之策中國內部審計[J].2014(10):67- 69.
[2]劉榮.淺析“ 大數據”時代的內部審計應對策略中國內部審計[J].2015(5):45- 46.
[3]韓曉梅.內部審計與內部控制的關系探討[J].財會學習,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