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摘要】“問題學生”是指那些在學習、思想或行為方面存在偏差的學生。轉變“問題”生的關鍵是要對“問題”生充滿信心和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問題”生進行交往時,才會減少無意中傷害他們自尊心的幾率,讓師生的心靠得越來越近。教師的期望也是學生進步的一大因素,教師良好的期待會使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從而加倍努力,獲得更大的進步。
【關鍵詞】“問題”生 ?良好的期待 ?體驗成功
“問題”生是怎樣產生的?一個學生反復遭遇失敗的打擊,就變成了“問題”生。怎樣轉變“問題”生?讓他反復體驗成功的喜悅,積累進步的成果。如何讓“問題”生體驗成功?給“問題”生良好的期待。
上學期轉入我班一個小男孩叫晨晨,他是單親家庭的孩子,被他原來學校開除的“問題”生,使他自己看不起自己,認為別人也看不起自己,在同學老師和家長面前總覺得低人一等,處處表現出自卑感。自己也有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的傾向。課間經常和同學們打仗,課上擾亂課堂紀律,被科任老師和同學們稱為“害群之馬”,使班級不得安寧。我深知每個學生都有他的發光點和他的發展潛力,我耐心地、時時刻刻地在觀察他的發光點,有一次課間我看見他把一個同學掉地的椅塾拾起放回那個同學的椅子上。上課了,我及時表揚了他,并對同學們說:“同學們,最近晨晨同學進步很大,你們感覺到了嗎?”此刻同學們對都對他充滿期待的目光。課下我又向科任老師表揚了他,并告訴課任老師他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從此以后同學們和科任老師對他有了信心,也都時時刻刻關注他 。一個學期過去了,這個問題的學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和同學們能友好相處了,對學習也感興趣了。老師和同學們的關注,通過眼神、笑貌、嗓音,滋潤著這個問題學生的心田,使他自尊、自信、自愛、自強。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羅森塔爾效應”。 當教師用欣賞的目光去看待他們時,“問題”生馬上會從中感受到老師的注意,同時周圍的同學也會用友好的態度幫助他們,從而激發他們內在的學習欲望。用欣賞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學生,不僅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內部誘因,同時也可以成為改善師生關系的催化劑。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一無是處的人,學生亦是如此,他們都有值得贊賞的一面,同樣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弱點,可教師往往只欣賞學生好的一面,而忽視他們的弱點,無論如何也沒有心情找出它們的優點來欣賞一下,似乎這些優點對他們來說微乎甚微,因此,在對待那些不順眼的“差生”的教育時總是蒼白無力。殊不知,只要我們換個角度重新審視那些“差生”,研究其不良行為產生之原因,找出值得欣賞的地方,讓“鮮花”和“小草”都能享受陽光,就會發現:他們的身體很棒,他們很愛勞動,他們有愛心……只要用心觀察,所謂的差生也會變得可愛的。
記得有一次出外活動,我拉著最調皮的劉新同在旁邊走,怕他在隊伍里搗亂。其他的孩子都很奇怪,我向他們解釋今天天真冷,劉新同幫老師焐手哪!這么說并沒有騙他的意思,不過是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誰知回來時,我讓劉新同在隊伍里走,他卻主動拉著我的手說:“老師,你的手還冷嗎?我幫你焐焐吧!”瞧!每個孩子都很可愛,給他們一份愛,得到的就會是愛的回報,因為他們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教師心中有了學生,有了包容每一個學生的心,用良好期待的目光去看待每個學生,讓“鮮花”和“小草”都能享受陽光,這樣,學生就會因教師的欣賞而感到滿足,從而積極上進。
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師的期望的作用。所以,教師不應該放棄“問題”生,要充分利用羅森塔爾效應,要改變“朽木不可雕”的觀念,堅信“人是可以改變的”,牢固樹立“問題”生也是人才、也能成才的堅強信念,對他們滿懷期待。只有這樣,在與“問題”生接觸的過程中才會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信任、愛好、尊重和期待,他們就會很自然地產生肯定的傾向、愉快的心情,消除對教師的敵對心理,愿意對老師講真心話,愿意接受教師的幫助和教育。也只有這樣,“問題”生的自尊感、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才能油然產生。教師接受到“問題”生良好的反饋后,他的“熱情期待”再次受到強化,無意或有意地又給這個學生以更大的關懷、更多的指導,產生良性循環。在這樣良好的心理氛圍里就能產生“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應,這是“問題”學生發生轉變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