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奮

8月29日,創業板上市公司樂歌股份(300729)董事長兼CEO項樂宏在微博怒懟平安資管基金經理,更是在朋友圈把平安資管拉黑,把金主拒之門外,這一行為讓投資機構疑惑不已。
近年來,因董事長“言行不當”而給上市公司造成不利影響的案例屢見不鮮,從國內大族激光的高云峰、吉翔股份的沈杰,再到國外特斯拉的馬斯克等等,頻現驚人言行舉止的幕后,是部分已上市公司董事長還沒有完成思想轉變,仍保留著公司上市前的行為習慣。這些案例發人深省,部分董事長尚需提高自身修養,爭取早日讓自身成為合格的、稱職的上市公司掌舵人,避免類似情形的再一次出現。
8月29日晚上,項樂宏發布《致擬到樂歌調研的基金經理的一封信》中指出,公司上市近三年來,很少有基金經理來公司做調研,個別經理來到公司做調研,自己真誠接待,同時希望基金相信投資樂歌會有好的回報,但遺憾的是很少有基金堅持下來。
當天,項樂宏和董秘、證代等接受平安資管的在線調研,對于基金經理提出的“樂歌疫情后的增速如何”的問題,項樂宏表示無法回答。在文章中,項樂宏指出經過多次接待基金經理,感覺到多數基金經理都想賺快錢,幾乎沒有想去工廠做調研的經理,為此其提出“靈魂四問”:
為什么不對公司進行深入的調研?為什么置實控人長時間、多次數、大金額的增持視而不見?為什么一定要等漲起來之后蜂擁而至?為什么總是只來到我們的辦公總部大樓而不去工廠看設備、產能、工藝、質量?
此外,項樂宏還在文章指出對于平安資管80末90后基金經理頤指氣使、居高臨下的態度表示無法接受,如果下次一定要來調研,先去工廠看看,這樣才會被接待。
文章雖然長,但是簡單來說,就是樂歌股份董事長項樂宏對于本次線上調研年輕的基金經理沒有做好功課表示十分不滿,為此,項樂宏在微信朋友圈公開宣布:“樂歌不歡迎平安資管的基金經理來公司投資。”
項樂宏的文章雖然行云流水,但是只能算得上是一家之言,想要清楚事件更多內幕,還需要看看另外一位當事人的對外說辭。
8月30日早間,平安資管張良在朋友圈發文稱感恩樂歌董事長,為自己十多年投研生涯增加新的經歷,同時指出大概兩點冒犯了董事長:
第一,8月28日,我們去了現場調研,做了功課,不存在所謂的“沒有來過樂歌一次調研”。
第二,29號線上調研,董事長和董秘發言達45分鐘,我們在最后幾分鐘問了兩個問題:為何前兩年公司營收增速不快,甚至有下降的情況……;今年的業績增長受益于疫情,以后如果需求的增長減緩,是否能夠通過市場占有率來提升?
此外,張良在朋友圈中指出:大概是問題特別冒昧?視頻中董事長摔門而出。
摔門而出——這一行為令吃瓜群眾始料不及,大跌眼鏡。
8月30日晚間,樂歌董事長項樂宏再次發長文稱,本次調研自己發言時長為50分鐘,我方認為相關人員對公司情況準備不足,提問邏輯比較混亂,問題指向不清。項樂宏在文末表示,本次事件應該被理解為一次偶發事件,希望今后相關人員來公司做調研時,做到事先閱讀公開資料,分析了解公司業務。
對于張良所說的“摔門而出”,項樂宏在文中沒有正面回復,原文如下:現場氣氛尷尬,于是我宣布會議結束,對方確認會議結束,我離開現場。
從怒懟再到“偶發事件”,可見樂歌股份董事長態度發生360度大轉變,目前,項樂宏已經刪除與此相關的文章,意味著雙方互懟已經宣告終止,外界再也無法判斷誰是誰非了。
經過本次“互懟”事件,項樂宏可謂是聲名遠播,其控制的樂歌股份又是家什么樣的公司呢?
從公告獲悉,樂歌股份公司全稱為樂歌人體工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為項樂宏,主營業務聚焦線性驅動、智慧辦公和健康辦公,專注于人體工學產品及線性驅動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依據項樂宏的說法,樂歌之前是做電視架居多,現在是線性驅動升降桌多。
2017年底,樂歌股份正式登陸創業板,其股價一路沖高至近41元/股(前復權,下同),隨后其股價一路走低,最低時達到17.73元/股(前復權),股價腰斬。股價低迷的背后,與樂歌業績低迷息息相關。
2017年至2019年,樂歌股份營業收入增長率持續下滑,從2017年的增長53%下跌至2019年的3%,增長乏力,扣非凈利潤從2017年的0.53億元下跌至2019年的0.49億元。
此外,應收賬款和存貨連年創新高,應收賬款從2017年的0.68億元上漲至2019年的0.86億元,增長幅度為26.47%;存貨從1.69億元上升至1.92億元,增長幅度為13.61%。
為了提振股價,項樂宏的一致行動人姜藝多次增持公司股票,增持價格區間為18~30多元。不過,資本市場對于樂歌實控人的增持表示觀望態度,樂歌股價依舊低迷,在今年2月初達到最低點,但這種情況伴隨著新冠疫情的爆發而發生改變。
觀察樂歌股份股價走勢圖發現,其股價從2月份18元/股左右,狂漲至8月最高價的97.84元/股,樂歌股價漲幅高達443.56%,市值從15.65億元暴漲逾69億元至84.94億元,截至9月14日收盤,樂歌股份股價為95元/股,市值為82.47億元。
股價大漲的背后,與亮眼的業績是離不開的。
2020年上半年,樂歌股份營收6.33億元,同比增長37.98%,凈利潤0.68億元,同比增長190.22%,公司稱報告期內不斷加大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產品力和進行市場教育。
更早之前,樂歌股份披露《2020?年半年度業績預告》,因凈利潤增幅遠遠高于營業收入而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下發的關注函,要求說明其合理性。彼時,樂歌股份回復稱,因產品結構轉型、單位成本下降致1-5月產品毛利率同比上升約4%;疫情期間,參展費、差旅費等開銷同比大幅減少,致銷售費率同比下降約1.5%。
與其業績向好相一致的是,樂歌應收賬款和存貨再創新高,其中應收賬款為1.24億元,同比增長110.17%;存貨為2.58億元,同比增長68.63%,公司稱前者系海外業務增長,銷售增加所致,后者則因為主營業務增加導致安全庫存量增加。
樂歌股份股價飛漲之后,投資者還能否入手?
從股票走勢圖來分析,樂歌股票從5月初開始發力,股價從21元/股漲至最高點97.84元/股,漲幅為365.9%,也就是說樂歌股份近三個月平均增幅均在120%以上,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妖股。5月份究竟發生了什么?
此前,項樂宏懟基金經理的一個點是,各家投資基金對公司實際控制人,即項樂宏夫人姜藝多次增持公司股票置之不理,據《經理人》雜志統計,自2018年以來,姜藝增持近40次,增持金額逾8千萬元,其中5月份增持16次,增持金額逾4000萬元。此后,樂歌股份股票迎來暴漲。
疑惑不解的是,姜藝增持的金額從何而來?自上市以來,樂歌股份累計分紅3次,分紅總金額逾6000萬元,而項樂宏夫婦3年間持股比例均接近60%,以此計算,3年間獲得分紅總金額為3600萬元左右,離8000萬金額差距甚大。進一步查詢企查查獲悉,項樂宏夫婦持有寧波麗晶電子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權,該公司于今年4月3日發生股權質押,質押股份市值1.18億元。不知道該筆資金是否被用于增持了?
需要指出的是,今年12月1日,樂歌股份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將迎來解禁潮,預計新增流通股6042萬股,占總股本的比例為69.6%。股價創歷史新高,限售期將過,項樂宏夫婦是否會趁此高位套現?時間會給出最好的答案。
在金融圈,上市公司董事長懟投資基金經理的案例還是比較少的,項樂宏也稱之為“偶發事件”,怒懟的后果是樂歌股份股價結束了暴漲,迎來了9月1日近16%的暴跌,從這點來看,項樂宏付出的代價不可謂不大。但是不容忽視的是,在A股市場中,因董事長“言行不當”而致使公司股價下跌的情況卻并不罕見。
去年8月1日,央視財經記者就媒體曝光大族激光歐洲研發中心變成酒店一事致電董事長高云峰予以求證,但是高云峰此后質問記者:“你是什么角色?你有什么資格來質問我?這個是我們自己的資金,我當然有權利做任何經營決策,你管我那么 多?”
對于高云峰的言論,深交所在第一時間予以批評,隨后大族激光發布致歉公告稱,對董事長的不當言論深表歉意,歡迎公眾媒體及投資者進行監督指正。但,投資者并不買賬。8月2日,大族激光股票遭遇投資者用腳投票,當天暴跌近9%,市值蒸發逾20億。
另一家上市公司吉翔股份董事長沈杰行為則更為激進。去年10月,原天風證券研究員鄭龍云被沈杰帶人圍毆的新聞同樣迅速刷屏,后續沈杰回復稱,雙方的確有過肢體沖突,但是并沒有圍毆。隔天,雙方和解,沈杰向對方及相關公眾致歉。當天,吉翔股份股價開市跌逾6%。
因董事長言行不當而對公司造成不良影響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國內,海外市場也是層出不窮,讓人最為印象深刻的當屬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
2018年8月7日,馬斯克發推特稱將以420美元的價格私有化特斯拉,目前交易資金已經落實到位,該推文引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注,認為馬斯克嚴重誤導投資者,引發市場混亂,因此以證券欺詐罪起訴他,該指控直接讓特斯拉市值縮水約70億美元。
經過多次磋商,雙方達成和解,但馬斯克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包括辭掉特斯拉董事長職位,且三年內不得連任,但繼續擔任首席執行官職位,此外,特斯拉和馬斯克需要各自支付2000萬美元的巨額罰款。

從上述案例可以知道,不管是境內還是境外的上市公司,董事長的言行舉止不僅僅代表個人,更是代表公司對外形象,一言一行備受資本市場關注,所以在公開場合更需要注重言行舉止,必須慎之又慎,避免因個人行為而導致公司股價受挫,給公司造成損失。
公司登陸二級市場,是獲得低成本融資和實現財務自由(套現)的機會,但是這一切有個前提,即要公開公司經營信息和財務信息,同時接受證監會、投資者的監督,這意味著即使實控人持有超過51%股份也不能“隨心所欲”。
以本次樂歌股份項樂宏為例,投資基金是投資者、是金主,去上市公司調研是看好其未來的發展,想要進一步了解公司的情況,作查漏補缺的工作,如果合適則會決定是否投資,去調研也從側面說明對上市公司的肯定。
就本次“互懟”事件而言,即使基金經理有諸如項樂宏所說的“不備課”的情況,但是作為持有樂歌股份合計超過51%的實際控制人,對外代表的是公司形象,如果真是“摔門而出”,這不利于公司形象的塑造,更會給投資機構一種把“金主”拒之門外的感覺。
此外,對上市公司而言,投資者就是客戶,客戶就是上帝,不管上帝提出的問題有多么刁鉆,盡可能滿足客戶的合理需求、為客戶解答才是一個成功的銷售,這一點樂歌似乎沒能做到。
董事長可以感性,但是如果要帶領公司向著更大更強邁去,更需要的則是理性,一家公司能否做大做強和公司掌舵人的格局密切相關,可以這樣說,公司實際控制人的格局代表了這家公司所能到達的高度。
本文內容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本文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文的內容和意見僅反映基本判斷,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并不構成對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證券買賣建議。本文不對通過此種途徑獲得本文所引起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