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我國對外貿易的如火如荼,全國已開設商務英語專業的高校達393所,540多所高校的英語專業都有商務英語特色方向,商務英語專業也是全國十大熱門專業之一。
商務英語是在國際商務背景下,運用英語、商務和行業知識,服務于國際商貿的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學科,它具有語言實用性、情景依托性和商務綜合性的特點。

圖1 商務英語學科知識內容

圖2 商務英語學科知識特點
圖1和圖2表示商務英語的知識結構是以英語為語言基礎,注重語言的實用性;以商務學科知識為商務基礎,注重商務知識的全面性與宏觀性;以商務行業為依托,注重其運用的情景性。因為各個學校在辦學特點、地緣位置、辦學條件和生源特點上各不相同,所以在以上兩幅圖各自的三維空間內的課程安排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各有千秋。基于以上本科院校與高職高專院校商務英語的共性,我校以“工學結合”為教學理念,其商務英語的課程設置及教學側重校企雙元的商務行業以及英語語言知識的實用性和情景性。
商務英語專業旨在培養英語基本功扎實,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掌握語言學、經濟學、管理學、國際商法等相關基本理論知識,熟悉國際商務的通行規則和慣例,具備英語應用能力、商務實踐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能從事國際商務工作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
專科與之相比課程內容少了兩個學期,且更注重實踐課程在課程總量中的占比,結合專科商務英語專業特點、我校生源特點及地緣特點,我們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
培養適應涉外企、事業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創新創業意識,面向涉外企業、涉外事業單位和國際商務服務行業,在商務助理崗、行政助理崗和語言服務崗從事線下國際商務服務、線上跨境電商運營和中英文國際商務翻譯服務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根據現代主流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師是課堂和建構的主導,學生是課堂和建構的主體;教師主導作用主要是“意義的賦予”,學生是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被賦予了“靈性”的知識與技能。頂崗實習為教師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商務知識“意義的賦予”提供了空間和內容,給學生創設了“意義的賦予”的各種商務情境。這兩大“賦予”構成了我校商務英語第四學期教學內容與特點的兩大組成部分。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崗位賦予的真實“商務情境”,下班按所遇“商務情境”通過互聯網等信息化手段搜尋資源;回校按角色“協作”練習,課上“協作”演練;將課上課下的“會話”視頻以提交信息化作業活動的方式上傳至云班課信息化教學平臺,通過教師的反饋和同學間的互評而最終獲得“靈性”的“意義建構”。學生入企頂崗實習的實踐以及信息化教學平臺為“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內容、空間和條件。
“兩交融”是指英語學科和商務學科在我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中的交互映襯、融合發展、互為背景、互為主線。
微觀上,授課過程中涉及商務知識的講解時,英語為背景,商務為主線;涉及英語語言知識講解時,商務為背景,英語為主線。在與企業合作期間,商務英語信息化課程的實例講解是以企業所在行業為背景的,許多英文詞匯也以企業所在行業常出現的高頻詞為重點的,學生的小組商務項目展示也是以頂崗實習崗位為背景用英文進行的,比如英文模擬企業晨會和價格磋商場景等。
宏觀上,第1學期是“承高中,啟大學”的基礎階段,遵循理論課與實踐課“英語為主線”原則;第2學期是“商”“英”交融的過渡階段,遵循理論課與實踐課“商務為背景,英語為主線”原則;第3、4學期的課程是兩學科的高度融合階段,遵循兩學科的理論課與實踐課“互為背景,互為主線”原則;第5、6學期,是學生就業的黃金期,遵循“英語為背景,商務為主線”,以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為核心,目標直接鎖定“商務助理”、“行政助理”和“語言服務”三大就業崗位群。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國家標準中,商務知識技能和英語知識技能先進行了分別說明,英語強調的是“基本功”、“跨文化”和“應用”,商務強調的是各個商務學科的“基本理論”、“通行規則和慣例”、“實踐能力”、“思辨與創新能力”、“應用能力”。該標準中的“復合型”將英語和商務知識技能有機的連接在一起。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國家標準將商務與英語在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界定。
“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三駕馬車,但“京津冀”的外貿始終落后于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和以廣州為龍頭的“珠三角”。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對京津冀三地整體功能做了定位。這就是,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區域整體協作發展改革引領區、全國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新引擎、生態修復環境改善示范區。這就決定了“京津冀”的外貿潛力無限。這也決定了我校學生的初次就業不能只局限于外貿企業,因為無限的外貿商機會讓許多內貿企業漸漸涉足外貿領域或直接轉型為外貿企業。
“三貫通,三位一體”是指我校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課堂、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踐三環節的貫通;課前、課中與課后三位一體。
與企業的合作是課堂與校外實踐的貫通、是課前學生在實習崗位實地體驗,課中小組匯報、師生交流、教師指導、學生英文模擬匯演,課后學生在企業實習崗位改進和升級服務方式、理論用實踐驗證的三位一體。
商務英語學科有商務知識性、語言實用性、商務技能和英語語言技能應用的情境性特征。與企業的合作無疑將學生帶入到了行業、企業的真實場景之中,學生在頂崗實踐過程中會遇到真實的語言應用與商務溝通的情景案例,在服務中運用課上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可以即時向企業指導教師請教,也可以在課上或線上與校內指導教師交流并與其他同學分享,在受到呵護的全真環境中潛移默化的進入職場狀態,在實踐中上課,在上課中實踐。
根據國標中商務實踐能力與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規定,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真實的商務場景和案例彌補了學生在職場和商務經驗上的不足,在真實的情景對話中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商務溝通能力和英語語言應用能力,在用英語服務與跨文化溝通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高職高專商務英語專業學生好動和好奇的特點也決定了豐富多彩、充滿未知的實踐環境遠遠比寂靜沉悶、千篇一律的課堂對他們更具有吸引力。
學生在赴崗之前,要到企業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崗前培訓。
與校企合作期間,針對實踐的學生,各科任課教師采取網絡教學、信息化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方式,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將課堂教學內容上傳到線上并進行頂崗實習的信息化過程管理。頂崗實習學生以自學為主,如有問題可直接與任課教師取得聯系。學生上下午輪班,采取“半工半讀”形式,在一個地點實習的學生安排好輪班時間,輪班聽課,及時用手機APP線上學習任課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料并完成個人和小組任務的視頻作業上傳。
(1)增強了交際溝通能力。實習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客戶,同學們在如何與不同客戶進行溝通方面有了較大進步。
(2)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同學們把自己當作企業的一員和課堂的主人,積極配合完成企業下達的各項工作任務,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小組作業。
(3)學會了包容、忍讓。同學們在實習中有時遇到委屈和挫折,但能咬緊牙關克服困難。
(4)深刻體會到責任感。同學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
(5)磨練了意志力。學生在學校時有點小病就請假,工作中能夠克服更多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