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今,大學生兼職在大學校園中已經(jīng)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兼職也成為構成大學生們生活的一個十分的重要部分。
這些學生希望通過兼職來培養(yǎng)個人能力、積累工作經(jīng)驗以迎合社會中用人單位的需求,還有一部分學生希望通過兼職賺取生活費,減輕家庭負擔,或者為了打發(fā)閑暇的時間,利用兼職來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但仍存在一些影響著大學生兼職的正常運行、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河北農業(yè)大學渤海學院在校大學生兼職狀況進行調查和研究,分析問題原因,并有針對性的提出建議。助力促進大學生兼職行為的規(guī)范化、規(guī)模化,并在學校、社會和國家的幫助和努力下,推進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發(fā)展。

表1 大一、大四學生兼職與專業(yè)相關性差異性檢驗

表2 男女生兼職狀況卡方檢驗
(a.0 個單元格 (0.0%)的期望計數(shù)小于 5。最小期望計數(shù)為 28.48。)
鄭偉群(2019)從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角度下去研究大學生的兼職問題,采用文獻資料、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大學生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意義,以及分析在該角度下大學生兼職的重要性和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梁懷月(2019)是通過建立大學生統(tǒng)一兼職服務平臺的構想去研究和解決大學生在兼職中存在的問題。祝鐵鋼(2018)以衡水學院為例,分析大學生在兼職過程中的收獲與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從社會、高校、大學生、企業(yè)4個方面提出應對策略,以提高大學生兼職效果。
本文通過借鑒、學習相關文獻,通過向大學生發(fā)放調查問卷和訪談式提綱進行資料收集。此外,還將對招聘兼職的商家或機構進行訪談,從招聘者角度獲取有關解決大學生兼職問題的啟示。
本文以河北農業(yè)大學渤海學院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文獻法對相關研究進行總結和借鑒,確立個人、學校、社會和國家四個層面的維度和影響大學生兼職狀況的指標;其次通過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本校學生和招聘兼職的商家進行資料收集;然后分析得出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最后從以上四個層面上分別提出對策建議。
本次問卷調查中男生占29.67%,女生占70.33%。其中大一占46.41%,大二占39.23%,大三占11%,大四占3.35%。兼職情況中,做過兼職的同學占54.07%,未做過兼職的占45.93%。以上的調查狀況符合在校學生的基本情況,說明該調查結果具有代表性。
表1中,由于前面F檢驗的P值小于0.05,所以取不假定等方差中t檢驗的P值,由于其小于0.05,所以大一、大四學生兼職與專業(yè)相關性的差異性顯著,分析結果認為大四學生更傾向于選擇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兼職。因為許多大四學生正面臨就業(yè)的抉擇,所以,他們通過尋找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兼職,一方面積累經(jīng)驗,一方面更利于選擇目標單位。
表2中,由于有0 個單元格的期望計數(shù)小于 5,所以可以使用皮爾遜卡方檢驗,由表中分析結果得,P值大于0.05,所以認為大學生是否兼職與性別無關聯(lián)。
通過以上分析以及調查中的其他數(shù)據(jù),認為如今普遍幾點問題。首先,大學生法律意識、自我權益保障意識不強,尚未形成正確的維權觀念。其次,學校對兼職信息的發(fā)布以及大學生的教育指導不足。導致大部分學生對學校的勤工儉學崗位了解不全面,并且每個專業(yè)針對大學生的兼職相關方面缺乏指導,比如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用人單位和如何保護自身權益方面等。最后,大學生獲取兼職的信息渠道較少,他人介紹是學生們了解兼職信息,也是校外商家或用人單位發(fā)布信息的主要要渠道。信息渠道較少造成的信息不對稱,會影響學生們找到心儀的兼職工作。
通過對幾位招聘大學生進行兼職的商家進行結構式訪問,其中訪談對象包括教育輔導機構、飯店以及校內一些商家。訪談內容包括對大學生的招聘計劃的制定、發(fā)部信息的渠道、薪酬的制定、應聘要求等。
一方面,校內商家部分是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發(fā)布兼職信息,校外的教育輔導機構等是通過一些老師或者在這里兼職過的學生來發(fā)布其招聘信息。這說明缺乏連接校外招聘大學生兼職的商家和校內尋求兼職工作的大學生的中間機構。另一方面,是商家招聘學生兼職的非正規(guī)化。
招聘大學生兼職的商家或用人單位往往不按照正規(guī)的招聘流程進行。比如大多數(shù)沒有和學生簽訂書面協(xié)議或正式的勞動合同,并且沒有制定一定的招聘計劃。這樣不利于商家的高效運營,更不利于維護大學生的自身的合法權益。
首先,對于大學生自身。要明確自身定位,對商家或用人單位所制定的應聘要求或薪酬要有客觀的評價和認識,選擇適合自身能力的兼職工作。并且了解自身追求,明確自己想通過兼職獲得的是報酬、能力還是經(jīng)驗等,并為此進行工作路徑的選擇。同時要增強法律意識、自我權益保護意識。當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要尋求正規(guī)的途徑去維權。
其次,學校應該發(fā)揮宣傳教育功能,為學生們提供有關兼職的培訓與指導。其中包括如何選取一份適合自己的兼職、如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等。并且學校應該全面詳細的向學生們介紹這些崗位的職能和要求,可以專門設立一個組織去負責學生勤工儉學崗位的招聘。這樣,可以讓想要做兼職的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也能為每個崗位選取適合的最佳人選。
然后,對于社會方面。有關介紹大學生兼職的中介機構要保證登記商家的合法性和可靠性;其次,要做好不同兼職的分類,以供大學生們更好的選擇;最后,這樣的中介機構可以和校方進行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們了解到這些中介機構的存才以及相關信息。同時呼吁社會中的一些商家尤其是一些企業(yè)、單位能夠提供一些崗位,不僅能為商家、企業(yè)或單位本身注入新鮮活力,也為大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商家或用人單位應當規(guī)范自身行為,在招聘大學生兼職的過程中尊重大學生的合法權益,做到依法辦事。
最后,國家應針對大學生兼職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重點要包括對這些商家或用人單位的約束與管理,有效保證大學生的合法權益。一些有關部門要對商家或用人單位實行有效的監(jiān)管,不僅包括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也要真正地將其落到實處,真正的發(fā)揮國家的監(jiān)管作用。通過對商家的招聘程序和用人過程的監(jiān)督與管理,使其合法化,正規(guī)化,為大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兼職環(huán)境,并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