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嘉遙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支付手段越來越便捷,使大學生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他們也追求消費的個性化、品牌化和高檔化,超前消費現象越來越普遍,呈現出非理性消費的現狀。大學生超前消費已經成為社會越來越關注的現象,也是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針對福州大學城的大學生展開調查,選取多個因素作為指標,建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運用SPSS軟件,分析大學生超前消費的消費心理、影響因素以及其存在的意義,并提出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正確的消費觀,以及合理有規劃地進行消費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超前消費;影響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5?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1-0058-03
引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大學生作為特殊的消費群體,其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通常所說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即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超出了大學生當前的承受限度。調查得知,大學生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家庭給予的有限生活費,不少學生脫離實際承受限度后,采用分期付款、信用卡、向同學借錢,或者是以網上借貸等方式來購買自己想要的物品。
大學生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以及大學生消費需求的增加,大學生超前消費的行為日益普遍和流行。金融信貸平臺也隨之迅猛發展,各大平臺網站都推出了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便利分期借貸的服務,這些便利的服務促進了大學生消費的欲望,拉動了網購內需,但是超前消費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影響。目前國內的一些研究對于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分析不夠全面,將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看得過于悲觀,認為大學生大部分存在缺乏理智與計劃消費的觀念。對于超前消費的影響因素的分析,不同的學者對于相同因素的分析存在矛盾之處;對于其帶來的影響,大部分學者多是從超前消費的消極方面出發進行分析,對于超前消費的行為多是持否定態度。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對于大學生有計劃地在自己的可控范圍內合理地超前消費,對中國經濟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文以問卷調查法來收集研究資料,調查對象是閩江學院260多名在校大學生(不包括碩士研究生)。通過問卷星發放問卷進行調查,收集資料。對調查資料利用SPSS25統計軟件進行描述統計分析、回歸分析、相關性分析等多種工具,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比較,充分挖掘收集到的數據。
本次調查共收集到了265份問卷,全部有效。其中,男性為88人,占33.2%;女性為177人,占66.8%。大一占12.8%,大二占31.7%,大三的占21.5%,大四的占34%,存在一定偏差但是不影響樣本整體的代表性。
二、調查結果數據分析
(一)消費來源及生活費用分析
我們首先對消費來源進行分析,由下頁表1可以看出:第一,大學生的消費來源主要是來自父母每月提供,這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現在的主要學習任務是學習,所以父母給予的比重會比較大。其次是貸款,反映國家對于助學貸款的覆蓋范圍較廣,還有小部分學生會去兼職,但是大學生在外兼職的目的更多是為了增長見識,增加社會閱歷,很少是出于經濟方面考慮的。第二,大多數學生的生活費為1 000~1 500元,接下來占比從大到小依次為1 500~2 000元、1 000元以下、2 000元以上。從整體來看,學生的生活費水平呈右偏分布,傾向于中、低水平,消費能力相對有限。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為19 853元,則月均消費支出為1 654.4元。這樣看來,大學生的生活費水平與社會整體消費水平相差無幾。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現在社會的消費情況,隨著中層人數的不斷增加,整體消費水平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消費現狀
在大學生對于超前消費的行為的態度方面,在被問到“您是否支持超前消費時”,69人表示支持,92人表示不支持,104人表示無所謂。當被問及“您比較傾向于用哪種消費方式進行超前消費”時,有60人表示會“向朋友借錢”,190人選擇“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網絡金融消費信貸產品,12人選擇“分期付款”,11人選擇“信用卡”,還有84人選擇“其他”方式。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大學生群體對超前消費還是有一定認知的,而且實現方式也隨著互聯網金融體系的發展有所增多。
據調查了解,大學生選擇“網絡金融消費信貸產品”進行超前消費的主要原因是:不欠人情、流程簡單方便快捷、到賬快,隨借隨用等;選擇“向朋友借錢”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性高,風險低,還款利息低,可以提現;選擇使用“信用卡”則是:借款額度相對較大等。
由此可見,我們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幫助大學生形成良好的財務、信用和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意識,以及建立適度消費、超前消費、正當消費與學習生活的平衡關系。
(三)超前消費結構分析
大學生的主要消費來源是父母給予,也就是在經濟上尚未獨立就擁有了理財的自主權,生活費有限,但是有學生在消費上會脫離實際的承受能力。這就要了解大學生選擇超前消費主要在哪方面。
由圖1可以看出,大學生會發生超前消費的領域主要為服飾、化妝品和電子產品三個領域。這說明,大學生對外在著裝十分看重,不僅僅局限于服飾本身的功能作用,更多傾向于服飾所帶來的附加效應;化妝品占比較高,說明大學生現在對于外在美有較高追求;電子產品占比較高。可以看出,隨著科技的發展,大學生對于電子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更愿意花大價錢買性能好的電子產品,若本身的生活費負擔不起,很容易會選擇超前消費。飲食超前消費比重占11%,說明大學生在飲食方面的開支也比較大,但是食堂消費不會這么高。我們進一步調查了解到,大學生會經常聚餐,說明大學生已經開始有了社交方面的支出。要特別提出的是,學習相關支出占10%,這部分所占比重也較高。可以看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事業高速、蓬勃的發展,網絡課程的接受度在大學生群體中接受度在不斷提高。
在這個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當代的大學生已不再滿足于宿舍、教室、圖書館三點一線的單調生活。娛樂、運動、手機、電腦,以及新型的IT產品成為大學生消費的熱點,大學生的消費已呈現明顯的多元化趨勢。如果經濟條件允許,大部分學生會去旅行,去歌廳、酒吧消費,或是購買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反映出大學生具有走出校園、融入社會、擁有高質量生活的渴望。
(四)超前消費原因分析
由圖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有37%的大學生選擇超前消費的原因是計劃內的先行消費(計劃內,但是不想一次性付清)。可以看出,多數學生還是能夠做到理性消費,但同時他們也存在著強烈的消費欲望,又由于網絡消費現在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一部手機的售價為3 000元左右,如果沒充足的預算,選擇12期的分期付款,每月僅需還款費250元左右,降低了消費所帶來的生活壓力。19%的學生是想要通過分期減輕負擔,從而購買其他想要的產品,通過這樣方式減輕自己的經濟壓力;17%的學生是因為促銷消費,很多平臺為了刺激消費會推出無利息分期購,或者分期購買有優惠等促銷活動。此外,還有25%的學生是由于其他原因,如生活的緊急情況。由于現在消費多元化,如若規劃不好,很容易產生超前消費沖動。
(五)每月生活費與超前消費額度對比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超前消費主要集中在生活費為“1 000~1 500元”區間的人群,但是超前消費的額度并不大,主要是“300元”以下,說明每月生活費基本能滿足生活需求,但是有時也會出現“捉襟見肘”的情況,需要借助超前消費來滿足開支。而且,不論哪個生活費水平,都會出現超前消費情況。可以說,大部分大學生的消費都不是很精打細算,當前社會關注的大學生超前消費在大學生群體中已經屬于普遍現象。
三、結論及建議
在大學生群體中,超前消費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消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都有過超前消費的行為。對于這種行為,我們應該一分為二地來看待。一方面,學生作為消費者,合理地進行超前消費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還可以適當地減輕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大學生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應該將精力多放在學習上。超前消費勢必會給自己帶來經濟壓力,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更嚴重的經濟困難。當消費嚴重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出現問題,像社會上存在的大學生裸貸、消費貸就是專門針對大學生推出的消費貸款,而有些大學生因為禁不住誘惑選擇了貸款,在貸款的壓迫下就更加無法學習,甚至有些大學生因為還不起貸款而選擇自殺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大學生對于超前消費一定要節制,量力而行,抵制誘惑。
大學階段自己是沒有收入的,一般是靠家庭支持的。從基本意義上來說,在能夠正常完成學業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家庭經濟負擔,這是一個大學生該有的心態。超前消費一定要理智,不要因為盲目攀比而進行不必要的消費。大學生超前消費可以,但一定要在自己能力范圍之內。如果說超前消費是為了學業,那應該通過正當途徑獲取資金,如可以申請助學貸款、獎學金等。
當代大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加強風險意識,理性消費,合理規劃自己的生活費;家長應該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消費情況,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學校方面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可以考慮適當開設相關課程、講座,指導學生科學消費。大學生是未來消費的中堅力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有利于未來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