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峰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我國職業籃球聯賽突分配合運用情況進行分析,研究選取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突分配合運用情況作為具體調查對象,研究結果表明: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年齡集中在26~30歲之間,身高以201~210cm為主,體重在101~110kg之間。新疆隊與廣東隊的突分配合使用率都比較高,廣東隊在突分配合的使用率上和利用突分配合創造的進攻會均高于新疆隊;新疆隊在使用率和成功率不及廣東隊的情況下,得分卻高于廣東隊,新疆隊的突分配合注重外線3分進攻,而廣東隊則更注重內線2分球的進攻;新疆隊突分配合習慣選擇45°角的突破,而廣東隊則習慣于從中路突破;突破后,新疆隊更多地選擇傳球尋找進攻機會,而廣東隊則更多地利用突破上籃直接攻擊籃筐。
關鍵詞:CBA? 總決賽? 廣東隊? 新疆隊? 突分配合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1(a)-0255-02
新時代籃球攻防體系都要講求一個“變”字,在比賽中尋求戰術的靈活多變才能取得比賽的優勢。據相關數據表明,世界大賽中區域內2人或3人以上的基礎配合使用率達到60%以上,利用基礎配合得分占全隊得分的50%以上,由此凸顯出基礎配合在籃球比賽中的重要地位,區域間的基礎配合形式多樣、變化靈活,如掩護配合與突分配合的結合運用、突分配合與空切的結合運用等,為基礎配合的使用創造無限可能,基礎配合的好壞已經成為影響勝負的關鍵。然而,以“突分配合”為關鍵詞,并借助中國知網等數據庫進行文獻檢索,檢索結果表明,研究者們單獨以“突分配合”進行研究的比較少,大多數研究是通過基礎配合的研究中順帶涉及了突分配合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錄像觀察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突分配合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一方面,對CBA強隊運用突分配合情況有個更加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通過對突分配合的研究,從理論層面對突分配合運用的特點及規律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國職業籃球聯賽突分配合運用情況作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突分配合”為關鍵詞,并借助中國知網和讀秀等數據庫查閱相關文獻,為本研究的展開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1.2.2 錄像資料法
本文從CBA官網上下載了2018—2018賽季CBA總決賽廣東隊與新疆隊的比賽視頻,通過快進、回放、暫停等播放技術,記錄了論文所需要的數據。
1.2.3 數理統計法
主要使用Excel對統計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
2? 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的身體情況對比分析
2.1 球員年齡結構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的年齡結構進行統計和分析,25歲以下的新疆隊占25%,廣東隊占33.4%;26~30歲之間的新疆隊占58.3%,廣東隊占50%,31~35歲之間的新疆隊占16.7%,廣東隊占8.3%;36歲以上的新疆隊沒有,廣東隊占8.3%。由此可以看出,兩隊球員年齡普遍以26~30歲為主,但廣東隊的年輕球員比新疆隊稍多,顯示了廣東隊更為年輕的球員現狀。
2.2 球員身高情況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的身體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190cm以下的球員,新疆隊占25%,廣東隊占6.7%,191~200cm的球員,新疆隊占25%,廣東隊占25%;身高在201~210cm之間的球員,新疆隊占50%,廣東隊占58.3%;而211cm以上的球員兩隊均沒有。由此說明,兩隊球員的身高大多集中在201~210cm之間,但廣東隊球員的平均身高要由于新疆隊。
2.3 球員體重情況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的體重情況進行統計和分析,90kg以下的球員中,新疆隊占16.7%,廣東隊占25%;91~100kg的球員中,新疆隊占33.3%,廣東隊占33.3%;101~110kg的球員中,新疆隊占50%,廣東隊占41.7%。說明,兩隊球員的體重大多集中在101~110kg之間,但是新疆隊略有體重優勢。
3? 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突分配合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3.1 突分配合運用率以及成功率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陣地進攻的情況進行統計,新疆隊陣地進攻場均83次,其中基礎配合61次,基礎配合運用率為73.5%;而廣東隊陣地進攻場均為76次,基礎配合次數為54次,基礎配合運用率為71.1%。同時,新疆隊場均突分配合使用次數為21次,占基礎配合的34.4%;廣東隊場均突分配合使用次數為26次,占基礎配合的48.1%。由此說明,廣東隊在突分配合的使用率上略高于新疆隊,從錄像資料中可以看出,廣東隊后衛經常利用外線的突破,打開防線,為本隊創造進攻機會。此外,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突分配合成功率情況進行統計,新疆隊突分配合的成功次數為13次,成功率為61.9%;廣東隊突分配合的成功次數為17次,成功率為65.4%。由此說明,廣東隊在運用突分配合時創造的進攻機會多于新疆隊。
3.2 突分配合得分情況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突分配合的得分率情況進行分析,新疆隊場均得分92.5分,利用突分配合得分19.8分,突分配合得分占全隊得分的21.4%;廣東隊全隊場均得分89.6分,利用突分配合得分17.5分,突分配合得分占全隊得分的19.5%。由此說明,新疆隊突分配合的得分率強于廣東隊,結合兩隊突分配合的使用情況和成功率情況來看,新疆隊在使用率和成功率不及廣東隊的情況下,得分卻高于廣東隊,由此說明新疆隊突分配合的使用效果強于廣東隊。此外,新疆隊突分配合2分球得分6.8分,3分球得分9.8分,罰籃得分3.4分;廣東隊突分配合2分球得分9.8分,3分球得分5.2分,罰籃得分2.5分。由此發現,新疆隊善于利用突分配合獲取3分球得分,而廣東隊則善于利用突分配合獲取2分得分。
3.3 突分配合進攻方式對比分析
本研究對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新疆隊與廣東隊突分配合的路線選擇情況,新疆隊采用中路突破的方式占35.1%,采用45°角突破的方式占56.7%,采用兩端突破的占9.2%;廣東隊采用中路突破的方式占54.2%,采用45°角突破的方式占38.4%,采用兩端突破的方式占7.4%。由此說明,兩隊在突分配合的路線選擇上都不喜歡從兩端突破,而新疆隊習慣從45°角突破,廣東隊習慣從中路突破。從錄像資料上可以看出,新疆隊在運用突分配合時,持球隊員習慣性將球運到45°角,在面對一對一防守時,迅速形成突破,在突破的過程中尋找傳球機會;而廣東隊在運用突分配合時,習慣在從中路突破,持球隊員利用突破吸引左右兩側的防守隊員,而其他隊員借勢快下,形成籃下空位機會。
另外,新疆隊突破后傳球占67.3%,突破后上籃占32.7%;廣東隊突破后傳球占76.5%,突破后上籃占23.5%。由此說明,兩隊的突分配合都是以突破后分球為主,但是新疆隊的突破后傳球百分比高于廣東隊,說明新疆隊突分配合的團隊意識更強。新疆隊在一次進攻中會多次運用突分配合,進攻非常有耐心;而廣東隊的突分配合則相對比較直接,一次突破后就直接上籃的情況比較多見。
4? 結語
2018—2019賽季CBA總決賽球員年齡集中在26~30歲之間,身高以201~210cm為主,體重在101~110kg之間。新疆隊與廣東隊的突分配合使用率都比較高,廣東隊在突分配合的使用率上和利用突分配合創造的進攻會均高于新疆隊。新疆隊在使用率和成功率不及廣東隊的情況下,得分卻高于廣東隊,新疆隊的突分配合注重外線3分進攻而廣東隊則更注重內線2分球的進攻。另外,新疆隊突分配合習慣選擇45°角的突破,而廣東隊則習慣于從中路突破;突破后,新疆隊更多的選擇傳球尋找進攻機會,而廣東隊則更多地利用突破上籃直接攻擊籃筐。
參考文獻
[1] 宋陸陸,李筍南,李昀霏,等.淺析籃球中鋒位置策應傳球技術的培養與訓練[J].搏擊,2015,7(9):50-52.
[2] 謝東偉.淺析掩護配合在籃球戰術中的運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6,24(1):44-46.
[3] 霍子文,李元偉,畢仲春,等.2008—2012 年三屆世界男籃大賽擋拆配合比較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36(11):125-130.
[4] 馬茂森.中、外男子籃球陣地進攻中高位掩護配合比較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4,50(6):72-78.
[5] 賈麗娟,單衛國.倫敦奧運會男籃比賽高位擋拆配合戰術特征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12):60-63.
[6] 于洋.從策應戰術探究我國籃球中鋒的發展趨勢[J].當代體育科技,2014,4(2):143-144.
[7] 王靜.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戰術基礎配合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5(2):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