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平
摘 要:筆者認為,在我們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過程中,我們首先要解讀的是小學生的生活常態。我們不能從自己的生活定位學生的生活。如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看到的、觸摸到的、感受到的都是他們的“生活元素”。能夠觸發他們“情感共鳴”的、“心靈碰撞”的也都是他們的“生活元素”。再有,能夠讓他們生成代入感的、能夠激發他們不斷思考不斷感悟的也都是他們的“生活元素”。基于此,在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的過程中,我們要展現出符合學生特點的“童趣化”。
關鍵詞: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方法
在構建生活化課堂的過程中,人們理解的就是選擇生活化的案例。但事實上,人們的生活環境是極為復雜的,人們的生活方式也是極為復雜的。所以,生活化課堂的構建也是極為復雜的。作為小學數學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要研讀小學生的生活內容與生活方式,才能構建符合小學生實際學情的生活課堂。如我們要構建小學生“能說能動”的課堂,小學生能夠產生代入感的課堂,小學生能夠互動交流的課堂,能夠“不悱不發”的課堂。由此可見,小學生參與的數學的生活化課堂,其實是非常豐富的。本文中筆者就對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如何構建生活化課堂進行了分析。
一、 應用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人們的認知中數學知識學習雖然很難,但卻不是不可學。作為小學數學教育者,筆者認為,我們的價值就在于讓小學生能夠做到學會、學好數學知識,就在于讓小學生能夠對于數學學習生成學習興趣。在這一過程中,應用學生的生活體驗,選擇生活化的學習案例,討論生活化的話題,小學生也能夠成為“喜歡”數學的學習者。如在圖形教學方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一系列圖形知識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借助最為常見的生活用品進行展示,并且通過電腦多媒體,抽去實物,只留下圖形的幾何狀態,讓大家可見化感知平面圖形立體圖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如:書本、尺子、橡皮、課桌、紅領巾等等。也可以讓大家展開想象,積極探討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的物品,充分調動大家的想象力與課堂積極性。建構主義教學論原則提出了,復雜的學習領域,應當以大家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經驗為先導,只有當大家具備學習經驗時才能夠調動積極性。
二、 讓學生擁有“大情懷”
在落實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筆者認為,讓學生樹立起“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信念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實也是極為重要的。在傳統的學校教育實踐中,學生總是覺得自己是為了“應試”而學。在這種認知中小學生是“走不遠”的。如果能夠讓小學生擁有大情懷,對于小學生擁有學習基礎有極大的幫助。在筆者看來,“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我們幫助小學生生成科學化的認知、科學健康的世界觀對于小學生的成長而言意義最大。如我們在教學“統計”相關知識內容時,就可以通過播放神舟五號飛船發射視頻,讓大家感知國家強大,科技興國的大情懷,講授主人公楊利偉叔叔以及整個科研團隊要想實現中國人航天夢,所需要付出的努力,第一代宇航員整整準備了五年,讓大家感受到航天人堅定的信念,崇高的精神,讓大家產生仰慕之情,在數學課堂中自然融入了愛國主義教育,并且讓大家對相關知識有了好奇心與探知欲。而后,我們又將航天員這五年準備工作中,需要完成許多人體極限訓練來引導,“平衡能力”是其中一種,單獨讓大家嘗試與感受,大家自然愿意參與這樣的實踐活動,那種遙不可及的航天極限訓練,足以讓所有學生為之動心。而后,在我們的指導下,我們先繪制統計表制作統計圖,收集所有學生平衡能力的測試數據。
三、 參與生活實踐
小學生也是現實生活中的生活成員。在生活中他們能夠獨立完成部分生活任務。作為小學數學教育者,筆者認為,小學生也能夠參與“實踐調查”,就某一個話題進行積極地探究,就某一個課題進行積極地互動。在這一過程中,筆者建議,我們要注意設計實踐活動,給學生一個明確的課題,給學生明確的活動主線,讓學生不僅僅“見到”,還能夠“有感”。如在認識圓,角,分的時候,老師就可以帶同學們去超市買東西,或者在課堂上模擬超市購物,這樣不僅認識了圓,角,分,還可以運用加減乘除的算法。比如在學到千克,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稱稱同學們的重量,讓同學們背著抱著彼此做游戲,這樣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我們還可以讓同學們量身高,量形狀的周長,分配蛋糕……像這樣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四、 應用角色扮演
生活中的信息其實會“深深淺淺”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痕跡。在開展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筆者認為,我們可以有選擇的調取這些信息,并且有選擇的強化這些信息。在面對小學生調取信息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選擇角色扮演的方法。小學生本身就具備強烈的表現欲,對于熟識的生活會產生強烈的代入感,基于此,學生可以扮演生活成員,可以解決生活問題。如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發生在大家身邊的小片段,通過模仿來進行教學。比如“乘法”這一知識點,我們再次引入之前用過的購物情景,并且進行課堂情境小劇場的演繹,分別讓大家扮演不同的超市角色,包括:經理、導購員、顧客等等,并且收集大家的文具盒、書包、粉筆等等,作為商品,明碼標價,讓大家進行實踐演練購買文具盒或者其他商品的真實場景,讓大家計算購買顧客需要花費多少錢。我們采用這樣的情境再現,不僅能夠充分調動大家的課堂積極性,同時還能夠激發大家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培養大家認真的良好習慣。
綜上所述,小學生也能夠解讀生活,小學生也能夠借助生活體驗完成數學學習。實踐證明,這種以生活為基礎的數學課堂,這種可以帶給小學生強烈代入感的數學課堂會激發出學生的好奇心,會促使小學生擁有完成學習任務的基礎,對于學生生成數學素養也有極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趙英.基于“蓬萊小鎮”課程資源的小學數學教學優化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8.
[2]李娟.生活化趨勢在小學數學教學的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22).
作者簡介:
楊建平,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中心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