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并不斷滲入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術對傳統的高中教學方法已經產生了強有力的沖擊,也對數學教學有很好的輔助作用。新課改中積極探索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基于“翻轉課堂”下的探究式教學方法是其中重要的一種教學形式。信息技術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在高中數學“翻轉式”教學提供了新的可能,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使計算機發揮獨特的輔助功能將計算機與數學學科互補,使數學教學多樣化、形象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的揭示數學的演化,數學概念、數學對象的本質,以及展現數學的思維過程,令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接受知識。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信息技術;翻轉式教學
將信息技術與數學教學融合,利用這種方式,發揮其優勢已經成為上好一門數學課必不可少的條件了。信息技術與翻轉式數學課堂結合有利于充分的揭示數學的演化,數學概念、數學對象的本質,以及展現數學的思維過程,令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接受知識。
一、 翻轉式數學課堂利用信息教學技術,使同學積極性得到激發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方式中,數學課作為一門本身就枯燥無味的課程,只能靠老師一個人講解,沒辦法將抽象的問題與概念具象化,無法直接的將問題形象的表現出來。“翻轉課堂”下,堅持課前自主學習,學生在課前就做好預習任務。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數學教學內容在課前備好教學視頻等,從網絡搜集教學資源,為學生推送相關的資源并且為學生安排好課前預習作業。同時,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已學知識掌握情況,還有學生課前預習工作的完成情況,及時修改之前備好的教學內容,隨著信息教學技術的發展與推進,這一現狀得到了有效改善,再結合翻轉式的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信息技術具有圖、文、音、視、動、色為一體的特點,可以改變原來教學方式的單一形式。老師在運用信息技術講課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無權威”的氛圍,可以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從而達到,師生共同交流,得出結論得效果。比如:在《函數最大值與最小值》的知識模塊的學習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們可以利用計算機播放了一段煙花升空的視頻,在結束后提出一個關于高度h與時間t的問題,輔助大家學習和理解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概念。運用多媒體的方式,讓大家知道數學不是高高在上的東西,它就在教師身邊,可以幫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以此來激發同學們對學習數學的激情。信息技術將難題簡化,突破教學重難點。高中數學教師們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在興趣中學。以往的老師講、學生練的模式單調乏味,影響學生的積極性。有的老師為了節省課上時間,增加練習量,還把練習題直接寫在黑板上或打在PPT上,這些讓學生感到眩暈、頭疼,嚴重的打擊了學生的主觀機動性。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方式聯系到一起是一種理想的完美教學方式,就像圓錐的體積和表面積計算,通常大家都是通過題海來使同學們記住的,但是教師亦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來展現公式與物體體積之間的關系來使同學們清楚的記得這一公式。
二、 翻轉式課堂利用信息技術整合教學資源有效改善教學方式
當前的數學教學的弊端在于過分看重演繹方面,過分強調邏輯推導和結果的邏輯化方面,導致了同學們忽略數學各個概念的產生背景、發展的過程,以至于難以將學生數學素養提高。提倡數學創新,我覺得更需要將這一現狀改變成以數學實驗為主的創造性教學。比如在教師講解排列組合與概率那一節時,對于插空法這中特殊的方法使用,就可以通過視頻的方式直觀的將這一思辨過程演繹出來,達到化抽象為直觀的教學效果。如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五《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初步運用正弦定理理解斜三角形;運用向量的知識推導正弦定理的過程,也鞏固向量的知識。在課前學生的自主環節,教師可以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從網上搜集到的微視頻和網絡資源的鏈接分享給學生,讓他們提前觀看。而后要求學生帶著疑問:之前學習的關于三角形、直角等有哪些知識?向量的知識已經學過的是哪些?請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和尋找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關于正弦、余弦定理應用的例子等,將這些作為預習任務布置下去。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做好課前預習,并且通過互聯網絡能夠了解到更多關于《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知識點的資源和實際例子。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進,與此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數學綜合素質。
三、 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翻轉式教學增多課中師生互動和提升課后反思的效果
信息技術條件下實施翻轉式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教師可以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之后,仔細分析學生遇上的共性的問題以及各個學生的個性問題,從而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通過“問題-互動”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基于翻轉課堂,在問題的提出上,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這樣能夠增加師生互動,開動學生腦筋,拓展思維能力的發展。如人教版高中數學教材必修五《等比數列前n項和》,教學目標是理解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的推導方法,讓學生能夠根據公式運用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教師在做好預習環節的工作之后,在課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微視頻,以視頻和圖片為演示形式,在學生直觀感知之后,給出幾個問題以此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和同學共同探討,解除疑惑,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教師則是巡堂解惑,避免學生有錯誤的理解。基于翻轉課堂,利用微視頻演示數學知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問題-互動”的形式,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探究,發散思維,加深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這樣也有利于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的提升。課后鞏固和拓展是重要的環節,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知識,同時也能夠根據課上知識點,利用網絡資源的富足和便利實現拓展。基于信息技術下的高中數學學習,只會是越來越好,讓學生的知識能力越來越掌握扎實。
總而言之,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變革現有的課堂傳遞結構讓教學不再側重于教授,而是進一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發展空間也是空前的。所有的高中數學教師應該不斷的革新教學理念,深入的掌握翻轉課堂教學運用的有效方式,從而實現這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普及,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的
參考文獻:
[1]蔣金才.高中數學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對策[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
[2]顏春.基于微課的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32).
[3]陳泳序.“翻轉課堂”視角下高等數學與高中數學銜接重疊內容的教學設計[J].課程教育研究,2018(43).
作者簡介:
杜梅,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某文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