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振剛


【摘 要】目的:探討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其對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改善情況。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的臨床資料,將行傳統開胸術式治療的25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對照組,將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25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觀察組,比較兩組臨床效果及術后應激反應。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觀察組皮質醇、生長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肺癌患者應用胸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減輕術后應激反應,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肺癌;胸腔鏡術式;臨床效果;應激反應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2
目前,臨床上針對早中期肺癌常采用傳統開胸術式治療,雖有一定療效,但卻存在創面大、易感染等問題,預后較理想稍差[1-2]。因此,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手術方式對改善其預后尤為重要。而胸腔鏡術式因創面小、術后易恢復等特點,逐漸受到患者青睞,但是臨床關于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情況的報道較為少見。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臨床效果及其對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改善情況。具示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9年6月期間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的臨床資料,將行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的25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對照組,將行胸腔鏡手術治療的25例患者臨床資料歸為觀察組。對照組男16例,女9例;年齡54-79歲,平均(66.41±4.31)歲;體質量45-76kg,平均(60.52±3.74)kg。觀察組男17例,女6例;年齡52-76歲,平均(64.95±4.76)歲,體質量45-78kg,平均(61.75±4.31)kg。統計學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可對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取側臥位,行氣管插管全麻。對照組行傳統開胸手術治療,在第5肋間隙后外側作20cm切口后進入胸腔,保留前鋸肌,將肋骨應用肋骨牽開器牽開后,于直視狀態下切除肺葉,并進行肺門縱膈淋巴結清掃,并縫合血管、肺、支氣管,應用生理鹽水沖洗胸腔后,縫合切口。觀察組行胸腔鏡術式,在第8肋間隙作1cm長胸腔鏡觀察切口,將胸腔鏡置入后探查胸腔情況(腫瘤部位、體積等),位置確認后,在腋前線第4肋間作3cm長的主操作切口,在肩胛下作1cm長的副操作切口,將胸壁皮膚及肌肉應用乳突牽開器牽開后,在胸腔鏡輔助下完成手術,應用切割縫合器切割血管、肺、支氣管,同時清掃淋巴結,清掃完成后,應用生理鹽水沖洗胸腔,退出胸腔鏡,并經觀察切口置入胸腔閉式引流管,縫合切口。兩組均于術后3個月進行效果評估。
1.3 評價指標
①療效標準參照《內科學》[3]制定;治愈:癥狀體征完全緩解;好轉:癥狀體征部分緩解;無效:癥狀未改善且出現嚴重并發癥。總有效=治愈+好轉。②觀察于術前及術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肘靜脈血3ml,應用化學發光法測定皮質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生長激素含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2.00%)高于對照組(68.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應激反應指標
術后,觀察組皮質醇、生長激素、ACTH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及致死率,該病癥多由吸煙、結核、慢性肺部炎癥等因素誘發形成,患者常表現出咳嗽、咯血、胸痛胸悶等癥狀,對患者的生存質量及周期造成惡劣危害。目前,臨床上在治療肺癌患者時常采取傳統開胸術式進行治療,該術式的視野較為清晰,且能對淋巴結進行徹底消除,對治療肺癌具有一定療效,但該術式創傷面積大,術后易并發感染,且患者恢復時間較長,致使預后較差[4]。
隨著微創技術在臨床各科領域中的成熟應用,胸腔鏡術式也逐漸在肺癌治療中應用,胸腔鏡術式具有創面小、術后易恢復等特點,且在治療過程中可以有效降低胸腔積液滲出,進而降低對肺功能的損害[5]。該病患者術后往往存在一定的應激反應,表現為生長激素、皮質醇等神經內分泌物質增多,而其中生長激素可提升胸腺及上皮細胞增殖速率,促進其分泌,且對機體內的炎性因子的釋放具有促進作用,當患者的應激反應過重時,會誘發一些病理性疾病,對患者造成了一定的損害[6]。在本次研究結果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治療后觀察組的皮質醇、生長激素、ACTH均低于對照組,這表明應用胸腔鏡術式治療肺癌的效果較好,可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應激反應,促進患者病情好轉。
綜上所述,采取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患者的效果較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應激反應,利于病情好轉。
參考文獻
[1] 馬宏境, 黃少祥, 劉彬, 等.胸腔鏡引導下行肺癌根治術后感染患者血清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11):1677-1681.
[2] 朱曉明, 魏立, 務森.胸腔鏡和開放性肺葉切除對高齡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和呼吸功能的影響[J].現代腫瘤醫學, 2019, 27(2):237-240.
[3]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75-86.
[4] 江賢亮, 徐美青, 徐世斌.全胸腔鏡下全肺切除術10例近期結果[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 2019, 19(1):19-21.
[5] 陳獻珊, 陳鋒夏, 黃修明.胸腔鏡手術治療肺癌的療效及其對患者術后應激反應的影響[J].海南醫學, 2017, 28(13):2097-2100.
[6] 馮征, 陳召, 王居正, 等.胸腔鏡肺癌根治術與開胸肺癌根治術對肺癌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及機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6, 16(31):6047-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