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對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影響。方法: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在本院進行護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選擇200例進行本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n=100)和觀察組(n=100),前者進行常規護理,后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心理護理干預,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SDS評分、血壓變化、護理依從性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9.00%)高于對照組(85.00%),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35.34±10.25、34.28±10.19)和血壓均低于對照組(48.43±10.53、49.87±10.69)和護理前,P<0.05。結論: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從而更加配合護理工作,改善護患關系。
【關鍵詞】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焦慮;抑郁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疾病,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高血壓受許多因素影響,并且會累及其它器官,并發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由于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機能減弱,日常生活負擔的加重會使患者出現焦慮和抑郁等等負面心理情緒。而這些負面心理情緒不但會加重病情,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其他并發的疾病。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是極為重要的[1]。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心理護理應用于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對患者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間在本院進行護理的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選擇200例進行本次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n=100)和觀察組(n=100)。
對照組——男性患者有48例,占比48.00%;女性患者有52例,占比52.00%。年齡在58~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6±3.5歲。
觀察組——男性患者有47例,占比47.00%;女性患者有53例,占比53.00%。年齡在60~6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2.5±3.6歲。
將兩組患者所有的基線資料予以對比,發現P>0.05但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和飲食指導,在維持每日膳食平衡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鹽分、脂肪、熱量的攝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平時可多吃蔬果。指導患者多運動,必要時服用降壓藥來控制血壓[2]。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①了解患者的受教育水平,選擇合適的宣教方法,讓患者知曉高血壓的危害和治療手段。使用親切友好的語氣與患者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狀態,若發現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則及時干預疏導[3]。②對于患者提出的合理且不違反醫院規章制度的要求要盡可能滿足,指導患者家屬在家對患者進行護理工作,每個月定期進行家訪或者隨訪工作[4]。③指導患者進行業余活動,如打太極拳、跳廣場舞、寫字、下象棋等,通過興趣愛好來改善焦慮和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5]。
1.3 觀察指標
焦慮和抑郁程度通過SAS和SDS評分進行評估,得分越高說明焦慮和抑郁程度越嚴重。
滿意度:讓患者填寫調查表進行評估①非常滿意:調查表得分在90分以上;②基本滿意:調查表評分在60分以上,90分以下;③不滿意:調查表得分在60分以下。
1.4 統計學處理
核算軟件:SPSS22.0軟件。SAS和SDS評分其中使用“均數±標準差”來表示,護理滿意率使用“百分率(%)”來表示,并運用t、x2來檢驗。若組間差異P<0.05,證明有統計學方面的含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率(99.00%)高于對照組(85.00%),P<0.05,詳見表1。
2.2 護理前后SAS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AS評分(35.34±10.25)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48.43±10.53),P<0.05,詳見表2。
2.3 護理前后SDS評分情況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SDS評分(34.28±10.19)低于護理前和對照組(49.87±10.69),P<0.05,詳見表3。
2.4 護理前后血壓變化情況
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血壓均低于對照組和護理前,P<0.05,詳見表4。
3 討論
伴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群體中,由于年齡關系,身體不再強壯,甚至于日常生活起居都需要家人幫助,患者心理難免會產生落差,對周圍環境、自身的身體情況和病情的變化都無法及時做出調整,極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的心理情緒[6]。
若患者長期處于焦慮或者抑郁的狀態,交感神經會變得十分興奮,從而導致血壓上升,心率加快,甚至有可能誘發其他并發疾病。反過來病情的加重和并發疾病的產生,又會刺激老年患者負面情緒不斷產生,從而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病情加重和負面情緒雙雙疊加,反復循環,還會使患者慢慢喪失治療疾病的信心,導致從醫積極性下降,病情更加不容易控制。因此,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給予心理護理的干預,能夠最大限度改善負面情緒,盡可能消除負面情緒對病情的影響[7]。
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緒的因素比較復雜,一方面和疾病本身有關,因為高血壓是一種慢性疾病,需要通過漫長的調理才能控制病情。另一方面則是疾病導致患者身體機能和生活質量下降導致。因此,心理護理從疾病、患者本身和情感方面出發,通過多種手段改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高血壓治療輔助方法[8]。
崔紅玲、李燕等人為了研究[8]系統化的心理護理對控制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和負面心理情緒的效果,將200例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分為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兩組患者都服用降壓藥的情況下,一組實施基礎護理,另一組在前者的基礎上增加系統化的心理護理,結果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負面心理情緒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護理后的SAS、SDS評分(37.32±3.44、35.65±4.45)低于對照組(47.21±3.39、45.44±3.22),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的幅度也大于對照組,P<0.05。最后得出“系統化的心理護理能夠幫助慢性高血壓患者改善負面心理情緒,同時降低血壓,十分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這一結論。
綜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有著明顯的改善作用,同時還能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使患者更加配合護理工作,消除護患之間的隔閡,從而改善護患關系,增加患者對醫院的信任度,和對醫務、護理人員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 程燕冰.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伴焦慮抑郁患者BPV、NO和ET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9,4(29):34,36.
[2] 梁月新.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5,7(1):133-133,134.
[3] 劉秋燕,昌婧,蘇小敏.綜合護理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情緒的影響[J].心電圖雜志(電子版),2019,8(4):230-231.
[4] 景文華.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合并焦慮抑郁患者情緒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21):13-14.
[5] 閔曉萍.老年高血壓患者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9,9(26):174-175.
[6] 田靜靜,楊薇.心理護理干預對門診老年慢性高血壓患者心理情緒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19,35(20):146-147.
[7] 官愛玲,丁雪梅.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動機性訪談在門診老年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7):150-152.
[8] 崔紅玲,李燕.系統化心理護理對老年慢性高血壓病患者負性情緒及血壓控制的效果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22):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