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燕 劉丹丹 齊妍


【摘 要】目的:探討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過程中不同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實際使用效果 。方法:選擇我院體檢中心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間所接收的100例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差異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主要采取的是常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觀察組則采取的是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在臨床治療過程中的實際效果及并發癥發生率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88%(44/50),對照組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70%(35/50)。兩組患者相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組為2%,對照組為16%,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要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臨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過程中通過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能夠實現對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控制,進一步提升治療安全性。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疾病;小劑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圖分類號】R7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3-0-01
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會對人體產生巨大傷害,是目前臨床上致殘率、死亡率比較低疾病類型,而且在當今社會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非常高,復發率也相對比較高,該疾病實際的發病機理非常復雜,目前臨床上認為血管壁病變、血液總是會改變、血流動力學發生變化是其主要的病理過程。通過著有效的預防干預,能夠將缺血性腦血管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本文主要探討臨床上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過程中不同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實際使用效果,現將其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體檢中心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之間所接收的100例缺血性腦血管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式差異將10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患者50例。對照組男性患者人數達到27例,女性患者為23例,年齡處于48~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平均年齡為(68.12±1.98)歲。觀察組男性患者人數達到32例,女性患者為18例,年齡處于57~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平均年齡為( 67.79±2.12)歲[1]。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在實施常規治療之后主要采取的是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方法,囑咐患者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與50mg氯吡格雷。觀察組患者在實施常規治療之后采取的計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方法。兩組患者每天都要服用藥物一次,整個治療過程為三個月[2]。
1.3觀察指標
在本次研究過程中針對具體治療效果的判斷主要是充分結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變化狀況來進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① 顯效:經過治療之后如果患者的NIHSS評分產生了明顯的改善,臨床癥狀明顯出現好轉;② 有效:經過治療之后如果患者的NIHSS評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而且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出現了一定好轉;③ 無效:經過治療之后如果患者的NIHSS評分并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還產生惡化現象,而且患者的臨床病癥也沒有產生任何改善,甚至還出現惡化,整體治療有效率為顯效和有效的總和。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過程中主要應用的統計分析軟件為SPSS22.0,充分利用x±s來表示計量資料,并充分利用t來進行檢驗,充分利用%來表示計數資料,并通過x2來檢驗。當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3]。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88%(44/50),對照組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70%(35/50)。兩組患者相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如下表1所示。
2.2兩組患者并發率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并發癥整體發生率為2%;對照組50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胃腸道反應,3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三例患者出現肝損害,并發癥整體發生率為16%。當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如下表2所示。
3 討論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也在不斷的升高,我國目前已經成為了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高發國,該疾病會對患者本身以及家庭帶來巨大影響。目前,在臨床上進行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是抗血小板凝聚方法來進行有效預防。而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目前最為常用的兩種藥物。在相關的臨床研究中發現,血管的收縮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血小板釋放A2血栓素的刺激作用影響;而通過服用阿司匹林能夠對環氧化酶的釋放形成有效抑制作用,在此基礎上就能夠最大程度減少A2血栓素的釋放,最終達到預防血小板凝結的目標;與此同時,阿司匹林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夠對血管細胞分泌前列腺環素產生一定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就能夠對血小板的凝聚組織作用形成有效抑制。通過服用氯吡格雷能夠讓藥物與血小板膜表面的ADP受體進行有效結合,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減少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與纖維蛋白的進一步結合,在此基礎上也能夠充分發揮出阻礙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另外,通過服用氯吡格雷能夠對血小板凝聚誘導劑形成抑制[4]。
在本文的研究過程中,服用常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的對照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達到70%,而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達到88%,兩組患者相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5]。而在并發癥發生率方面,觀察者患者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通過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能夠有效抑制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進一步提升治療安全性,具有非常好的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蔣春玲.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7):216-217.
[2] 王高臨. 短期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TIA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安全性研究[D].泰山醫學院,2012.
[3] 李霜.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聯合用藥預防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早期復發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D].吉林大學,2011.
[4] 甘紅梅. 進展性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及抗血小板治療的臨床分析[D].安徽醫科大學,2016.
[5] 王棟慧,陳紅,楊明秀,楊茜,高文. 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分析[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55):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