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龍 林嘉 郭濤 鄭兆平 康宏 楊連波 呂俊成 馮華帥



【摘 要】隨著人們對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汽車的排放法規、雙積分法規日趨嚴格,政府鼓勵車企創新,開發出更多環境友好型的節能環保汽車,最近雙積分政策的修訂,除了支持純電動汽車的發展,也明確鼓勵車企對低油耗車型的開發。傳統的AMT變速器具有手動變速箱齒輪傳動一樣的高動力傳輸效率、機構緊湊、工作可靠等優點,但是其速比調整范圍有限,發動機匹配動力總成效率表現一般,而且在換擋時存在動力中斷的情況,駕駛體驗不佳,AMT市場逐漸萎縮。文章對48 V系統P0+AMT+P3架構的混合動力整車性能進行了研究,希望改良現有的AMT變速系統,使其匹配的整車滿足低油耗車的定義,改善換擋動力中斷的問題。
【關鍵詞】低油耗;AMT變速器;混合動力
【中圖分類號】U4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068-04
0 引言
AMT變速器具有手動變速箱齒輪傳動一樣的高動力傳輸效率、機構緊湊、工作可靠等優點,相對AT/CVT/DCT變速箱,AMT變速箱結構簡單、成本較低,但是由于AMT存在換擋動力中斷明顯的問題,駕駛體驗不佳且其速比調整范圍有限,與發動機匹配的動力總成效率表現一般,因此AMT市場逐漸萎縮。基于P0+P3架構的混動AMT系統,可以有效解決AMT換擋動力中斷的問題,在換擋過程中控制P3電機補償驅動扭矩,提高整車動力響應性,在車輛起步時P3電機驅動車輛,待車速提高后控制P0電機帶動發動機啟動,避開了發動機高油耗區間,車輛剎車及滑行時,通過P3電機發電,進行能量回收,降低整車油耗。
1 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整車架構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某款AMT車型搭建了48 V P0+AMT+P3的系統,其原理圖及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拓撲圖如圖1、圖2所示,系統主要由以下子系統組成:{1}48 V動力電池(24 Ah)+BMS電池管理系統;{2}P0電機(集成逆變器+控制器),風冷;{3}P3電機(集成逆變器+控制器),水冷;{4}AMT專用變速箱+離合器;{5}P3電機冷卻系統;{6}TCU(變速系統控制單元);{7}EMS發動機控制單元+HCU整車控制軟件;{8}線束系統及其他子零件。
AMT+P3電機設計為混合動力專用變速箱,軸向尺寸小,整車布置基本不變,而且大部分子零件可以與傳統AMT共用,成本可控;在整車換擋時,P3電機補償扭矩,減少動力中斷;在整車急加速時,P3與發動機共同提供動力,提高整車動力響應性;在車輛起步時,P3電機驅動車輛前進,待車速提高后P0電機帶動發動機啟動,避開了發動機低速高油耗區間;在車輛剎車及滑行時,配合剎車系統通過P3電機發電,進行能量回收,降低整車油耗。
2 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主要工作模式介紹
根據車輛的實際使用情況,將車輛分為起步加速、低速巡航、急加速、高速巡航、制動能量回收等工況,圖3為發動機、P3電機、P0電機、離合器、變速器、電池包在各工況下的工作狀態。
3 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整車參數收集
為了對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系統進行整車仿真,需要收集整車相關部件的詳細參數信息,選定本公司的某款MPV AMT車型,收集及初步設定的參數信息表見表1。
整車仿真需要發動機的萬有特性MAP、P0/P3電機效率MAP、換擋線MAP、電池SOC特性參數,由于數據保密,圖4至圖8為示意圖。
4 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整車仿真及結果
本文采用系統效率最優控制策略,利用Cruise軟件搭建P0+AMT+P3車輛模型,用SIMULINK編寫整車控制程序并導入Cruise整車模型,選用WLTP工況進行仿真。為了與傳統AMT車型進行對比,在同等條件下也對傳統AMT進行了仿真,以便橫向對比P0+AMT+P3混合動力系統與傳統AMT系統的整車表現情況(如圖9、圖10及表2所示)。
5 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整車性能研究總結
本文在某款量產的5AMT車型基礎上,理論搭建了48 V P0+AMT+P3拓撲結構,設定傳動速比、P0/P3電機和48 V電池包參數,并通過Cruise和Simulink完成了整車動力、經濟性仿真。仿真的結果說明,搭載了48 V系統P0+AMT+P3混合動力車輛的動力性、經濟性相比于傳統燃油版的AMT車輛有了明顯改善,換擋平順性也有明顯的提高。
48 V P0+AMT+P3混合動力系統相對于傳統AMT系統改動范圍小,整車控制軟件HCU與EMS共用同一個硬件載體,TCU硬件不變(應用軟件適應性更改),P0/P3電機集成控制器(無三相電纜),48 V電池外接線束不需要高壓防護,P3電機和AMT變速箱做成專用混合動力變速箱,整個系統的集成度高,成本相對較低(增加成本不高于1萬元)。因此,在節能減排的大環境下,48 V P0+AMT+P3混合動力系統在小型AMT車型上具有一定的開發及推廣前景。
參 考 文 獻
[1]王俊.混合動力AMT客車控制策略優化與動態協調控制[D].長春:吉林大學,2015.
[2]王望予.汽車設計[M].第3版.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3]董悅航.基于AMT的混合動力汽車電動變速驅動單元(E.T.Driver)控制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