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俠
【摘 要】2016年5月1日,中國全面實行營業稅改增值稅,將建筑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生活服務業全部納入營業稅改增值稅試點,增值稅制度日趨規范。但建筑業因為其行業特殊性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過渡期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稅負不減反增。因此,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大環境下,文章分析了建筑企業目前的稅收征管狀況及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建筑業面臨的挑戰,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對建筑企業增值稅合理籌劃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增值稅;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籌劃
【中圖分類號】F426.92;F812.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158-02
0 引言
我國在2016年5月1日之前一直對建筑業征收營業稅,但營業稅存在重復征稅和各個征稅環節稅負不平等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對建筑業征收營業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建筑企業對自身技術的突破和規模的擴大。建筑企業實施營業稅改增值稅(簡稱營改增)對促進其行業結構的調整和降低稅收負擔方面都迫在眉睫,但要安全度過營改增的過渡期,除了要國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外,建筑企業也要通過改變和調整自身來適應新環境下的稅制改革。
因此在現階段,建筑企業有必要合理地進行增值稅籌劃,這不僅有利于企業應對納稅風險,而且有利于提高建筑企業的經營和會計管理水平,也是建筑企業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利益和促進自身健康發展的必要手段。
1 建筑企業增值稅納稅現狀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些承包方可能會在不具備相應資質的情況下承包工程,還存在一些分包、轉包甚至是借資質承包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很大一部分包方、轉包方或借資質承包方對營改增的政策并不熟悉,這些施工方還在延續營改增之前的做法,導致獲取增值稅成本發票不及時,無法抵扣進項稅額,進而造成多交增值稅。此外,建筑企業存在很多甲方拖欠工程和墊付資金的情況。當前政策規定,建筑業須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收入,企業雖然沒有收到工程款,但是依然要確定收入和利潤,更要交增值稅;而且建筑企業購買材料一般都需要預付材料款,工人的工資更是不能拖欠,這就導致建筑企業收支不匹配,資金壓力更大。在嚴重的資金壓力下,有些建筑企業可能會發生逃稅或偷稅的現象。
2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面臨的挑戰
2.1 多層級的管理加大增值稅稅收風險
大型的建筑集團下屬有許多分、子公司,更是有很多的個人掛靠的施工隊,因此其在管理上形成多個層級,涉及的管理單位眾多,其中包括母公司、二級分、子公司、三級分、子公司和項目部,甚至有一部分三級分、子公司下面還設立了四、五級分、子公司。一般由上一級公司承接工程項目后再分包給自己的下屬分、子公司,實際的施工單位一般是最底層的分、子公司,這就造成了建筑企業層層分包的亂象。
營改增之后,相較于營業稅的征管,增值稅的征管更加嚴格,建筑業增值稅的抵扣要求“四流合一”,即資金流、合同流、發票流和貨物流統一。在各個增值環節,企業均需嚴格按照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相抵的規定上繳增值稅,這就對那些具有多級法人的建筑集團的管理模式和組織結構形成巨大的挑戰。
2.2 進項發票難以獲取
我國于2016年5月1實施營改增之后,理論上建筑業購買的許多原材料如鋼鐵、混凝土等可以抵扣進項稅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建筑業企業一般會在工地就地取材,如砂石等材料一般是自給自足,而建筑企業自銷的砂石一般都是按簡易辦法繳納增值稅,這就造成這部分材料無法獲取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而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額。此外,建筑企業工地上工人的工資一般由項目負責人自行發放,沒有規范的勞務公司提供勞務發票,這部分費用也無法抵扣進項稅。
2.3 發票管理制度尚未完善
由于行業的特殊性,建筑企業的原材料供應、資金支付和發票的周轉在時間上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所以可能會發生時間交叉的情況,比如建筑企業使用原材料的周期一般比較長,這就可能會造成消耗原材料的時間長于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抵扣的期間,也就是出現跨期抵扣的現象。
3 案例研究
本文以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交建公司)為例,對其2017年營改增之后的財務狀況和增值稅納稅情況進行分析,進而對其營改增前后的變化進行研究。中國交建公司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及裝備制造等業務,是中國領先的交通基建企業。中國交建公司在2017年度實現營業收入4 828億元,較2016年增加11.83%。歸屬于母公司所有的利潤為205.81億元,較2016年增加22.92%。公司不斷地發展與壯大,但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基礎建設,2017年基礎建設板塊營業收入達到4 08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4.63%。公司營業成本主要包括材料費、分包費用和人工費。公司在很多情況下是向小規模納稅人或個體工商戶取得普通發票,甚至沒有發票,導致不能抵扣進項稅額。即使公司取得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可能會因各種原因無法順利抵扣。營改增后的增值稅政策對于該企業影響較大,如何科學地降低增值稅是當務之急。
中國交建公司目前的財務情況如下。2017年,中國交建公司實現營業利潤266.38億元,增長25.47%。營業利潤率達5.52%,較2016年同期上升0.60個百分點。2017年,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應占利潤為205.81億元,增長22.92%。營業收入主要來源于基礎建設領域,2017年基礎建設板塊營業收入達到4 086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84.63%。2017年的營業成本為4 153.72億元,同比增長13.06%。其中,主營業務成本為4 133.73億元,增長13.01%。主營業務成本增長主要是由于基建建設業務、基建設計業務、疏浚業務、其他業務的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成本費用中,人工成本占比達到10.07%。2017年的增值稅為2 345 907 885元,較2016年增加了1 292 677 519元,主要是由2016年營改增建筑服務業由原來的3%的營業稅改成11%的增值稅導致。
4 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增值稅籌劃方式
(1)針對多層級管理、層層分包的問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以改變企業的組織結構,使其更加扁平化,在結合自身特點的前提下,壓縮企業的管理層級、減少集團法人數量、減少層層分包的現象以縮短管理鏈條,降低增值稅納稅風險。具體做法如下:①各級單位及時梳理其下屬各分、子公司及項目部的管理職能及經營定位,明確優化組織結構的方向,通過減少那些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規模小的單位,整合管理職能相近的單位,取消多余的中間管理層等措施以減少管理層級,進而使得組織結構逐漸扁平化,達到縮短管理鏈條的效果。②營改增之后,建筑集團應該結合相關的資質管理要求、組織模式調整方案梳理其下屬子公司的資質情況,把資質較低的子公司取消,在不違背市場規則的前提下,逐步將施工類的三級及三級以下子公司變為非法人的分公司。
(2)針對進項發票難以獲取的問題,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合理利用甲供材料。營改增之后,建筑企業與甲方進行工程結算時,計稅的銷售額中必須包含其所用的各類材料的價值。如果某個項目確定不能獲取足夠的增值稅進項專用發票,那么施工方可以與甲方協商由甲方提供主要材料,并在合同中寫明“甲供材”,這樣施工方就可以采取簡易計稅的方式繳納3%的增值稅,以減少納稅壓力。②在施工地點分布較密集的區域成立自己的設備租賃公司,由該設備租賃公司統一購買和管理施工所需要的相關設備,為區域周邊的各個建設項目提供所需的設備租賃服務并收取相應的租賃費,同時該租賃公司可以向施工企業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施工企業進行進項稅的抵扣。這樣就可以解決從外部租賃施工設備拿不到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問題,增加公司的進項稅額,以達到減少增值稅的目的。③成立自己的混凝土公司。營改增后,建筑企業可以增加業務如混凝土攪拌、構件制造等,成立專業的混凝土預制構件公司等,自行向集團內部的施工企業提供施工建設所需要的混凝土等材料,并向施工企業提供增值稅專用發票,由施工企業進行進項稅抵扣。④成立勞務公司。集團公司可以成立專門的勞務公司,由勞務公司派遣工人,這樣工人的工資就可以開出勞務增值稅專用發票,以抵扣增值稅,解決人工成本無法抵扣增值稅的問題,達到節稅的目的。
(3)針對發票管理制度尚未完善的問題,建筑企業要做好營改增過渡期的工作,逐步建立專業的增值稅臺賬,對增值稅的銷項稅額和進項稅額要分項目進行登記,隨時了解各個項目的增值稅進銷項差額,實時監測企業的增值稅稅負風險。此外,要對增值稅的進項稅額分供應商和采購員進行登記,這樣可以保證建筑企業的進項稅額一旦出現問題,能馬上明確相關責任人,快速地解決稅收差錯問題。
(4)針對建筑業企業財務人員對政策解讀不全面的問題,營改增之后,企業要對財務人員集中進行培訓。具體方法有組織財務人員參加專業的營改增知識的講座,學習最新的稅務政策,對增值稅發票的領用、保存和認證抵扣有一個深入的了解;給財務人員報網絡培訓班,隨時隨地學習營改增之后的做賬技巧和業務知識;組織全員參與到營改增的知識培訓中,由財務人員進行講解,仔細研究公司相關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在與同事的交流中加深財務人員對營改增政策的解讀。這些措施可以讓財務人員迅速改變固有的觀念,積累相關經驗,由簡單的做賬轉到參與公司增值稅稅務的籌劃中來。
參 考 文 獻
[1]鄺依漢.營改增背景下房地產企業稅務籌劃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4):99-100.
[2]彭宏瑞,李雪萍.宏遠公司增值稅稅務籌劃[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0(6):46-48.
[3]徐曉雪.營改增后M建筑企業稅務籌劃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