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勁東,盧益萍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110032;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 沈陽110032)
蛇串瘡是以成簇水皰沿身體一側帶狀分布,且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為特征的皮膚病,因其好發于胸脅、腰腹,故稱為“腰纏火丹”“蜘蛛瘡”等,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帶狀皰疹[1]。該病多見于女性,春季、秋季多發,也可見于夏季[2]。神經痛是該病主要的特征之一,疼痛程度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加劇,并且可在皮損消退后持續數月甚至數年[1]。目前西醫多以抗病毒、消炎、營養神經、止痛等對癥治療為主,治療范圍較為局限,且容易產生不良反應。近年來,隨著中醫藥研究的不斷發展,證實中西醫結合治療蛇串瘡可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及帶狀皰疹后遺神經痛(PHN)等并發癥的發生[3]。本研究在西醫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喜炎平注射液及注射用血栓通治療蛇串瘡,臨床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4—6月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收治的77例肝帶狀皰疹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8例)與治療組(39例)。對照組男15例,女23例;年齡36~85歲,平均(65.27±13.15)歲;平均病程(15.49±0.79)d。治療組男18例,女21例;年齡31~82歲,平均(64.34±10.59)歲;平均病程(15.23±0.63)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臨床皮膚病學》中的帶狀皰疹診斷標準[4]。中醫診斷符合《蛇串瘡中醫診療指南(2014年修訂版)》中蛇串瘡的診斷標準[5]。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無間斷治療;病歷資料記錄完整。
1.4 排除標準 住院期間要求停止治療或自動出院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心腦血管或肝、腎、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者;精神病者;主要病歷資料記錄不完整者。
2.1 對照組 予以西醫常規治療。①抗病毒:鹽酸伐昔洛韋片(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國藥準字H10960080)口服,0.3 g/次,每日2次,連續用藥7 d;昔洛韋乳膏(上海復星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168)外用;②營養神經: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錦州奧鴻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1127)0.8 g加入250 m 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國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3271,10 mL∶0.09 g)中靜脈滴注;若患者有高血壓病,則改為加入25 m L 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 h內滴畢,連續用藥14 d。③調節免疫藥物:脾氨肽口服凍干粉(大連百利天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105)沖服,4 mg/次,每日1次,連續用藥14 d;④對癥處理:皰疹面積較大或頭面部皰疹較重者,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疼痛較重者,酌情使用止痛劑。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及注射用血栓通治療。蛇串瘡初期(多見肝經郁熱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6249,每支2 m L∶50 mg)10 m L;蛇串瘡后期(多見氣滯血瘀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加用注射用血栓通(凍干)(廣西梧州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25652,100 mg/支)0.45 g。中藥注射劑加入250 m L 0.9%氯化鈉或10%葡糖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連續治療14 d。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皮損評分以丘皰疹或水皰、糜爛滲出、紅斑或水腫為主要依據,并在患者入院第1、14 d進行評分。A.丘皰疹或水皰評分[7]。0分:無丘皰疹或水皰;1分:丘皰疹或水皰數目<25個;2分:丘皰疹或水皰數目為25~50個;3分:丘皰疹或水皰數目>50個。B.糜爛滲出評分。0分:無糜爛;1分:糜爛1~3處,或糜爛直徑<5 mm;2分:糜爛4~6處,或糜爛直徑為5~10 mm,中度滲出;3分:糜爛>6處,或糜爛直徑>10 mm,重度滲出。C.紅斑或水腫評分。0分:正常膚色;1分:皮膚淡紅;2分:皮膚潮紅,中度腫脹;3分:明顯的潮紅、腫脹。皮損評分=丘皰疹或水皰評分+糜爛滲出評分+紅斑或水腫評分。②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定患者入院第1、14 d的疼痛程度。0~3分:輕微疼痛;4~6分:疼痛較重,影響睡眠,但能忍受;7~10分:疼痛難忍,嚴重影響睡眠。③皮損消退情況。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蛇串瘡皮損消退評價標準[7],采用尼莫地平法公式計算,皮損消退率=(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治療前評分×100%。④臨床療效。痊愈:皮損全部消退,癥狀消失,皮損消退率≥95%;顯效:皮損大部分消退,癥狀明顯減輕,70%≤皮損消退率<95%;有效:皮損部分消退,癥狀有所改善,30%≤皮損消退率<70%;無效:皮損消退不明顯,癥狀未見減輕或反見惡化,皮損消退率<30%。治療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⑤PHN發生情況。參照《帶狀皰疹后神經痛診療中國專家共識》[8],以皮疹愈合后的發生持續1個月及以上的疼痛作為PHN發生評定標準。對出院時仍有疼痛的患者,1個月后進行電話回訪,詢問其疼痛情況。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正態分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7.44%(38/3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2.11%(35/38),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愈率為71.79%(28/39),優于對照組的50.00%(19/3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蛇串瘡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例(%)]
(2)皮損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皮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皮損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蛇串瘡患者治療前后皮損評分比較(分,x±s)
(3)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治療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蛇串瘡患者治療前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比較(分,x±s)
(4)PHN發生率比較 治療組有2例發生PHN,發生率為5.1%;對照組有5例發生PHN,發生率為12.2%。兩組PHN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蛇串瘡相當于西醫的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引起一種皰疹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沿神經走行分布的成簇紅斑、丘皰疹、水皰,并伴有劇烈的神經痛。西醫主要以抗病毒、營養神經、止痛等方式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對于縮短病程、緩解疼痛、減少PHN的發生,仍顯不足。中醫認為該病的病機為情志內傷,肝氣郁結,久而化火,肝經火毒蘊積,復感濕熱毒邪而發病。治療須遵循辨證論治原則,初期以清熱利濕為主,后期以活血通絡止痛為主[6]。
喜炎平注射液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磺化物。穿心蓮性味苦寒,入心經、肺經、大腸經、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瀉火之功,廣泛應用于各種熱證的治療。藥理研究表明,穿心蓮內酯可明顯抑制炎癥因子、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IL)-6的表達,抑制炎癥反應;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可進入病毒感染的細胞,阻止病毒復制,抑制或殺滅病毒[9-10]。
注射用血栓通(凍干)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三七性味甘苦,入肝胃經、心經、肺經、大腸經,具有活血祛瘀、通脈活絡的功效。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能清除氧自由基,抑制IL-8的產生和釋放,抑制中性粒細胞的浸潤和聚集,改善微循環,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神經功能恢復,還可保護神經細胞[11-12]。
綜上所述,在西醫治療基礎上,應用喜炎平、血栓通治療蛇串瘡,可明顯改善臨床癥狀,緩解疼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