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芳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山西 朔州036800)
霉菌性陰道炎是臨床婦科陰道炎中的一種高發病,由念珠菌感染引起,患者表現為外陰瘙癢、疼痛等。臨床多以抗菌藥物治療,但機體易產生耐藥性,單純抗菌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1]。中醫認為霉菌性陰道炎由外邪侵襲、濕熱下注引起,舒陰湯治療該病療效良好。本文采用苦參凝膠聯合舒陰湯、氟康唑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療效及預后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朔州市平魯區人民醫院收治的90例霉菌性陰道炎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5例。對照組年齡25~41歲,平均(34.98±1.05)歲;病程最短1周,最長11個月,平均(4.99±1.04)個月。觀察組年齡23~40歲,平均(33.12±1.23)歲;病程最短3 d,最長12個月,平均(5.52±1.13)個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標準 陰道分泌物檢查示,念珠菌顯示強陽性,霉菌呈強陽性;具有性生活史;外陰瘙癢、疼痛,陰道分泌物呈凝乳狀、豆渣樣;婦科檢查示陰道有充血、水腫等,白帶量多或白帶異常[2]。
1.3 排除標準 近3周內使用過抗真菌藥物者;合并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滴蟲陰道炎者;妊娠期及哺乳期者;因其他疾病正在服用抗生素制劑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
2.1 對照組 患者月經結束3 d后,給予口服氟康唑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151,50 mg/片)150 mg,每日1次,連續服用2周。囑患者每晚用清水清洗外陰,日常保持內褲干燥清潔,且每日用開水燙洗,治療期間避免性行為。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苦參凝膠、舒陰湯治療。苦參凝膠(貴陽新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50058,5 g/支),每日1支,于睡前放置于陰道后穹窿處,連續使用2周。舒陰湯方藥組成:龍膽草15 g,牡丹皮15 g,知母15 g,茯苓20 g,墨旱蓮20 g,熟地黃20 g,白鮮皮20 g,蒲公英30 g,萆薢10 g,梔子10 g,黃柏10 g,茵陳10 g。水煎服,早晚各100 m L,連續服用2周。治療期間避免性行為。
3.1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外陰疼痛、外陰瘙癢、白帶異常黏膜充血等炎癥癥狀的消除時間。
3.2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為霉菌(-),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顯效: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為霉菌(-),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為霉菌(±),臨床癥狀普遍改善或基本消失;無效:經治療,患者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為霉菌(+),臨床癥狀無明顯改觀[3]。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3.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4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霉菌性陰道炎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2)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外陰瘙癢、外陰疼痛、黏膜充血、白帶異常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霉菌性陰道炎患者癥狀消失時間比較(d,x±s)
霉菌性陰道炎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臨床表現為陰道瘙癢、疼痛,白帶呈豆腐渣樣,顏色發白,甚至為黃綠色,伴有異味。該病與陰道上皮細胞糖原含量增多、激素濫用、間接性傳染或性傳遞、過度清洗陰道等因素有關。該病發病快、易反復,易引發盆腔炎等疾病,用藥必須及時、足量,才能有效根除。氟康唑是廣譜類抗真菌藥物,可特異性干擾真菌中細胞色素P450,抑制真菌,給藥后在陰道黏膜中的藥物濃度比較高,有較高的抗菌活性[4]。
霉菌性陰道炎屬中醫“帶下病”“陰癢”籌范疇,基本病機為外邪侵襲,或脾虛生濕,濕熱下注于陰部。中醫治以涼血利濕、清熱解毒之法。苦參凝膠是中藥制劑外用凝膠,主要成分苦參總堿具有抗菌消炎、止癢、鎮痛等作用,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對陰道黏膜上皮細胞的黏附作用[5]。苦參凝膠可長時間直接作用于陰道有害菌群存活區,有效提高治療效果[4]。舒陰湯中,蒲公英、黃柏、梔子清熱解毒,牡丹皮活血散瘀,白鮮皮、萆薢祛風燥濕,龍膽草解毒殺蟲。苦參凝膠聯合舒陰湯通過外用、內服相結合的方式治療霉菌性陰道炎,能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本研究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78%,高于對照組的80.00%(P<0.05);觀察組外陰瘙癢、外陰疼痛、黏膜充血、白帶異常等癥狀消除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綜上,苦參凝膠聯合舒陰湯、氟康唑治療霉菌性陰道炎,能夠明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患者不適感,加快其康復,值得臨床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