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智
【摘 要】21世紀以來,戲劇文學的表現形式以及傳達形式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受信息技術的影響以及思想潮流的改變,戲劇文學的藝術價值逐漸得到重構,基于這一現狀,對當下戲劇文學的藝術價值展開再認識分析,能夠充分形成具有時代特征以及理念價值的優秀作品。本文從東方戲劇文學的“假定性”特征分析出發,分析了造成價值重構的發展基礎,又以非語言性成分的充分拓展作為價值重構的表現形式,對當今時代下藝術重構的發展體現形式——思想性的現實傳達進行了簡單分析,旨在通過對戲劇文學的再認識來推動文學價值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戲劇文學有其特有的藝術價值,對師范學生進行專業的藝術培養,使其對戲劇文學藝術價值有新的認識,思想層面進行重新架構,已經成為時代所需與必然。
【關鍵詞】戲劇文學;藝術價值;規則重構;再認識
中圖分類號:J802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29-02
新世紀戲劇文化的發展與傳統的發展方向存在一定的差異表現,通過對比戲劇的發展歷史以及東西方的戲劇表現差異,可以發現,當代戲劇文學的藝術價值正在逐漸發生重構。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將戲劇作家尊稱為詩人,黑格爾也將戲劇認為是詩作的一種獨特表達形式,這種將戲劇中的文學精神定義為核心發展的基礎觀念,在新時期戲劇文學的發展表象下出現一定形式的異化表現,能夠通過戲劇文學的詩意化表達和戲劇化表現來充分顯示當代社會的思想價值觀和基礎發展意義。因此,在當前的發展進程中,對戲劇文學藝術價值的規則重構及其再認識,充分分析其發展原因及形成表現,是深化戲劇文學的表達意蘊,不斷完善戲劇藝術的表現形式的重要基礎,也是拓展戲劇文學的藝術空間,持續提升戲劇藝術的內涵價值的基礎表現。通過重構戲劇文學的藝術價值,對培養示范生的文學藝術修養有著積極意義,能夠在最大程度上推動我國文學藝術的發展歷程與前進軌跡。
一、東方戲劇文學的“假定性”是造成價值重構的發展基礎
20世紀的戲劇發展出現怪相,以中國戲劇表現為例,出現了以斯坦尼為代表的現實主義題材劇本,并不斷向西方戲劇文化的發展方向倒戈,導致東方戲劇體系出現一定的偏離文學本體表達訴求的跡象。這種由基礎戲劇文學向以斯坦尼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傾倒的表現,是東方戲劇文學發展阻礙的重要表現,東西方戲劇文學從根本上表現出一些區別。其中,東方戲劇文學主要表現為詩、樂以及舞的綜合表現形式,偏寫意化表達,而西方戲劇文學則是以文藝復興為節點,偏寫實化表達,主要表現為詩、樂以及舞的分離。尤其以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對我國的持續輸出,以西方現代戲劇為代表的文學形式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直接觸發了對戲劇文學“假定性”的全面討論,并逐漸將其作為戲劇藝術的本質特征得到長久的發展,忽視和磨滅了傳統戲劇文學中的詩意化表達方式,扭曲了傳統東方戲劇藝術中的價值體現,削弱了劇本在藝術表演中的基礎性作用,單純注重對實際生活的模仿表演,無法通過創新性的價值表現來凸顯戲曲文學的基礎價值結構,導致價值重構問題的出現。
這一現象從20世紀我國對外開放以來,一直持續到21世紀初期,在此階段中對關于戲劇的現實性還是創新性問題進行了長期的探討和發展,并逐漸衍生出一種怪異化思想,即通過增強戲劇文學中舞臺藝術的表達特性,來強化戲劇劇本在舞臺的表現力,這種思想的形成直接削弱了戲劇文學中劇本的基礎作用,否定了19世紀西方戲劇文學藝術的存在形式和價值引導作用,給我國戲劇文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作用。這種基于傳統的“假定性”思想表現方式造成的戲劇文學的價值重構現象,是當前我國戲劇文學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以此為依據不斷創新和發展戲劇文學的創新表達形式,提升戲劇藝術的展現能力。
二、非語言性成分的充分拓展是價值重構的重要表現形式
東方戲劇文學對表演具有十分重要的要求和形式,戲劇文學的表現方式也注重表演者在臺前的形象塑造,西方的歌劇和舞劇等也十分講究表現形式。因此,可以說,21世紀以前的戲劇文學在表現形式和價值組成方面對非語言性成分即表演十分看重,對表演者的技能發揮有很高的要求。但隨著21世紀戲劇文學價值規則的逐漸重構,這種基于技能化表演形式的戲劇文學逐漸上升到美學的藝術層面,不僅僅關注表演,更關注表演過程中的意識傳達和美學表現。因此,從戲劇文學的基礎表現形成出發,經過長時間發展和轉變形成的新型戲劇文學已經逐漸與世紀的發展思想相交融,形成了基于美學和意識為主體表現方式的全新文學價值體系。傳統發展理念下的口傳受教的學徒模式已經逐漸得到改善,基礎表演理念的新型戲劇文學表現形式以及理念體系也逐漸得到建構,形成了表演體系和發展理念的充分交融局面,是一大批表演者競相學習和模仿的基礎形式。
這種全新價值體系不僅要求戲劇文學劇本本身的藝術形式和意識表現,還要求表演者在過程中能夠集精湛演技、神態形體以及觀眾互動為一體,通過自身對劇本的深刻感悟來表現詩意化的哲理,專業化要求的逐漸提升也為戲劇文學的價值體系帶來一定程度的改變,基于對以上戲劇文學的再認識,能夠充分從藝術本身中發掘自身追求的藝術表達形式,借助文化元素以及肢體語言的表達來充分設計戲劇展現形式,體現對美感的重視和對意識層面的提升要求,從而形成具有特殊價值傳達形式的全新戲劇文學發展方向。
三、思想性的現實傳達是戲劇文學價值重構的著重體現
21世紀初期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將戲劇文學的表現形式逐漸拓展成以電影、電視劇和微視頻等多種現代化展現手法,創作形式也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以個人行為為主導的文學創作模式逐漸形成群體化表現,對劇本的創作也不僅僅是作者的思想表達,還在一定程度上結合讀者的意愿進行了不同形式的創作。因此,在這種形勢下,戲劇文學的日漸式微是價值重構的重要表現,不僅將過去絕對權威的創新模式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否定,還將現代化的創新模式進行了多元層次化的表現,這種基于思想性的現實模式的多向傳達是戲劇文學價值重構的著重體現,不僅能夠與過去傳統單一和絕對化的價值理念進行區別,還能夠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反映人民的呼聲和歷史潮流,進而創造出具有鮮明特色和立體的人物形象,賦予時代一定的歷史文化特征和藝術表現形式。
戲劇文學在21世紀以來形成的價值理念和演藝熱潮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心浮氣躁的表現,大多都著眼于眼前的利益,忽略了對戲劇文學真正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追求,對著多元層次表現形式的逐漸發展,戲劇文學在思想性的現實傳達方面應當通過現實主義的表達以及反映主旋律的基礎創作入手,積極從時代性的問題出發,創造具有鮮明特色和立體的藝術表現形象,不斷豐富戲劇文學的獨特表現形式及人物性格,不斷創造具有豐富人文精神的戲劇形象,創造具有舞臺性和人文性的藝術綜合表現形式。通過充分的現實主義表現特性來豐富戲劇文學的思想性表達,通過全面的現代性品質傳遞和現實性理念構建來完善戲劇文學的人文性表現,進而不斷創作出具有獨特時代性和思想性的戲劇文學作品。
綜合來講,戲劇文學作為時代發展中一門綜合表現藝術,能夠從文學層面的觀察和發現來對時代進行價值觀的規則重構,對現代戲劇文學與傳統文學的對比與再認識,能夠充分把握后現代化的時代及價值發展特征,進而將文學思想以及意識主流融入戲劇創作和展現形式中去,創新戲劇文學在當今時代的表現形式,形成價值層面以及基礎層面的多重突破,推動戲劇文學藝術和作品的多元化表達和價值重構。
參考文獻:
[1]賈明霞.關于戲劇文學鑒賞技巧的探討[J].戲劇之家, 2018(18):30-30.
[2]林琳. 莎士比亞劇的文學特色及對英國戲劇文學的影響[J].文學教育, 2017(8):58-58.
[3]徐杰. 論民族文學的“精神”書寫——以莎士比亞戲劇精神生態為鑒[J]. 貴州民族研究, 2017(6):15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