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遠 楊璐冰
【摘 要】中華民族傳統音樂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商周時期傳統音樂就已經作為重要的禮樂制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音樂作為我國民俗音樂文化的載體,在當今社會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本文以傳統音樂在當代的發展為研究,深層次分析我國傳統音樂發展現狀。
【關鍵詞】傳統音樂;發展;傳承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04-0053-01
傳統音樂是中華五千年延綿不斷的璀璨文化中的瑰寶.文化是聯系社會和人類的紐帶,是彰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傳統音樂能夠幫助我們探索、了解人類五千年文明發展歷史。當代人追求多種多樣的音樂享受,特別是西方音樂的流入以及現代音樂的盛行,在快餐文化流行的時代,傳統音樂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較難被推崇簡約、便捷生活的人們所吸收。我國傳統音樂正面臨日漸衰退的困境。改善我國傳統音樂的現狀,努力讓傳統音樂重新煥發光彩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
一、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
(一)傳統音樂劃分
傳統音樂的劃分最早見于《民族音樂概論》,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和器樂等,但在發展過程中高校教學將歌舞音樂并入民歌,于是就變成四大類,即民歌、民族器樂、曲藝(即“說唱”)音樂、戲曲音樂。
(二)傳承傳統音樂
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傳統音樂被打上深刻鮮明的時代烙印,反映了特定歷史時期人們的生活、思想,是特定時代的音樂家結合時代特點,對社會現實的加工和藝術化。傳統音樂為研究以往各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很好的途徑。傳統音樂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有助于繼承和弘揚民族精神,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代、更要將優秀的傳統音樂文化發揚光大,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1.將傳統音樂融入音樂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傳承傳統音樂的基本途徑。音樂教育主要通過高校實施,各個高校要培養責任意識,主動承擔起繼承和弘揚傳統音樂的任務。通過招聘專業能力過硬、綜合素養較高的老師,以及加強有關傳統音樂文化的硬件、軟件設施建設,進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們在被傳統音樂包圍的環境中愉快學習。政府也要發揮導向作用,將更多教育資源分配到傳統音樂教學上,并在加強政策支持的同時投入足夠的資金。
2.借助大眾傳媒傳播傳統音樂。在抖音等短視頻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已經進入自主性、交互性特征明顯的自媒體時代。傳統音樂也可以借助這些流量大的自媒體進行傳播。如深受年輕人喜愛的抖音短視頻是宣傳傳統音樂的重要平臺。我們應該充分借助網絡和自媒體軟件,讓傳統音樂重新煥發光彩。
3.文化產業化對傳統音樂的傳播。音樂是一種文化,以人類歷史文化為脈絡構建傳統音樂產業鏈,用規范化、集約化、整合性強的文化產業鏈來傳播傳統音樂。以服務化、信息化、文化化為特征的產業鏈可以有效匹配供給和需求,最大程度滿足人們的需求。
二、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創新之路
在西方流行音樂、現代說唱音樂日益盛行的今日,很多人認為傳統音樂正在逐漸消失。其實,傳統音樂一直圍繞在我們身邊,只是改變了外在形式而已,披著現代音樂的外衣傳達傳統音樂的內核。眾所周知,由李玉剛演唱的《新貴妃醉酒》,是一首由京劇改編的流行京劇音樂。這首歌曲曾紅極一時,深受人們喜愛。
站在哲學的視角,用矛盾辯證法來說,運動和靜止是相互統一、相互包含的,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傳統音樂順應時代潮流,借助現代音樂表達自身,這體現了它的“動”;“傳統之魂,現代之形”,在現代的外形之下,包裹著傳統音樂的魂靈,這體現了它的“靜”。最近很熱的一個綜藝節目《中國新說唱》,充分融合傳統文化元素,以觀眾喜聞樂見的說唱風格傳播中國傳統音樂。越來越多的專業作曲者將傳統音樂元素以流行的方式融入創作中,最終創作出優秀的作品,實現了傳統音樂靈魂的轉嫁和自然生命的延續、傳承。
三、結語
西方音樂和現代流行音樂的繁榮興旺也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我們也不必太過于憂慮,應該順應潮流。一切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創新就是要反對因循守舊,思想僵化,堅持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傳統音樂自身具備的調節能力以及借助現代音樂外形傳承魂靈的順勢之為,可以使其創新發展,煥發光彩。藝術也有其自身發展規律。我們應該尊重藝術發展的規律,以更加科學、客觀和寬容的態度來對待我國傳統音樂。用現代音樂形式為傳統音樂發展注入活力,完善、創新傳播機制,感受傳統音樂在未來的傳承和演變。
參考文獻:
[1]田競.中國傳統音樂發展研究—傳統音樂在當代的發展與傳播[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2).
[2]張彩霞.試論高校音樂教育中傳統音樂的融入[J].北方音樂.
[3]王瀝瀝.傳統之魂,現代之形—我國傳統音樂在當代社會發展的新形態及其思考[J].音樂創作,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