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企業死了,有的企業活著;有的企業奄奄一息,有的企業生龍活虎。通過對大量企業的調查,我們發現一個不爭的事實,對于好的企業來說,新冠肺炎疫情不過會造成一點擦傷而已,對于差的企業來說,那就是滅頂之災了。好的企業即便有了這次疫情,它依然可以通過自我療傷,很快走上健康之路;差的企業即使沒有這次疫情,也依然在苦苦掙扎,疫情,不過是它們的死亡加速器而已。
疫情,就是一面鏡子,照射出企業的好壞。
最近商界傳媒做了一個《疫情之下企業生存樣本調查》系列報道,調研了50家左右各行各業的企業,了解它們的生存之道,同時也在我們的微信號“商界識堂”上做了一檔“信心之戰,商界聯播”的節目,邀請了一些知名企業家講述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戰“疫”經驗。這些優秀的企業和企業家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好企業的共同特點。
好的企業一定是重視品牌建設的企業。直播嘉賓江南春先生說,品牌即人心。在網紅經濟、流量為王的塵囂之下,很多企業丟掉了企業的根本,片面追求流量。殊不知,沒有品牌的流量終究是泡影,沒有深入人心的品牌認知,所有的流量都是浮云;所謂的網紅創業,紅得快死得也快,那個紅極一時的“張輝映火鍋”,不是關門歇業了么?而同樣是餐飲品牌,同樣在疫情期間遭受了重創的鄉村基,不是好好地活著么?但凡中國的品牌企業,有多少死掉的呢。
好的企業一定是具備創新基因的企業。面對疫情,很多企業束手無策,而優秀的企業總是可以用創新手段來度過難關。但創新能力不是一天養成的,不是因為疫情來了,一下子就有了應對的創新之舉。企業的創新能力一定是企業本身具有創新的基因,任何優秀的企業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結果,都是在不斷應對困難、不斷解決問題中成長的。豬八戒為什么在春節加疫情的雙重困難下,業績提升了100%?在豬八戒掌門人朱明躍看來,一個是服務產品的創新,因為疫情,原有的一些服務產品肯定不是客戶當下的需要,但是如何防范疫情的擴散,一定是當下政府和企業最迫切的需求,所以他們及時推出的疫情下如何加強社區網格化管理的軟件大受歡迎;二是管理制度的創新,豬八戒在疫情期間的“全員營銷、全員共享”的舉措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好的企業一定有一支極具極強戰斗力的團隊。我們很難想象,公司的團隊平時就是一支松松垮垮的隊伍,團隊成員都是一些“小白兔”,關鍵時刻怎么能夠沖得上、頂得住?如何打造一支有戰斗力的隊伍,是企業在日常的管理中就必須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到了關鍵時刻怨天尤人。培養一支有戰斗力的團隊,有精神的激勵,有物質的激勵,有“優勝劣汰”的游戲規則,它需要一定的制度作為保障,這方面的書籍和文章很多,各位企業家朋友可以好好學習。
好的企業一定有一套完整而切合實際的企業文化。公司有清晰的使命、愿景、價值觀,有中長期目標,有判斷好與壞的標準。企業的老板和員工都非常清楚我們的任務是什么?我們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我們要達到什么目的?為了這些共同的目標,即便受到疫情這樣的“黑天鵝”事件的影響,我們也毫不動搖。所謂“上下齊心,其利斷金”,如果老板和團隊、員工的愿景、目標、方向不一致,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了。
好的企業一定有一套抗風險的財務制度。疫情過后,很多企業死在現金流的斷裂上。在上世紀60年代,中國最困難的自然災害時期,毛主席提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口號,這對我們企業是一個很好的啟示。企業的財務管理,應當著眼于安全,著眼于長遠,所謂“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有經驗的企業家總是會為企業留夠“發展資金”和“風險資金”。那種一旦有點利潤,就“吃完、分完”,以及有點錢就“亂投資”的企業,無疑在遇到“黑天鵝”“灰犀牛”的時候,就不堪一擊了。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這次的疫情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同時也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向優秀企業學習,筑牢我們的根基,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企業家、創業者的必修課。
好在疫情已接近尾聲,企業已經全面復工復產,也并沒有出現當初有人預言“疫情持續3個月,80%的企業會出現現金斷流而死亡”的結果,這說明中國企業的韌性足夠強,說明中國企業已經日漸成熟。
希望經此一疫,我們的企業會從成熟走向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