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
【摘要】預算績效管理是政府績效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相關政府部門依據客觀、公正、公開、透明的原則,運用科學、合理的績效指標評價體系,對部門或者單位財政支出產出的效益性、經濟性和效率性進行評價,以此對于單位部門財政資金支出有著充分的了解,促使政府行為更加務實、高效,為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本文對如何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全過程預算管理? 策略
一、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過程中面臨的問題
(一)設計績效指標困難
行政事業單位的公共服務屬性,包含了行政機關、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的公共服務或公共產品既要注重直觀的經濟效益還要注重抽象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既要注重支出的合規性還要考核產出的效益性,在制定績效指標時往往難以準確衡量,很多時候需要依靠工作人員的主觀認識,客觀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其次,不同領域不同地區不同階段的單位和項目有著自身特性的差異,在制定績效管理指標時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往往只按照簡便易行的原則制定一些粗淺的表象指標或者干脆照搬沿用,未針對自身特性進行進一步的細化量化。
(二)預算績效評價實施困難
在實際實施過程中,內部績效實施的主體存在著一定的偏差,一些單位認為績效評價是財務部門的事,業務部門在參與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積極性。
(三)預選績效評價結果應用困難
在實際實施過程中,一些單位雖然得到相應的評價,但是對于評價結果,并沒有合理的應用,并且缺乏合理的評價結果應用方法與標準,甚至一些單位并不真正重視評價結果。
二、行政事業單位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以明確主體責任約束為基礎
要強化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的主體職責,明確行政事業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績效管理第一責任人,成立本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組織機構,充實從事預算績效管理的人員,建立健全職責明確的工作制度和協同高效的運行機制,將績效目標在單位內部加以分解落實,充分調動單位內部各部門和全體人員參與績效管理工作的積極性和責任感。要制定細化的工作要求和規范的操作流程,實現績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對開展的項目要明確項目責任人,對重大項目的責任實行績效終身責任追究制。財政部門要加強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組織協調,積極開展業務培訓,宣傳績效理念,進一步增強行政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使用的績效意識。
(二)以健全績效管理機制為核心
行政事業單位要結合社會發展規劃及本地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對項目安排進行充分的調查研究和論證評審,要著眼長遠、科學統籌、合理排序。按照“指向明確,細化量化,合理可行、對應匹配”的要求設置績效目標,對新出臺的重大政策、項目要開展事前績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向財政申請預算的必備條件。財政部門要積極推進績效監督關口前移,重點審核與部門職責和宏觀政策銜接是否緊密、立項依據是否充分、申報程序是否合規、申報資料是否齊全、實施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具備實施條件等,對不符合要求的,要責成預算單位及時修改完善。要把預算編制與目標設置結合起來,同步編制資金預算和績效目標,同步下達資金預算批復和績效目標批復。批復下達后,行政事業單位要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同時,要構建財政部門與預算單位之間、預算單位內部之間的信息收集和反饋機制,對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和預算執行進度實行“雙監控”。
(三)以構建績效指標體系為依托
要按照“科學合理、細化量化、可比可測、動態調整”的原則,加快構建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多維度績效指標體系,以客觀指標和定量指標為主,以主觀指標和定性指標加以補充。既要有共性指標體系,還要有針對單位和項目特性的個性指標體系;既要有當年支出的短期績效目標,還有三年支出規劃的中長期績效目標;既要包括經濟效益指標,還要包括社會效益與生態效益指標;既要真實全面反映財政資金的使用效果,還要統籌考慮進行評價分析的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
(四)以充分運用評價成果為推動
財政部門要根據當年項目安排和資金下達情況,對重大政策、重點項目和重大投資組織開展外部績效評價。同時,要建立預算安排結合機制,要把以后年度項目甄選和預算安排與單位和項目的績效評價結果緊密結合,不斷優化財政資源的配置。要實行績效管理全過程全周期全方位的跟蹤問效,要將預算績效管理納入行政事業單位的政府績效評估范圍和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公務員考核的重要參考,真正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推動提高政策和項目的實施效果。要加大預算信息公開力度,尤其要重點加大專項資金信息公開力度,主動公開專項資金任務清單、支出政策、績效目標和評價結果,接受社會公眾監督。
(五)以創新評價方式方法為保障
要創新績效評估評價方法,綜合采用單位全面自評和重點項目外部評價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評估相結合、查閱資料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等多種評價方式。合理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公共評價法等多種評價方法,從內部管理成效、公共服務效能、公共產品提質等多個維度,對行政事業單位財政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效益性進行客觀評價。在運用評價指標時,要按照“定量優于定性、客觀優于主觀”的原則確定指標權重,對部分主觀的定性指標可采取發放調查問卷、服務對象不記名打分等形式來進行客觀量化。
三、結束語
行政事業單位是國家機構的重要組成,隨著國家財政體制的不斷發展與完善,推動著財政形式的廣泛變革。為了更好的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價值,應當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優化與應用,全面挖掘行政事業單位在財政預算中的潛力,以更好的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形勢。
參考文獻:
[1]李少玉.行政事業單位預算績效管理[J].現代經濟信息,2016(14).
[2]張晶晶.預算績效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的應用淺析[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15-16.
[3]何承華.淺談預算績效管理在行政事業單位的貫穿應用[J].預算管理與會計,2019(1):60-61.
[4]丁云祥. 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不斷提升財政資金效益[J]. 西部財會,2018 (11):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