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光



轉隸兩年來,森林消防隊伍積極對標應急救援“主力軍”和“國家隊”的職能定位,主動作為,在轉型升級中掀開了重塑篇章。因此,后勤保障應緊跟體制調整和任務需求,加快研究構建“通專結合、平戰結合、前后方一體保障”的新模式,為隊伍遂行多樣化任務提供強力的后勤支撐。
平時配送常對接,戰時保障更精準。通過借鑒物流業“互聯網+高效物流”配送模式,建立物資遠程投送新布局。一是直達配送保障模式。根據作戰需求,利用本級運輸力量或借助地方運力,將物資直接配送到作戰單元,實現“送貨上門”物資配送。二是聯合配送模式。要與地方保障機構進行協商溝通,運用順豐、京東等物流機構運輸力量和本級輸送力量同時實施物資配送保障。遇有任務,可根據本級和地方配送能力的大小,配送方式的靈活性,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理安排配送任務,將物資快速配送到作戰單元。三是共同配送保障模式。根據地方供應商、不同物資保障單位和作戰單元的地理位置、交通路況等實際情況,在經濟合理的范圍內,由多個供應商或多個物資保障單位統一向作戰單元配送物資,形成一體聯動、資源共享、覆蓋全域、深度融合的物資遠程投送大布局。
技術手段是建設一流救援保障力量的重要推動力。在推進保障體系信息化建設進程中,要將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智能化無人技術和通信技術等技術手段融入物資采購、儲存、運輸及等環節中,大力提高保障系統的信息化程度。以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為核心,提高各類保障裝備的標準化、通用性和兼容性,實現不同保障裝備的互聯互通和功能集成,為作戰、訓練、戰備執勤實施有力保障。此外,要著眼遂行跨區增援任務保障需求,適時組織力量對重點方向、重點部位,尤其是災害頻發地區,進行野外戰場勘察,精心繪制涵蓋道路、水源、油庫、超市等多要素的應急綜合保障圖表。同時,根據任務性質,科學構建集人員、裝備、物資于一體,覆蓋全域、多級投送的“戰場血管網”,遇有任務,只需輕點鼠標,便可啟動醫療保障、裝備維修、鐵路裝載等聯動保障機制,為作戰單元源源不斷地輸送“血液”,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對作戰信息的精準掌握、后勤資源的精準調配和后勤力量的精準運用,達到“適時、適地、適量”的“精準保障”目標。
信息化條件下,遂行應急保障的技術裝備越來越復雜,對后勤保障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強后勤保障力量體系建設上,打破“一組五隊”保障模式,優化各級戰勤保障編組,突出基層應急保障力量建設,配足各類裝備器材,提高快速反應、整體保障、持續保障能力。在培養“一專多能”保障人才上,要圍繞森林消防隊伍履行使命新要求,從培養標準、內容、方式、環境和評價體系等方面,重新審視后勤保障人才培養標準,并從提高組織計劃能力、指揮能力、專業基礎能力入手,創新適應新體制下應急保障人才的培養模式,打破傳統后勤與裝備學科邊界和固有觀念,積極探索聯勤保障人才培養創新機制,努力打造一支新型聯勤保障人才隊伍。同時,進一步加大后勤實戰化演訓力度,強化全員實裝演練、將應急保障融入作戰體系,通過“戰保一體”的演訓,確保后勤保障能力與作戰能力同步提升,確保隨時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