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禎
摘? ?要: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招聘人才,人才的國際化流動必將促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培養可以參與國際化競爭的人才是未來高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基于此背景,文章淺析了我國民辦高校國際化教育的發展現狀和發展趨勢,為我國民辦高校未來國際化發展提供思路與借鑒經驗。
關鍵詞:民辦高校;教育國際化;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化水平已經成為社會認可民辦高校的一個重要指標,大學國際化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流趨勢。堅持開放辦學以內涵建設為主線,以教育國際化和地方合作為重點,促進學校辦學與國際教育體系接軌,與高水平應用型大學接軌,與高等教育發展趨勢接軌。在服務學生、教師、社會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從而提升綜合辦學實力。
1? ? 整合資源、加強引導,促進教育國際化內涵式發展
1.1? 積極探索人才國際化新途徑,構造多樣化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
著眼于教育與國際接軌,民辦高校應充分重視教育國際化,在對外合作辦學已取得的經驗和現有的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基礎上,有選擇地與高等教育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知名院校進行合作辦學。采用項目管理制度、學分互認制度、互換培養方式等,既為國內學生接受國外高等教育提供途徑,又為中外高等教育相互交融創造條件。
1.2? 切實把握教育國際化的內涵,努力培養國際化創新人才
民辦高校應緊密結合國際教育本土化,依托項目引進優質的教育資源,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辦學經驗融入到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運行的全過程中。因此,要切實把握教育國際化的內涵,重點建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操作模式和通用標準、符合我國社會發展需要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國際先進水平的教學實施體系和教學師資隊伍及人才培養體系。
2? ? 明確職責、加強管理,促進教育國際化規范化發展
2.1? 制定教育國際化項目管理制度,確保項目實施規范、有序
為確保教育國際化工作規范、有序進行,民辦高校應制定教育國際化項目管理制度。首先,合作雙方要充分考慮到國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等差異,允許保持特色的基礎上,制定相互認同的標準;其次,要以創新人才的合作培養為基本,逐步向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協作進行擴展;最后,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發展,把人才培養質量放在首位,高度重視辦學的社會效益。
2.2? 明確各部門管理職責,規范教育國際化項目對外交流管理
民辦高校應本著“明確目標,協調合作,明確責任,各司其職”的原則共同推進相關管理工作。在制定好國際合作交流規劃、落實學分互認等制度后,組織相關學院修訂和實施相關教學計劃,逐步探索和建立新的學生學籍管理制度。通過學校設立留學生專項獎學金、加強教學和人才培養的海外宣傳工作、鼓勵特色專業擴大雙語教學的力度等方式,通力合作擴大境外學生和留學生的接收培養規模。
3? ? 重在實效、加強激勵,促進教育國際化可持續發展
3.1? 加強教學質量監控,注重教育國際化項目的辦學實效性
民辦高校應高度重視教育國際化項目的社會效益和人才培養綜合效益,對教育國際化項目實行全員和全程教學質量監控,將中外合作辦學工作統一納入學校教育教學考核目標之中。民辦高校還應將中外合作辦學、境外學生和留學生的教學工作與管理納入教學質量監控系統之中,在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中也要考慮教育國際化項目的辦學需要。
3.2? 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調動高校教育國際化工作的積極性
在精品課程、精品教材、教學改革項目的立項中,在優秀教學獎等獎項的評定中,在重點和特色專業的建設規劃中,民辦高校應把教育國際化工作作為重要的方面加以考慮并給予明確的傾斜。在制定教學和相關經費的分配方案時,對教育國際化項目實行較大幅度的傾斜,切實調動高校的辦學積極性。
4? ? 主動出擊、加大投入,促進教育國際化跨越式發展
4.1? 加大管理投入,積極、穩妥地擴大教育國際化發展規模
民辦高校各級領導和全體師生都應高度重視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做到觀念認識到位、管理投入到位。在這當中,力求做到“三個主動”:學校相關部門主動為學院開展教育國際化提供優質的服務;學院“一把手”主動參與本學院教育國際化項目的規劃、建設與管理;學院領導班子主動出擊引進教育國際化項目。
4.2? 加大建設投入,為教育國際化跨越式發展創造條件
民辦高校應根據發展的實際需要投入適當經費,確保工作的順利進行。例如利用各種渠道建立教育國際化項目基金,以教育國際化工作為試點,積極探索校院兩級管理體制下經費分級管理的新模式;對于實行雙語或英語教學、引進高質量外文原版教材、多途徑進行教育的海外宣傳等方面給予專門的經費支持和政策傾斜。
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推進教育國際化,是把民辦高校建設成為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藝術類大學的重要途徑。大力推進教育國際化,積極貫徹人才培養的“國際接軌”原則,既積極努力抓好教育國際合作項目,又積極試點面向所有學生的“國際教育本土化”工作。在創新人才培養中,進一步開拓和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辦學的新模式;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全面引入國外先進的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和優質教學資源;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中,更多地吸引境外學生到民辦高校學習深造。
[參考文獻]
[1]廖江慧,孟倩.高等教育國際化中的文化問題表征與路徑探析[J].教育評論,2019(3):23-27.
[2]侯星帆.民辦高校中外合作辦學發展的現狀、困境及突破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2):176-177.
[3]郭玉貴.教育國際化本源探析及其對國家現代化的作用[J].世界教育信息,2011(5):3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