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
(上海市浦東新區浦南醫院 上海 200125)
2 型糖尿病(T2DM)是由遺傳以及環境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導致的一種代謝性疾病類型。目前,國內成年人的T2DM 發病率已經高達10.4%。研究表明,T2DM 患者最重要的病理基礎是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衰退,大部分患者在初診時自身胰島β 細胞功能喪失率已經超過50%,而且隨著患者自身病程的延長,胰島β 細胞的數量呈現進行性減少,而且功能隨病程進展逐步衰竭;而導致胰島細胞功能性衰退進展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由于α 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過高以及胰島β 細胞分泌胰島素缺陷,由于以上兩者共同作用最終導致T2DM 患者的病情進展[1]?!吨袊?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版)推薦T2DM 患者首選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但是在臨床實際應用過程當中一部分患者不愿意使用或者不耐受二甲雙胍治療。而DPP-4 抑制劑作為一種高選擇性而且可逆的抑制劑,其不僅能夠起到降糖的作用,而且通過其應用不會增加患者的體重、對于患者的心血管具備有一定保護作用,另外還有修復患者胰島細胞、抗炎等作用。磷酸西格列汀作為一種二肽基肽酶-4 抑制劑,口服用藥后能夠顯著增加活性腸促胰素水平、改善患者自身胰島功能并且具有降糖作用[2]。文章基于我院近期收治的二甲雙胍不耐受型2 性糖尿病患者120 例,通過針對以上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現總結如下:
以本院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間在本院內內分泌科門診收治的120 例因胃腸道反應而導致二甲雙胍不耐受的T2DM 患者納入本研究對象之中,所有120 例患者中包括男性72 例,女性48 例;患者年齡39.1 ~69.7 歲,平均(46.3±10.5)歲;HbA1c 量在7.4%~10.2%間。
納入標準:①符合WHO 于1990 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②初次確診為T2DM;③患者因服用二甲雙胍后產生胃腸道反應不能繼續接受二甲雙胍治療或者因其他原因拒絕接受二甲雙胍治療;④患者自身無磷酸西格列汀用藥的相關禁忌。
排除標準:①1 型糖尿??;②胰島細胞自身抗體以及谷氨酸脫羥酶抗體均呈陰性;③糖尿病急性并發癥(乳酸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綜合征、糖尿病酮癥酸中毒等);④手術以及感染等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⑤內分泌腺體疾病(腎上腺、甲狀腺、胰腺以及垂體功能障礙;⑥無明顯肝腎疾??;⑦近期應用糖皮質激素以及其他類型的對于血糖可能造成明顯影響的藥物口服史;⑧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
所有入組患者要求自我進行血糖檢測,并且在此基礎之上接受自與糖尿病相關的運動以及飲食等健康教育,能夠較為準確的把握自身病情變化情況。能夠客觀的記錄患者自身低血糖事件發生情況以及胃腸道反應、關節疼痛以及皮疹等相關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選擇藥物及使用方法:磷酸西格列?。?00mg/片),口服,1 片/次,1 次/d,連續用藥12 周。如患者血糖水平≤3.9mmol/L 則判定為低血糖。
治療前后分別測量患者的身高、體重、空腹以及餐后2小時血糖水平(FPG 以及2h PG)、血壓、三酰甘油(TG)、HbA1c、空腹胰島素(F IN s)、總膽固醇(TC)、空腹血清hs-CRP 以及8h 尿白蛋白排泌率(UAER)。
BMI 指數=體重/身高-2;血壓采用歐姆龍全自動血壓計測定;FPG 以及2h PG 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進行測定;FINs 值采用化學發光法進行測定;空腹血清hs-CRP 使用速率散射比濁法測定;HbA1c 使用離子交換層次高壓液相分析法;UAER、TC 以及TG 則使用生化分析儀來進行測定[3]。
穩態模型胰島β 細胞功能指數(HOMA-β)=[空腹胰島素(U/L)×20]/[空腹血糖(mmol/L)-3.5];穩態模型評估法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空腹胰島素(U/L)×空腹血糖(mmol/L)/22.5。
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完成12 周藥物治療后,患者BMI 指數無明顯變化,前后差異對比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而患者收縮壓(SBP)以及舒張壓(DBP)均比治療前呈現出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治療前后差異對比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患者治療前后BMI 以及血壓對比表(±s)

表1 患者治療前后BMI 以及血壓對比表(±s)
時間 n BMI(kg/m2) SBP(mmHg) DBP(mmHg)治療前 120 27.0±2.5 126±15 84±3.1治療后 26.6±2.7 119±13 82±2.9 t-0.41 11.27 1.52 P-0.786 0.027 0.061
患者完成12 周治療之后,FP G、2hP G 以及Hb A1c 水平相較于患者治療前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FPG 降低(1.90±0.58)mmol/L,2h PG 下降(2.89±0.51)mmol/L,HbA1c 下降(1.16±0.34)%,前后差異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2h FPG 以及HbA1c 比較分析表(±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PG、2h FPG 以及HbA1c 比較分析表(±s)
時間 n FPG(mmol/L) 2h FPG(mmol/L) HbA1c(%)治療前 120 8.1±0.9 12.8±2.0 7.5±0.9治療后 6.7±0.7 8.2±1.8 6.8±0.7 t-3.241 4.582 2.374 P-0.02 0.017 0.032
經12 周治療后,患者自身TC、TG 水平較治療之前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其中TC 下降值為(1.49±0.23)mmol/L,TG 下降值為(1.02±0.38)mmol/L,前后差異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血脂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血脂比較(±s)
時間 n TC TG治療前 120 5.9±2.1 2.7±1.0治療后 4.2±1.2 1.7±0.3 t-1.524 1.254 P-0.044 0.043
過往在臨床上治療T2DM 主要以口服二甲雙胍的方式,但是經過多年臨床研究發現,臨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口服二甲雙胍后出現胃腸道反應導致患者不耐受,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不愿意使用二甲雙胍進行治療,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導致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受到影響,最終導致患者自身的病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針對此類患者必須要使用其他替代藥物來達到治療的效果。二肽基肽酶(DTP-4)抑制劑能夠有效的抑制患者體內的DPP-4,進而導致患者胰高血糖素樣肽(GLP-1)活性受到巨大影響,并且能夠發揮抑制效果[4-5],進而提升胰島素的分作用,進而通過強效抑制胰高血糖素的方式來達到降糖的功效。磷酸西格列汀作為DDP-4 高效抑制劑,能夠有選擇的進行DDP-4 抑制,進而更好的提升內源性GLP-1 的整體濃度,最終達到調節患者自身血糖水平的目的。本研究結果表明,經磷酸西格列汀治療后患者PG、TG、HbA1c、TC、hs-CRP 以及HOMA-IR 呈現出較為明顯的降低,患者的FINs 以及HOMA-β 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上升趨勢;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以及BMI 指數則無明顯的變化。綜上所述,對于T2DM 初診患者使用磷酸西格列汀治療,能夠顯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調節血脂,改善患者胰島β 細胞功能以及胰島素抵抗,減少尿微量白蛋白并且減輕患者炎性反應,具備一定臨床推廣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