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翊 曾定倫(通訊作者)
(重慶市中醫院 重慶 400021)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OLP)是一種常見的口腔黏膜慢性炎性疾病,其臨床特點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現白色或灰白色的丘疹,成網狀、環狀、斑塊等各種類型,其間可伴充血、糜爛、水泡等病損,也可在皮膚、指(趾)甲等部位出現損害。大多數患者可有粗糙、木澀、灼痛感[1]。患病率為0.1%~4.0%,以中年女性多見。中醫無口腔扁平苔蘚的病名記載,根據臨床表現與中醫古籍中“口蘚”、“口蕈”、 “口糜”、“口疳”等相似。
口腔扁平苔蘚目前治療較為困難,各種治標方法效果都不好,不是產生耐藥性,就是產生不良的副作用。本病遷延反復、病程冗長,且有癌變的可能,從而極易造成患者出現恐癌心理,對患者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韓智、周慶等發現[3],年齡、HAMA 量表評分、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表達、HSP-60 表達水平是癌變的主要危險因素。患者存在焦慮和抑郁等心理障礙,同時心理因素可能通過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發生改變,致使本病的發生發展,因此應注重心理疏導和治療[4]。
本病的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統一,治療也缺乏明確的或統一的模式,因此輔助治療方法受到一定關注。草本植物類輔助用藥具有抗炎、抗腫瘤和免疫調節特性,可作為長期治療頑固性口腔扁平苔蘚的主要輔助藥物。化學藥物治療后容易復發[5],并且常伴有一些明顯的副反應,傳統中醫方法越來越受到青睞,尤其在止痛、炎癥調節、免疫調節、鎮靜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6]。
目前,不同醫家在臨床診治過程中分別通過病因辨證從火熱、濕熱、瘀血、氣滯、正虛等方面論治;通過臟腑辨證從心、脾胃、肝腎等方面論治;通過局部辨證從部位、病損特點、舌苔特點以及局部和全身辨證相結合等方法將本病分為不同證型,以此治療均取得了一定的療效。常用當歸、生地黃、甘草、茯苓等藥物[7],前期以健脾利濕、清熱解毒、活絡止痛,后期以滋補肝腎、益氣養陰治療本病。以燥濕清熱、活血化瘀為主。要標本兼顧,從其本虛標實的病因病機出發,以健脾益氣、滋陰養血為主,兼以清熱燥濕、活血化瘀之法[8]。
曾定倫教授為成都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名醫工作室指導老師,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臨床經驗豐富,對口腔扁平苔蘚的治療頗有心得,療效獨到。現將曾教授的經驗做初步整理,供同道探討。
治療本病,曾教授善用“三黃”瀉火解毒,即黃連、黃芩、黃柏。三藥為中醫清熱瀉火之要藥,苦寒堅陰,且能燥濕,可謂以猛藥直中病機,而且一舉兩得。此外,曾教授尚恐“三黃”清熱解毒之力薄弱,處方中常常使用銀花、連翹、半枝蓮、蛇舌草、蒲公英等清熱解毒草藥,加強其力量,且半枝蓮、蛇舌草尚有防治癌變的作用,故苦寒清熱、瀉火解毒為第1 大法。濕熱相合,如油入面,纏綿難愈,故而清熱利濕為治療本病又一大法。曾教授善用苦參、薏仁、蒼術、地膚子等藥物清熱利濕,起到利濕不傷陰的作用。在前面兩種方法上,曾教授善用活絡效靈丹治療。活絡效靈丹取自張錫純《醫學衷中參西錄》,由丹參、當歸、乳香、沒藥組成,用于治療“氣血凝滯,痃癖癥瘕,心腹疼痛,腿疼臂疼,內外瘡瘍,一切臟腑積聚,經絡湮淤。”口腔扁平苔蘚病程久,“久病多瘀”,曾教授根據乳香、沒藥不僅活血化瘀,還有良好的去腐生肌作用,可謂一箭雙雕。口腔扁平苔蘚既以熱毒內蘊為基本病機,日久必有傷陰,故而曾教授喜用知母、玄參、白芨、烏梅、五味子等藥物,養陰斂瘡生肌,尤其是處方中喜用烏梅、五味子。烏梅味酸、澀,性平,除酸能養陰生津外,烏梅尚能去腐生肌,治療瘡瘍久病不愈,針對口腔扁平苔蘚經久難愈的特點,使用烏梅養陰斂瘡,同時酸甘化陰,津液生而黏膜得潤,酸收作則病變能消。曾教授還善于運用中醫“取類比象”的方法,認為口腔黏膜為皮膚延伸薄弱之地,與皮膚疾病病機相關,治療該病使喜用皮類中藥,以皮治皮,如白鮮皮、地骨皮、丹皮之類,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止癢,活血涼血等功效。
病案舉例:
陳某,男,48 歲,2018 年8 月22 日初診。就診時口腔左側紅色扁平多角型丘疹,邊界清楚6 月,在市三甲醫院口腔科診斷為“扁平苔蘚”,局部用藥后效果不顯著,來我院曾師處求治。就診時癥見:口腔左側紅色扁平多角型丘疹,邊界清楚,面積約1.5cm×1cm,表面可見充血糜爛,進食辛辣之品時疼痛,舌體正常,舌質紅,苔膩,脈滑數。中醫病機:濕熱蘊結,火毒熾盛;治法:清熱燥濕,解毒瀉火,酸收斂瘡。處方:銀花15g,連翹15g,蒲公英30g,半枝蓮15g,蛇舌草30g,黃連6g,黃芩12g,黃柏12g,蒼術6g,苦參25g,白鮮皮30g,土茯苓30g,地膚子20g,知母12g,薏苡仁30g,烏梅12g,五味子12g,防風6g,白茅根30g,玄參12g,夏枯草30g。15 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2018 年9 月19 日二診,口腔丘疹表面充血糜爛好轉,病變范圍縮小,舌質紅,苔膩,脈滑數,治療有效,繼續原方加銀花15g,連翹15g,半枝蓮15g,蛇舌草30g。20 劑,水煎服。
2018 年10 月24 日三診,口腔丘疹表面充血糜爛消失,病變范圍縮小,面積約0.5cm×0.3cm,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滑,患者熱毒緩解,加強活血化瘀,促進病變恢復,處方如下:銀花15g,連翹15g,蒲公英30g,半枝蓮15g,蛇舌草30g,夏枯草30g,地丁20g,黃連6g,黃芩12g,黃柏12g,赤芍20g,丹皮20g,苦參25g,白鮮皮30g,地骨皮30g,地膚子20g,烏梅12g,蜈蚣2 條,全蟲粉6g(沖服)白芨30g,知母12g,乳香6g,沒藥6g,雞內金粉6g(沖服),玄參12g,土茯苓30g,地鱉蟲30g,梔子6g,甘草6g,水蛭粉6g(沖服) 15 劑,水煎服。
2018 年11 月26 日四診,口腔丘疹消失,繼續原方服用月余,電話隨訪半年未復發。
按:患者口腔扁平苔蘚半年,依據局部辨證,結合舌脈,考慮熱毒壅盛、濕熱蘊結,予以“三黃”、銀花、連翹、半枝蓮、蛇舌草、蒲公英等瀉火解毒,苦參、薏仁、蒼術、地膚子等藥物清熱利濕,久病傷陰,故用玄參、烏梅、五味子等藥物,養陰斂瘡生肌,白鮮皮、地骨皮、丹皮等皮類藥物,清熱解毒,生肌止癢,活血涼血。取效后,因病程久,“久病多瘀”,二診加丹參、當歸、乳香、沒藥等活血化瘀,最后效果明顯。
曾師強調,扁平苔蘚的治療,除了藥物治療外,忌口尤為關鍵。局部刺激因素可能使病情遷延難愈,應將去除局部刺激作為重要輔助治療措施之一[9]。因素合理飲食,規律作息,忌食辛辣酸冷之品(尤忌火鍋、油炸食物),禁食花椒、胡椒、蔥、姜、牛羊肉、鯽魚等溫燥之品,以及酸、燙、硬、腌制品、麻、澀等食品及煙酒,再調暢情志,才能收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