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存俊 劉娟(通訊作者)
(南京市胸科醫院呼吸內科 江蘇 南京 210029)
肺癌是目前所有惡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的腫瘤之一,其中小細胞肺癌(SCLC)占新發肺癌的10%~15%,是一種侵襲性較高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往往發現時已有遠處轉移,全身化療是最重要的治療方式。而最常用的化療藥物依托泊苷和順鉑均被證實對外周血管有刺激作用[1],臨床上外周靜脈炎的發生難以避免。化療相關靜脈炎的常規治療是采用50%硫酸鎂溶液局部濕敷,雖然絕大多數靜脈炎引起的紅腫疼痛癥狀最終都能消退,但治愈時間較長,直接影響患者依從性,甚至延誤后續治療時機。喜療妥乳膏是一種新型非激素類外用制劑,具有抑制炎癥反應、抗滲出和促進傷口愈合的功效,近年研究發現其在治療化療相關靜脈炎方面療效顯著[2]。本文研究了224 例經外周靜脈化療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探討喜療妥乳膏在預防和治療化療相關靜脈炎中的作用。
選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病理確診為小細胞肺癌,按EP 方案(依托泊苷+順鉑)經外周靜脈留置針途徑全身化療的224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12 例。本實驗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且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分析兩組對象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體重指數(BMI)和小細胞肺癌亞型等,無顯著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入選標準:(1)年齡≤65 歲;(2)患者均體力狀況良好(KPS評分>80 分);(3)自愿參與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感染、2 型糖尿病、自身免疫疾病、皮膚疾病等基礎疾病;(2)嚴重心、肝等重大器官損傷者;(3)病例資料不齊全者。
所有研究對象均行依托泊苷聯合順鉑經外周靜脈留置針途徑全身化療方案。試驗組患者行喜療妥乳膏預防治療方案,具體操作為研究對象化療前3d 開始預防性應用喜療妥乳膏(國藥準字H20080044,規格:14g/支),局部適量外抹于擬靜脈穿刺部位距離1mm 使用無菌棉簽將喜遼妥乳膏涂抹于擬穿刺點周圍皮膚,涂抹范圍在3cm×3cm 處,并沿著患者靜脈走向繼續涂抹喜遼妥乳膏,直至距離穿刺點6cm左右位置,并于涂抹處輕輕按摩5min,3次/d,直至化療結束后1 周停藥,若出現外周靜脈炎則繼續用藥至靜脈炎治愈。對照組患者采用單純喜遼妥乳膏治療,具體操作為研究對象化療前不做任何預防處理,若出現外周靜脈炎,給予喜療妥乳膏,局部適量外抹于病變部位略大范圍,涂抹范圍和位置于試驗組基本一致,并輕輕局部輕輕按摩3 ~5min,3 次/d,至靜脈炎治愈。我們對所有發生靜脈炎的患者密切隨訪觀察,每12 小時觀察并記錄紅腫及疼痛變化,比較兩組之間的療效差異。
表1 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靜脈炎評判標準依據美國靜脈輸液護理學會指標[3]:I 度 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無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Ⅱ度 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未觸及硬結。Ⅲ度 局部疼痛、紅腫或水腫,靜脈條索狀改變,可觸及硬結。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療效評價,根據其治療前后局部紅腫、結節情況等進行評定,評價標準為局部紅腫、疼痛或條索狀消失,且血管彈性恢復為治愈;局部紅腫、疼痛或硬結癥狀消失為顯效;經治療后臨床表現無明顯改善為無效。治療有效率(%)=(治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不同陽性癥狀消失時間,陽性癥狀包括紅腫、觸痛和條索狀血管變軟等。
數據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發生靜脈炎58 例次,發生率為51.8%;試驗組發生靜脈炎35 例次,發生率為31.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試驗組靜脈炎程度輕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靜脈炎發生率比較[n(%)]
對照組和試驗組的靜脈炎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2.5%和82.14%,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3。
表3 兩組靜脈炎患者療效評價比較(例)
試驗組靜脈炎陽性癥狀紅腫、觸痛和條索狀血管變軟天數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具有顯著差異(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同陽性癥狀消失時間(±s,d)
表4 兩組患者不同陽性癥狀消失時間(±s,d)
組別 n 紅腫消失時間 觸痛消失時間 條索狀血管變軟時間試驗組 35 6.03±1.11 6.11±1.35 6.94±1.09對照組 58 8.36±1.25 9.68±2.01 9.94±2.45 t 9.075 9.307 6.836 P 0.000 0.000 0.000
近年來,惡性腫瘤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全身化療作為現階段抗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在臨床上應用廣泛,絕大多數化療藥物通過靜脈輸注途徑給藥。由于某些化療藥物具有強烈的腐蝕性,局部濃度過高時會刺激外周血管及周圍組織,導致化療相關靜脈炎癥狀的發生[4]。臨床上治療化療相關靜脈炎常采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主要是利用其高滲性作用,使周圍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發生擴張,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環,減輕患者紅腫、疼痛等臨床癥狀。但由于硫酸鎂溶液易揮發,需經常更換紗布,患者依從性較差,且臨床效果欠佳[5]。喜療妥軟膏的活性成分是多磺酸黏多糖,局部外涂后能迅速透過皮膚在病變部位發揮作用,抑制蛋白質分解酶和透明質酸酶活性,促進局部水腫與血腫的吸收,改善患處局部血循環,具有抑制炎癥反應、抗滲出和促進傷口愈合的作用,還具有操作簡單,方便實用,患者易接受的優點,利于加速病情的恢復。
本研究觀察到,未經預防處理的化療患者靜脈炎發生率為51.8%,且靜脈炎分級以Ⅱ度為主(58.6%);而使用喜療妥預防處理后,靜脈炎發生率降至31.3%,分級以I 度為主(62.9%)。上述靜脈炎發生率與嚴重程度均低于相關文獻報道[6],筆者考慮主要原因在于對研究對象的嚴格篩選,排除了糖尿病、皮膚病、高齡血管脆性增加等高危因素的影響,而且近年來對經外周靜脈留置針化療患者的綜合護理措施也在不斷改進。本文研究顯示,單純治療組和預防治療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62.5%和82.14%,試驗組靜脈炎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單純治療組(P <0.05),與文獻結果基本一致[7]。喜療妥具有抗炎、消腫等功效,于發生靜脈炎之前涂抹能夠有效提高患者體內血液循環,幫助組織細胞再生,減輕疼痛和壓迫感等,最終預防靜脈炎的發生。實驗組靜脈炎陽性癥狀紅腫、觸痛和條索狀血管變軟天數均顯著短于對照組(P <0.05),減少了患者的住院時間,并且提高了其生活質量和依從性。
綜上所述,預防性使用喜療妥乳膏能夠有效減少小細胞肺癌化療相關靜脈炎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明顯改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