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小勇
(泰興市人民醫院口腔科 江蘇 泰興 225400)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口腔正畸治療在理論與技術兩方面均迅速發展,行口腔正畸治療的人數呈上升趨勢。有研究數據表明,我國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成年患者約占總治療人數的30%~40%[1],因此如何實現有效治療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臨床在實施口腔正畸治療時可應用技術較多,例如固定矯正器治療、隱形矯治技術治療等,不同技術效果存在差異。本文將 80 例患者為對象,探究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在成人口腔正畸中的應用。
選取2016 年2 月—2018 年3 月我院收治的80 例口腔正畸患者進行研究,分為參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40 例。參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8 例與22 例;年齡22 歲~43 歲,平均年齡(29.36±3.27)歲。研究組男女患者分別為19 例與21 例;年齡24 ~41 歲,平均年齡(29.65±3.54)歲。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表現為牙齒松動、伸長、移位、傾斜等,部分患者第1 磨牙缺失,X線片結果牙槽骨吸收,認知正常,符合本次研究的標準,均自愿參加,并且了解本次研究。排除糖尿病、精神障礙等全身性疾病患者。
1.2.1 參照組 對參照組進行常規矯正器治療:所有病例常規使用直絲弓矯治器,上下牙列粘結直絲弓托槽,在磨牙位置粘結頰面管,向患者講述注意事項與復查時間,以由粗至細、由鈦鎳至不銹鋼絲、由圓至方為原則,更換弓絲。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強調治療過程中保持口腔清潔。最終完成矯治治療,總治療時間為12 ~20 個月。
1.2.2 研究組 對研究組進行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治療:矯治前,讓患者充分了解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提升認知水平。其中包括治療目標、治療費用、所需檢查與注意事項等。矯治前,患者進行必要的牙體、牙髓、牙周治療。拍攝患者面像、口內像、全頜曲面體層片、頭顱側位定位片,取硅橡膠模型及硅橡膠咬合記錄等。填寫加工委托單,通過電子郵件向矯治器生產公司提交電子資料及硅橡膠模型。公司根據醫師的矯治方案完成模擬矯治設計并發送給臨床醫師確認。經多次溝通并最終確認模擬矯治設計并加工出透明矯治器。臨床醫師向患者講述無托槽隱形矯正器有關知識,其中包括佩戴方法、注意事項等,強調在刷牙、進食與清潔牙齒過程中需摘下矯正器,其他時間均需佩戴矯正器,每天佩戴矯正器的時間應為22h 以上,指導患者進行定期復查,在復診期間,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進行對癥處理,正常每2 周更換1副矯正器。個體總體治療時間為10 ~18 個月。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牙齒美觀度、牙齒功能評分,使用統計學分析。
治療效果:隨訪患者1 年,結合患者牙列、牙齒排列等情況進行評估,結果包含治愈(牙列錯牙合畸形糾正,牙齒排列整齊,牙齒的覆蓋關系正常),好轉(牙列錯畸牙合形改善,牙齒排列改善),無效(不滿足以上標準)。治療有效率=(治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牙齒美觀度:向患者發放牙齒美觀度調查表,共分為3 個項目,分別為牙齒排列滿意、后牙咬合滿意、前牙覆蓋和覆牙合滿意率,由患者進行評價,分為滿意與不滿意。
牙齒功能評分: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的牙齒功能,咀嚼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量表進行評估,滿分為20 分,分數越高牙齒功能越好。
采用SPSS20.0 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計量資料中的牙齒功能評分采用t 檢驗;治療效果、牙齒美觀度等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 代表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調查結果[n(%)]
研究組治療后牙齒排列滿意、后牙咬合滿意、前牙覆蓋覆牙合滿意率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牙齒美觀度調查結果[n(%)]
研究組治療前咀嚼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與參照組相比,(P >0.05)。研究組治療后咀嚼功能、語言功能、吞咽功能均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牙齒功能評分調查結果(±s)
表3 兩組患者牙齒功能評分調查結果(±s)
組別 n 咀嚼功能 語言功能 吞咽功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0 8.65±1.23 15.64±1.45 7.98±1.56 16.34±2.16 8.34±1.49 17.57±2.48參照組 40 8.78±1.35 11.87±1.78 7.78±1.76 12.86±2.31 8.46±1.52 12.64±2.19 t 0.4501 10.3855 0.2958 6.9594 0.3862 9.4240 P 0.6538 0.0000 0.7682 0.0000 0.7003 0.0000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療技術迅猛發展,口腔正畸治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目前臨床正畸治療中使用率較高的有金屬、陶瓷托槽方絲弓、直絲弓托槽矯治器,但隨著不同年齡層次的患者對美觀要求的不斷提高,其治療不足之處也逐漸顯現出來[2]。例如,正畸托槽借助弓絲與細鋼絲固定,增加了軟組織的損傷發生概率;托槽所用結扎方式摩擦力較大,延長治療時間,增加復診頻率及椅旁操作時間,由于金屬托槽暴露口腔對患者美觀性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3]。給患者尤其是成人患者工作和社交帶來不便。隨著臨床研究的深入,矯治技術和材料學的不段進步,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逐漸成熟并應用于臨床,有效彌補了常規矯正器治療的以上缺點[4-5]。
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的基礎為3D 掃描技術等有關技術的發展,此技術在治療過程中具有持續性與序列性特點。本次研究結果可見,研究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牙齒美觀度、牙齒功能評分方面均優于參照組,P <0.05,形成統計學意義,充分說明名了在成人正畸治療中應用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作用效果顯著。徐春華[6]選取行口腔正畸治療患者進行研究,其結果顯示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治療在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滿意度均優于常規正畸治療患者,P <0.05,與本次研究結果保持一致,均可證實了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在成人口腔正畸治療中具有顯著療效。
綜上所示,對成人口腔正畸患者實施無托槽隱形矯正技術治療,既能有助于提升療效,還可改善牙齒功能,安全性高。具有較高的美觀度,容易為患者所接受,得到患者的滿意評價,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