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國慶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脾胃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臨床常見危重癥之一,多數A P 患者病情輕,預后好,但少部分患者可發展為重癥胰腺炎,病死率高達30%[1]。膽源性、酒精性、高脂血癥性胰腺炎是AP 的三大常見病因。相關研究發現[2],隨著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血癥性AP(hyperlip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LAP)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一項Meta分析表明HLAP 已成為AP 的第2 大發病原因[3]。HLAP 具有癥狀不典型、病情較重及易復發等特點,受到學者們廣泛關注。但目前臨床上缺乏對HLAP 的評估指標和特征的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類型A P 臨床特征的差異性,以期為A P 的臨床診治提供指導。
分析2018 年1 月—2020 年1 月來我院就診的122 例AP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是否存在高脂血癥將其分為HLAP54 例和非高脂血癥AP 組(NHLAP)68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②AP 的診斷符合《中國AP 診治指南(2013 年,上海)》[4];③HLAP 的診斷同時符合TG ≥11.3mmol/L,或5.65mmol/L ≤TG <11.3mmol/L 且血清呈乳糜狀并排除其他病因;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未成年、妊娠期、哺乳期或合并創傷者患者;②慢性胰腺炎急性發作者;③發病時間超過72h或已在外院接受治療者;④合并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或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同意。
由經過培訓的專業調查人員完成對符合入組標準的患者的一般資料調查,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BMI)、慢性病情況等;入院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中靜脈血,完成相關實驗室檢測,包括血常規:白細胞(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淋巴細胞絕對值、單核細胞絕對值、紅細胞分布寬度CV(RDW-CV)、平均血小板體積(MPV)、血小板(PLT)、紅細胞壓積(HCT)、血紅蛋白(HGB);凝血常規:凝血酶原時間(PT)、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國際比值(INR)、凝血酶時間(TT)、D-二聚體;生化指標: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EA)、總膽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載脂蛋白A1(ApoA1)、載脂蛋白B(ApoB)、脂蛋白A(LpA)、C 反應蛋白(hs-CRP)、血淀粉酶(AMY)、血鈣(Ca);合并癥發生情況:感染、出血壞死、胰腺假性囊腫、重癥數;治療和預后情況:住院天數、外科手術、血液凈化、復發和病死情況。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正態分布且方差齊的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偏態分布數據以M(P25 ~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 U 檢驗。以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年齡、BMI、脂肪肝及糖尿病的患病情況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兩組患者的WBC、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絕對值、D-二聚體、FPG、UA、CHOL、TG、LDL-C、ApoB、hs-CRP、AMY、Ca 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基礎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患者實驗室相關指標比較(±s)
指標 HLAP(n=54) NHLAP(n=68) [t]z P WBC(×109/L) 14.07±4.11 11.25±3.12 [4.21] <0.01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09/L) 11.53±3.09 9.87±2.21 [3.33] 0.01淋巴細胞絕對值(×109/L) 1.50(1.17 ~2.00) 1.27(0.89 ~1.70) 2.34 0.02單核細胞絕對值(×109/L) 0.54(0.37 ~0.84) 0.50(0.35 ~0.70) 1.08 0.28 NEUT 0.84(0.77 ~0.87) 0.84(0.77 ~0.88) 0.18 0.86 HCT(L/L) 0.42±0.04 0.43±0.04 [1.37] 0.17 HGB(g/L) 132.89±10.75 133.45±10.89 [0.28] 0.78 RDW-CV(%) 13.31(12.71 ~13.82) 13.51(12.91 ~14.45) 1.90 0.05 MPV(fL) 10.81(10.00 ~11.82) 10.52(9.91 ~11.21) 1.42 0.15 PLT(×109/L) 198.00(169.50 ~261.60) 193.05(159.00 ~253.00) 0.96 0.33 PT(s) 13.21(12.06 ~14.01) 13.41(12.66 ~14.32) 1.59 0.11 APTT(s) 35.41±6.14 36.67±7.30 [1.02] 0.31 INR(s) 1.07(1.00 ~1.13) 1.09(1.02 ~1.14) 1.74 0.08 TT(s) 13.25(12.09 ~14.02) 13.42(12.67 ~14.33) 1.51 0.12 D-二聚體(Mg/ml) 1.31(0.74 ~2.22) 1.68(0.80 ~3.98) 8.62 <0.01 FPG(mmol/L) 9.97(7.16 ~13.63) 6.97(5.51 ~8.60) 4.42 <0.01 BUN(mmol/L) 4.42±0.11 4.45±0.12 [1.42] 0.16 UA(umol/L) 445.35±121.23 433.78±119.56 [0.52] 0.64 CREA(umol/L) 65.89±7.85 63.87±7.03 [1.50] 0.14 CHOL(mmol/L) 6.78±1.23 4.78±1.08 [8.60] <0.01 TG(mmol/L) 6.71(4.13,11.86) 1.37(0.97,2.57 8.88 <0.01 HDL-C(mmol/L) 1.43±0.21 1.49±0.22 [1.52] 0.13 LDL-C(mmol/L) 4.03±1.03 2.21±0.34 [12.45] <0.01 ApoA1(g/L) 0.88±0.18 0.91±0.21 [0.83] 0.41 ApoB(g/L) 1.02(0.71,1.20) 0.78(0.63,0.94) 3.25 <0.01 LpA(mg/dl) 5.51(3.60,11.41) 7.70(4.49,12.56) 1.42 0.16 hs-CRP(mg/L) 92.87±12.89 56.98±8.98 [17.38] <0.01 AMY(U/L) 245.76±55.89 1127.89±224.78 [31.17] <0.01 Ca 1.94±0.11 2.05±0.17 [4.32] <0.01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相關情況比較
Klatskin 等在1952 年提出高脂血癥可能誘發AP 的觀點備受人們關注,隨著HLAP 發病率的增多,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高脂血癥是AP 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5]。HLAP 病因復雜,目前認為其可能與游離脂肪酸的細胞毒作用、氧化應激反應、細胞因子損傷和炎癥介質等有關。更好的認識HLAP 的臨床特征差異性可能對其臨床治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結果顯示,HLAP 好發于中年人群,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工作繁重、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健康、酗酒,運動量缺乏、睡眠時間減少等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相關。Mikolasevic 等[6]研究發現,18%的AP 患者合并有代謝綜合征。本研究結果顯示,HLAP 中合并糖尿病、脂肪肝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數高于NHLAP(p<0.05),符合相關文獻報道[7]。結果發現,HLAP 組患者的CHOL、TG、LDL-C、ApoB 水平高于NHLAP,表明CHOL、TG、LDL-C、ApoB 升高時HLAP 的重要臨床特征,且血脂變化不僅僅是單一指標的改變。本結果顯示HLAP 組的血AMY 升高幅度一般,低于NHLAP 組(P <0.05)。相關研究[8]認為,HLAP 患者體內有AMY 抑制因子,TG 高水平也會干擾AMY 的測定。在臨床治療匯總,當AP 患者AMY 水平升高不顯著時,應高度警惕HLAP 可能,盡早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本研究中HLAP 組FPG 水平高于NHLAP 組,與血糖過高引起糖、脂代謝紊亂有關,促使TG 生成過多,形成HLAP,與HLAP 合并糖尿病者多于NHLAP 結果相一致。
本結果顯示,HLAP 組復發人數多于NHLAP 組,感染低于NHLAP 組(P <0.05)。分析原因可能為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膽囊切除術和膽總管取石術的治療風險和并發癥逐漸減低,因此多數膽源性胰腺炎在初次發病時即可得到有效治療,降低了復發可能性。戒酒相對容易完成,而通過戒酒可有效減少酒精性胰腺炎的復發。HLAP與血脂、血糖、BMI等多因素有關,且發病原因復雜,尚缺乏有效預防方法。
綜上所述,HLAP 發病具有相對年輕化的特點,多見于代謝綜合征人群,相較于其他AP 更易復發,臨床治療中更應高度重視。